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樂 周海燕 周塔
【摘要】計算機是一門動態的學科,其一直都在不斷的更新與變化,同樣計算機基礎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當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內容。在高校當中對于計算機基礎教育應該要配合計算機知識突飛猛進的發展從而不停的調整與增加自身教學方法。文章中根據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現實狀況,針對當前計算機基礎教育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了解析,并對于基礎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幾點措施。
【關鍵詞】非計算機專業 計算機基礎教育 基礎教育改革
【基金項目】1.張家港市科技計劃項目(軟科學)(項目編號:ZKR1702);2.江蘇科技大學青年教師科研項目基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248-01
引言
計算機當作是當今社會中新興的一門學科, 其對于人們日常生活以及社會進展都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在當前社會中每個人都應當要擁有一定計算機操縱與應用能力, 高校當作是一個培育高級人才的機構,其將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怎樣從現實出發,聯合主客觀因素,經過實踐進而探尋出一條擁有自身特色的道路, 切實提升同學們對于計算機的運用能力,加強同學們就業角逐力是每一個高等學校都要面對的新問題。
一、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現狀與存在問題
1.新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
因為地域的不同,從中學時段當中我國計算機教育的普及度非常不均衡,新入學的學生當中,有些同學能夠運用電腦進行上網,而有些同學則是連最為基本的開關機都不會操作,面對這些計算機水平如此參差不齊的同學們,怎樣安排課程才可以顧全全部同學們的需求變成了老師們最大的困惑。
2.計算機基礎課程知識點與時間相互沖突
用《大學信息技術》這一課程來當作例子,這課程的知識點就非常多,范圍很廣,觸及到計算機軟、硬件、通訊以及網絡等許多方面,老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當中將這些知識點講解給同學們,并讓他們了解透徹,這對于老師和同學們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而對于那些沒有接觸過電腦的同學們而言更加困難,從而致使同學們無法跟上老師的進度,最終便會用背誦知識點的方式來完成老師所交代的任務,這便和我們最開始的目標大相徑庭,筆者覺得,針對不一樣專業的同學們是不是需要將全部知識點都進行講解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二、針對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幾點思考
1.運用分層次的教學方式,從而滿足同學們的需求
高等學校針對那些新入學的同學們可以進行計算機的水平測驗,進而依照測驗的結果來把同學們分成初級以及中級班來進行分別教授,這樣不但能夠讓那些基礎比較差的同學們在最為基礎的地方來開始學習,同時還可以讓那些擁有一定基礎的同學們直接在應用操作的地方來進行學習,進而提升同學們對于計算機學習的興致。
2.轉變傳統教學模式,運用以應用為主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同學們而言,實行計算機基礎教育,準確地來說便是實行計算機應用教育,其目的便是讓同學們了解掌握本專業操作過程中所運用到的有關計算機學識,所以,針對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安排,不應當僅僅是單一用計算機科學體系構造來進行設立, 而是應當要依照本專業應用的現實需求從而來進行設置與安排課程,并且,在教授過程當中也應當要以應用為主, 而對于理論的教授應當要盡可能精簡。
3.設立現代化的教學平臺
除了老師要改變教學方法與教授模式之外,高校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軟硬件設施也應該要注重起來, 若是擁有條件的話,學校可以從每個教室當中都配設上較為完善的多媒體設施以及網絡環境, 同時還應當要定時檢修與更替機房當中的老舊機械, 對于上機操縱系統以及軟硬件資源也應當要及時更新,同時高校當中還應該要制定一些有關的政策來進行鼓勵,這樣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進展更加有利。
結語
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普及以及深化是二十一世紀當中需要不停探討與改革的重要課題,其不但是文化基礎教育、人才素養教育, 同時還是技術基礎教育,其是不同學科進展的需求,同時其還是社會不斷進展的需求。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是培育同學們了解與掌握所有學科十分關鍵的工具與方式, 并且其對于同學們的基礎素養以及思維形式的培育其起到了非常關鍵的效用。我們應當改變觀念,針對計算機基礎教育工作從整體高等學校人才培育計劃當中的關鍵性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進而深化改革措施,運用現代化教學方式,從整體社會信息化進展的全局來推進整體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熊守麗.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的改革思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10):114.
[2]趙志敏. 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