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孝道在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中有很長的歷史,對人們道德觀念的預制和社會秩序的規范更是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目前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孝道教育對社會、家庭、校園的構建,時代的進步和大學生的個人身心發展是很必要的。但當前在對大學生孝道教育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如高校大學生缺乏孝道教育的正確觀念、家庭中缺少孝道教育的意識、學校忽視孝道教育和社會中缺乏孝道教育的氛圍等,通過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從高校大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層面和社會等層面提出有效解決的對策,從而把高校大學生的孝道教育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關鍵詞:孝道教育;孝道觀念;孝道教育環境;孝道培養
1 對當代高校大學生進行孝道教育的意義
孝道教育從古至今是一個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從狹義上講,孝道教育,主要是指關于子女對父母孝敬、孝順和贍養的教育。而廣義的孝道教育,則是對狹義孝道教育的不斷補充和豐富,它的內容體系既包含了子女對于自己父母的孝,同時還包括晚輩對于長輩的孝、人民對于國家的孝等等。大學生孝道的教育就是有目的地施加影響并針對當代高校學生進行的孝道教育,是孝道品德實踐活動的總和,也是大學生孝道教育最基本的道德教育。
(1)有利于確保高校大學生自身品德的完善。孝道是公民道德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懂得孝道并在生活中盡孝,才稱得上是一個完整的社會人。對大學生進行現代孝道教育,大力倡導孝道中的忠實、誠信、謙讓等,可以塑造大學生尊重、關愛他人的完美人格,有利于大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
(2)有利于促進家庭美德的建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美德的建設應該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最為核心的內容應該是關于子女對父母的“孝”的教育。家庭作為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孝順父母,家庭幸福美滿,那么社會就會安定。
(3)有利于社會公德的培養。踐行孝道,是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家庭、學校、社會如果都能處理好人際關系,那么我們生活的環境都將變得更好,大學生也能健康地成長。如果大學生能約束自我,孝敬長輩,尊重父母,就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 當前高校大學生孝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高校大學生缺乏孝道教育的正確觀念。大學生有的根本不懂得孝順父母的真正含義,有的只是心里知道孝,但沒有做出行動,很多同學總是以“最近比較忙,沒顧上問候父母”之類的言語給自己找理由。其次,當代高校大學生大多為90后,其中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每天父母都把他們捧在手心里,導致大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自然照顧父母的能力更差,缺乏對孝道的認識。最后,現代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壓力隨之增大。大學生畢業后全身心投入工作,沒有時間陪伴父母,致使大學生感到力不從心,難以真正踐行孝道。
(2)家庭中缺少孝道教育的意識。父母過于溺愛孩子,使得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認為父母照顧自己是理所當然的;有些家長整天忙于工作,沒有時間陪伴、教育孩子,導致孩子心理不健康。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獨立,一直在受到家長的影響。
(3)學校忽視孝道教育。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注重應試教育,只看重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全方位教育,使大學生各方面道德素養缺失,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即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大學生從入學到大學畢業,學校總是強調成績,而很少對其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以至于大學生的基本道德修養嚴重不足。雖然大學里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但是對孝道教育的內容涉及很少,以考察課的形式進行檢測,所以,學生們不重視,缺乏對孝道知識的了解,致使大學生缺少孝順父母的道德觀念。
(4)社會中缺乏孝道教育的氛圍。媒體具有教育、宣傳的功能,然而當今文化產業紛繁復雜,媒體對一些現象大肆夸大,失去了新聞的真實性;網絡媒體過度渲染大學生不當行為,夸大后果。各種負面信息沖擊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缺少正確思想的指導,阻礙了大學生各種道德觀念包括孝道觀念的形成。
3 加強對當代高校大學生孝道教育的對策
3.1 注重大學生自身孝道培養
加強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必然包括加強大學生的孝道教育,通過加強孝道教育從而培養大學生對父母乃至對社會的責任感,不僅思想上重視孝,行動上也要盡到子女的義務。大學生應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擁有良好的孝道觀念,指導大學生踐行孝道。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著孝道觀,一個人的孝道觀反映著價值觀,如果一個人有著積極向上正確的人生觀,那么這個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盡到孝順父母的責任的。其次,對于當代大學生,除了了解孝道教育的基本內涵,內化于心外還要將學習領悟到的孝道理論踐行于實踐活動中。通過實踐,使大學生再次領悟到“孝”的深刻內涵和意義,并從孝道實踐中感悟孝道行為給自己帶來的滿足感,從而培養孝道觀念和信念。
3.2 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孝道教育環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孝道方面父母應做好榜樣,給孩子起模范帶頭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孩子的觀念、思想和行為。父母教育孩子應運用恰當的方法。當孩子犯錯誤時,要耐心教導,不要過分指責,以免挫傷積極性和自信心;當孩子頂撞父母時,要嚴厲要求,對其批評教育,讓其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其次,父母要注意對孩子全面的培養教育,不僅注重智育,還要進行道德教育,教導他們孝順父母,關心父母,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最后,父母要將言語教育和行為教育相結合,通過實際行動教育孩子,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日后報答父母。
3.3 學校應進一步改進孝道教育方式
首先,高校領導加強自身道德素養,起到正確的領導作用,同時對教師隊伍進行引導,培訓其教育能力,更好地教育大學生做到孝。其次,孝道教育需要經歷一個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孝道教育的內容將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苛刻,學校要做好緊跟時代步伐的準備。最后,學校加大孝文化宣傳工作,引起學生的重視。加大孝文化在高校活動中的比重,可以開展宣傳孝文化的活動,大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將傳統的“孝”和當代的時事相結合,豐富孝道內容,激發學生興趣,更好地進行孝道教育。
3.4 利用社會積極宣揚正確的孝道觀念
媒體應發揮正確的輿論引導作用,對于真實的孝事件要積極宣傳,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孝道觀念;對于負面事件,需要媒體負責人作出解釋和引導,通過負面信息得出正確行為規范,引導大學生實施孝道行為。政府加強公民道德素養,目的在于改善人們之間的關系,建設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孝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張麗偉.當代大學生孝道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
[2]劉琳靖.當代大學生孝道教育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2.
[3]甘雄,金鑫.論德育中大學生和諧人格的培養[J].煤炭高等教育,2010 ,1.
[4]鞏麗、田兆富.德育教育體制下大學生孝道教育的現狀及其改善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17.
作者簡介
郝曉陽(1993-),女,漢族,山西晉中市人,研究生,法學碩士,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