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明確了新型高校智庫的發展目標,本文以2017年全球智庫報告為藍本,以國外高校智庫為研究對象,從組織模式、人才配置、資金來源、影響力等四個方面對報告排名前20的國外高校智庫進行研究,總結出其優勢特點,以期為我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智庫;高校智庫;國外
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明確了新型高校智庫的發展目標:服務國家發展,明確建設目標;聚焦國家急需,確定主攻方向;整合優質資源,建設新型智庫機構;發揮人才關鍵作用,著力培養和打造高校智庫隊伍;拓展成果應用渠道,打造高端發布平臺;改革管理方式,創新組織形式;加強組織領導,提供有力保障。在結合實際加強中國特設新型高校智庫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借鑒國外高校智庫建設的經驗。
本文以國外高校智庫研究為目標,根據《2017年全球智庫報告》,以排名前20的國外高校智庫為研究對象(詳見表1),運用調查法、歸納法、文獻研究法,分析國外高校智庫的優勢特點,以期為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提供參考。
1 國外高校智庫發展歷史
20世紀初,真正意義的科學的智庫開始孕育[1]。全球智庫最多的美國的高校智庫最早成立于1920年前后。國外高校智庫的發展高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國際交流頻繁,國際貿易增加的背景下出現的。高校智庫的服務內容由單一的政策研究過渡到由多學科協作而產生的綜合性研究成果,同時,通過與政府簽訂合同開展決策研究的智庫異軍突起,國外高校智庫的數量開始增多。 2 國外高校智庫研究
本文將從組織模式、人才配置、資金來源、影響力等四個方面對這些國外高校智庫進行比較研究。
2.1 組織模式
通過調查研究,排名前20的高校智庫中,根據隸屬關系,其組織模式有以下特點:
第一,由大學成立,隸屬于大學。高校智庫大多是在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優勢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知識轉化和推廣的基礎上進行的。世界著名大學有多個優勢學科和優勢研究領域,這些研究中心或者研究所都可以成長為智庫。這一類型的智庫數量最多。例如,隸屬于哈佛大學的國際事務中心;隸屬于斯坦福大學的胡佛研究所、弗里曼.斯波格利國際問題研究所;隸屬于萊斯大學的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隸屬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國際事務、外交和戰略中心和隸屬于倫敦國王學院的國防研究中心。雖然這兩個學院是倫敦大學的聯邦成員,但是他們擁有獨立的大學地位和高度的自治權,獨立招生,獨立排名。在多數實際場合中,這些學院被作為獨立大學對待[2]。
第二,合作成立,聯合管理。隸屬于大學,由政府或者其他機構組織合作成立的高校智庫,其級別一般相當于該大學的其他學院級別。這類智庫主要有:巴黎政治大學的國際研究中心,由巴黎政治大學和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合作成立,聯合監管;巴西金磚國家政策中心,是由巴西里約熱內盧市政府與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國家關系研究所合作成立的一個新的研究機構。
第三,附屬于學院,其級別與學院中其他系同級。這類智庫一般是學院或者研究院的下設機構。如,哈佛大學的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是肯尼迪學院的下設機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埃德溫·賴肖爾東亞研究中心是該大學的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的下設機構;斯坦福大學的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是弗里曼.斯波格利(Freeman Spogli)國際研究所下設的研究機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亞洲競爭力研究所是該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下設的研究機構。
第四,大學本身就是智庫。全球智庫報告排名前20的高校智庫中,只有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是這一類型。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Moscow St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以下簡稱MGIMO大學)是由俄羅斯外交部管轄的學術機構,設有監事會和董事會。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擔任董事會主席[3]。
2.2 人才配置
排名前20的高校智庫,其用人機制比較靈活,人才來源的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直接聘用校內專家。高校智庫的先天優勢在于高校擁有各個學科領域的領軍和拔尖人才,可以直接聘用,為產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第二,吸收整合政府、企業及其他智庫的人才資源。例如,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現有165個研究者,80%以上為首席專家、國家安全事務、國會學者、杰出客座高級研究人員。這些研究人員中又有80%以上由胡佛研究所和斯坦福大學其他院系聯合聘任[4]。
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擁有來自全球各地的300多名政府、學界領袖和專家,而中心每年的畢業生作為中心的人才資源,在政界、學界、非政府組織等擔任重要職務,間接提升中心的決策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5]。第三,招收選拔優秀的博士生、碩士生。比如,金磚國家政策中心每個研究小組由一位教授牽頭,還包含幾位在讀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通過公開選拔、擇優錄取的。入選的博士生和碩士生擔任研究助理職位,本科生則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工作。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還有專門針對大學和研究生在讀、應屆畢業生的實習項目。這一點充分體現了高校智庫注重人才培養,任人唯賢,服務人才的思想。
2.3 資金來源
高校智庫的資金來源有上級撥款、基金項目資助、校友等私人捐贈和公司企業及社會組織的捐贈四個部分。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埃德溫·賴肖爾東亞研究中心經費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常規撥款,源自學費收入以及校友和社會捐款;另一個是中心所接受的各類公私捐助以及所申請的基金項目。薩塞克斯大學的IDS最大的資助機構是英國國際發展部。IDS也接受來自歐盟、聯合國機構、援助機構、信托和基金會的資助。
2.4 影響力
國外高校智庫的成果類型多種多樣。有圖書專著、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專題研究報道、政策解讀、新聞稿等這些傳統的形式外,還有很多新形式。例如,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胡佛頻道、研究者博客、視頻系列、播客等。國外高校智庫都很重視利用先進手段、先進技術對自身的研究成果進行推廣和傳播。例如,喬治梅森大學研究中心研究成果主要是通過無線電臺、視頻和博客等途徑傳播,訪問者可以在官網上免費下載、觀看相關資料。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科學政策研究所主頁上的成果出版物板塊鏈接到的“蘇塞克斯研究在線”,就是該學校的機構知識庫,收藏了包括蘇塞克斯大學科學政策研究所在內的所有教師的研究成果[6]。在決策影響力方面,國外高校智庫注重通過影響決策者對政策的修改和制定來提升智庫的影響力和熟知度。例如,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和萊斯大學杰姆斯·貝克三世公共政策研究所等高校智庫的“政策解讀”,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胡佛頻道”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戰略追蹤”[7]。
3 結論
從總體上看,我國高校智庫建設還明顯滯后,有分量、有影響的智庫不多,結構不盡合理,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匱乏,高質量的、具有真知灼見的研究成果不多,每年提交的咨詢報告對重大決策產生影響還不理想。國外高校智庫建立時間早,評價機制健全,制度體系完善,能夠及時把研究成果向公眾推廣。而我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正處于初級階段,希望能夠通過借鑒國外高校智庫的成功經驗以及我們自身的努力,推動我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建軍,崔樹義.世界各國智庫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第131頁。
[2]https://london.ac.uk/about-us/history-university-london#c1531。
[3]初景利,欒瑞英,孔媛.國外高水平高校智庫運行機制特征剖析[J].圖書館論壇,2018(4):8-16。
[4]初景利,欒瑞英,孔媛.國外高水平高校智庫運行機制特征剖析[J].圖書館論壇,2018(4):8-16。
[5]初景利,欒瑞英,孔媛.國外高水平高校智庫運行機制特征剖析[J].圖書館論壇,2018(4):8-16。
[6]楊再峰,潘燕婷.美國一流高校智庫現狀、特征及啟示.[J].賀州學院學報.2017(2.104-109)。
[7]曹健,孫會清,秦榮環,杜鑫.國外高校智庫成果調查分析與啟示。[J]情報雜志.2016(8)59-64。
作者簡介
李文穎(1986-),女,漢族,河南理工大學圖書館,碩士,主要從事圖書情報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