趙麗敏
【摘要】扇面畫已經成為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通過對扇面畫的了解和對傳統文化藝術的感受和學習,進而欣賞藝術,熱愛藝術。
【關鍵詞】扇面畫 欣賞 詩 書 畫 印
【中圖分類號】J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227-02
扇面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品,并成為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美術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去欣賞扇面畫,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扇面畫。
扇面畫作為中國畫的其中一個分支,它有著國畫綜合的表現形式及特有的神韻,這也是它能夠作為一個畫種流傳至今的精神支柱。想要欣賞扇面畫,我們不得不從它綜合的表現形式詩、書、畫、印四方面來進行了解。
一、扇面畫中歷史悠遠的詩、詞
從最早的《詩經》、《楚辭》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格律詩,再到我國歷史上文化發展的全盛時期唐朝的古體詩和近體詩,最后到元明兩代的散曲。在詩詞的發展中不僅出現了大批詩人如王蒙、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杜牧、李商隱、柳宗元等。而且有了如田園、婉約、邊塞等派別。一首儈炙人口的好詩世代流傳經久不衰,如{宋}蘇軾詩“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兩三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若配上一幅山水畫,豈不是錦上添花、令人浮想聯翩嗎?從實景構出遐想,對于詩詞的研究是書畫家的必修課,無疑會給創作展現更寬廣的題材。
二、扇面畫中的彰顯修養書法
書法在中國的文化中不僅僅是一種文字載體,更是民族文化的體現,從農耕火種開始在甲骨上刻符號始,慢慢形成文字。經過籀、大篆小篆、隸、魏、楷等書體一直到現在統一的漢字。漢字的書寫法則,包括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布、風格等。它的藝術特點被公認為書畫同源,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涌現出眾多的書法大家,如大篆的李斯,隸法的程邈到蘇、黃、米、蔡等等,都展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古人對毛筆的駕馭能力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因此贏得人們喜愛的古代眾多畫家也是著名的書法家,最著名的如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清代鄭板橋,近現代如齊白石等都是書畫兩絕的大師。書與畫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既能豐富畫面內容,又能擴大畫面境界,給人以更多的美的享受。書與畫結合的水平高低,是區分作品好壞的基本條件,也是人們常說的逸品、神品、妙品、能品的區別。
三、扇面畫中承載大千世界的內容
“畫”指“國畫”,在古代一般稱之為丹青,它是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制的絹或宣紙上作畫并加以裝飾。中國畫具有鮮明的民族形式和風格,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等方面的認識。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畫在扇面上的有折扇、團扇等。長期以來形成了復雜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分為工筆、寫意;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唐代,出現了墨分五彩的格局。五代時并有皇家畫派和野逸兩大流派。后經過清代石濤到“揚州八怪”的花卉,更完善地形成了詩書畫三絕。
四、扇面畫中以小見大的印章
印章在書畫中的使用最早見于唐代。因印章多用篆書,故也稱為“篆刻”。制印的材料也由金、銀、銅、玉等發展到象牙、角、水晶、石等。篆刻的內容從官印、姓氏印、收藏印,發展到肖形印;肖形印內容形式包羅萬象,富有民族風格和優秀藝術傳統。詞句印,古代喜歡將吉利語、常樂等刻于印章之上,表現一代政俗、民俗。還有回文印、子母印、套印、六面印、朱文印等等。印文又分鐵線文、柳葉文、大白文、細白文、滿白文等等。治印刀法也變化多樣,有正刀、復刀、反刀、沖刀、澀刀等等。對于具有詩書畫印水平較高的文人,每當作品完成后,對于落款和蓋章的位置都是非常講究的,作品最后鈐章往往能起到平衡畫面的作用。喜歡以純墨作畫的文人,在關鍵的位置打上幾枚印章,而印文的風格又和畫的風格相和,在畫面的黑與白之間幾枚鮮紅的印章格外醒目,令觀者賞心悅目,得到藝術的享受。同時,它還是一種不可復制的藝術品,古人在自己的作品上打上印章,或是在收藏品上打上收藏章,作為鑒別真偽的佐證,及歷代名人名作的傳承流序。
中國畫的詩書畫印結合如珠聯璧合,是千百年來的文化發展的結晶,是各種文化要素的高度凝練,是世界文化獨有的瑰寶!作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美術教育,不僅讓學生對藝術的學習是技能技巧的學習,而成為一種文化關照下的學習,讓學生在一種文化情境中理解藝術,并通過對扇面畫的了解和對傳統文化藝術的感受和學習,進而欣賞藝術,熱愛藝術。
參考文獻:
[1]李凱.“古雅”的味道——王國維手札的筆墨意趣[J].中國美術.2017(06):36-40
[2]陳傳習.書法不是一種專業[J].美術觀察.2016(08):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