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的教育改革強調要發展英語核心素養,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除了課堂,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同樣需要考慮發展核心素養,如何在英語作業布置上落實呢?在教學研究中,發現通過布置不同形式的“靈動”作業,能更好地鍛煉孩子的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從而提高孩子的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英語核心素養;“靈動”作業;“自主性”作業;“實踐性”作業;“互動性”作業
古語說:“好學不如樂學”,讓孩子快樂地學習,是素質教育最直接和最具體的表現。教育應該是充滿生機的活動,每一天我們都該快樂地享受教育的過程,也該教育我們的學生快樂地享受學習的過程,這樣才能達到教與學的雙贏。但是除了上課要關注孩子的核心素養培養外,我們課后也要落實核心素養作業的布置和評價,這樣課堂和課外雙管齊下,達到了真正培養人的核心素養,發展“全能”的人的目的。
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們經常聽到孩子不愿意做作業的抱怨,是否我們布置的作業欠“人性化”,激發不起學生積極去完成的動力,導致學生討厭完成作業和學習呢?作為老師,我們經常日復一日地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但是這樣的約定模式真的就合適嗎?如何才能讓孩子更喜歡做作業呢?我認為英語核心素養指的是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如何在英語作業布置上落實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呢?我嘗試通過布置不同形式的靈動作業從而提高孩子的英語核心素養。研究發現“自主性”作業能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實踐性”作業能培養孩子的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互動性”作業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實踐證明,這些靈動的作業形式能激發學生積極去完成的動力,能很好地培養人的核心素養,發展“全能”的人。
一、“自主性”作業能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
不同學生在學習基礎、能力習慣,興趣等都存在差異,我們要考慮各個層面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學生的思維品質都能在不同層次上提高。自主性作業能讓孩子在完成不同難度和不同數量的作業過程中有所收獲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學中我經常采取“作業超市”的自選作業布置方法,讓孩子自選作業,“作業超市”的內容有:
1.模仿錄音,有感情地朗讀或表演小劇。
2.模仿不同角色的語言語調,自己錄制一課小劇。
3.發揮你的想象力,改編小劇或寫小劇續集。
4.與家長一起開心地讀玩本課詞卡。
5.與家長分享你的英文小日記(口頭表達)。
6.學生自編考題考同學,分別編了看圖、聽音、編號、選擇等。
7.設計英文詞匯分類,創作屬于自己的英文詞匯“我的字典”。
這種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形式,能有效地針對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學生選擇不同層次作業,滿足每位學生的需要,發展每個學生的思維品質,激發學生積極去完成,喜愛去選擇作業并樂于完成,這種“作業超市”是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的有效措施。
二、“實踐性”作業能培養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
多年來國外一直流行布置實踐作業,這是衡量學生是否具備學習與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事實證明,“實踐性”作業,能讓孩子的學習更貼近生活,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生文化品格,如布置課后英語調研或查詢報告,給予關聯的主題,要求學生課后利用各種方法查找資料并自行歸納形成報告。例如教學In the park課文,孩子認識了很多佛山本土的建筑和景點,我順勢布置孩子們課后繼續查找相關的資料,如千燈湖、南國桃園和西樵山森林公園的圖片,用簡單句型“There be” 句型描述,課后匯報佛山本土的景物,寫一份小研究報告。也可做英文小報,要求學生動手找資料、設計版面等,通過介紹家鄉讓孩子更了解和熱愛這片自己生長的土地,引導大家愛護環境和自然生態,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和文化品格。除此之外,鼓勵孩子多和外國人溝通,鍛煉英語表達能力,讓孩子更了解外國的文化,對比中西文化差異,開拓眼界,多渠道促進孩子良好文化品格的養成。
三、“互動性”作業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互動化”作業是指孩子上交作業后,老師與同學可以進行相互點評、打分和給出評價標準等的作業模式,孩子們可以在學習與評價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可以更好地辨別發音和掌握語言的習得技巧等。
1.構建“互動化”作業模式。
“互動化”是以學生個人自學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模式,突出以自學為基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如布置“結識新朋友” “自我介紹”“記者采訪”“大家來點評”等形式,通過創設這些語境,使學生樂于參與,有機會鍛煉自己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和膽量,互相學習。
2.充分利用網絡媒體與“云技術”的互動應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媒體與“云技術”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可在網絡媒體“英語趣配音”建立班群,周末布置孩子在家配音并上存到班級群里,同學在群里互相點贊。也可以布置“我是英語小明星”的視頻作業,錄制表演視頻分享到班級群里,大家可以互相打分、評價和點贊。更可以使用《口語100》和《一起作業》平臺布置作業,組織學生用英語開展網上交流和討論,與平臺上的網絡教師多溝通交流等,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孩子的路需要自己走,因此,教師應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做主、自己欣賞、自己糾正。多種形式的作業布置方法正好最大限度地開發了孩子的創新思維,這樣的孩子將來才能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作業畢竟是一個新的領域,它有賴于老師不斷探索、學習、研究,使之日趨成熟,讓我們共同努力,讓“靈動”作業綻放生命之花!
作者簡介:崔玉嬌,1980年11月,女,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學英語教育。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