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初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河南鄭州 451100)
長期以來,在“農業、農村、農民”領域中,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產品供給種類明顯不足,農戶抵押難、擔保難、融資難問題日益凸出,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為此,只有全面推進農村金融機制創新,構建多元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才能有效地滿足“三農”領域多層次的信貸需求。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加速構建我國新型農村金融體系的初步構想,并全面賦予了農民家庭(農戶)對承包耕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抵押(擔保)等權能[1],為破解我國“貸款難、難貸款”的困境進行了頂層設計[2],于是,各地紛紛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工作。
隨著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快速推進,相關研究與討論日益增多。經認真梳理、系統總結之后,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個方面:
一是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開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這類研究多以定性分析為主,如蘭慶高等運用新制度經濟學基本原理,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開展動因、制約因素進行了詳細分析[3],認為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是我國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與農村實踐相結合的產物[4],對全面深化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5]、提升土地要素利用效率、促進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張龍耀等認為,農村土地產權歸屬明確、界限清晰是農村土地實現抵押的前提條件,抵押擔保機制、抵押品能否順利處置是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業務的核心問題[6];在實踐過程中,由于受金融風險、經營土地規模、出租收益、交易成本等多項因素共同影響,導致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規模(貸款額)十分有限[7]。
二是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制約因素分析。有研究認為,在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推廣過程中,面臨著產權約束、法律制度約束等著多項因素制約[8-10],為此,必須加快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產權交易平臺建設進程[11],在資源配置、信貸授權等方面加大支持[12]。
三是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基本特征分析。從需求方面來看,農民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年齡、性別、政策的認知程度[13]、承包經營土地規模、家庭年收入多少、貸款利率高低、貸款期限長短均會顯著影響到農戶參與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不完善導致農村土地抵押債權變現難度系數加大[14]。
四是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存在問題分析。部分學者認為,農村土地經營權價值評估機制嚴重滯后、抵押物(農村土地經營權)變現渠道不順暢、抵押貸款風險監控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的健康、穩步開展。因此,必須有效控制降低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14],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相關政策、明晰農村土地產權歸屬[15],構建農村土地價值評估機制[16]。
綜上所述,眾多學者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開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制約因素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然而,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滿意度方面的研究幾乎沒有,作為一項新型融資方式,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業務的開展是否滿意,有哪些因素影響了此項業務的實施效果, 這些問題在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開展過程中是亟需了解的。因此,立足于農戶視角,合理有效評價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效果,對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體系、滿足農戶多元化貸款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鑒于此,本研究以河南省(長垣縣、溫縣、臨潁縣、遂平縣)1 428名樣本農戶調查材料為依據,通過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對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相關政策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評價,以期為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制度構建提供微觀數據支撐。
在借鑒已有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此次實地訪談、入戶調查基本情況,本研究將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評價的影響因素歸納為個體特征、家庭經濟特征、農村金融環境特征、信貸產品特征、農戶心理認知特征5個方面。
1.1.1 個體特征 調研發現,文化水平較高、男性、年齡較輕的戶主更能夠透徹理解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相關政策,更加認可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對農村經濟的積極支撐作用,更容易接受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這一新型事物,因此,戶主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方面的差異會引發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的不同評價。根據上述分析,提出假說1: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變量顯著影響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評價。
1.1.2 家庭特征 有研究認為農戶經營類型、家庭年均收益高低、承包耕地面積多少等變量對農戶參與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的積極性具有顯著性影響。由此推斷,農戶經營類型、家庭年收益、承包耕地面積等變量會顯著影響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根據上述分析,提出假說2:承包土地規模、經營類型、家庭年收益變量顯著影響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評價。
1.1.3 農村金融環境特征 金融機構的數目、網點的覆蓋率、網點交通是否便利會直接影響農村信用社等農村金融機構貸款服務的質量與水平,是對農村金融環境的綜合考量。與此同時,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譽顯然會影響農戶參與土地抵押貸款的積極性,也就是說,農村金融環境特征也會影響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的評價。根據上述分析,提出假說3:金融機構數目、交通便利、機構信譽、服務態度變量顯著影響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評價。
1.1.4 信貸產品特征 農村土地價值評估越合理,農戶從銀行獲得的貸款額度與其預期額度越接近,農戶的滿意度越高。另外,貸款利率是融資直接性成本(費用),貸款手續(流程)屬于隱性成本(費用),也就是說,貸款利率越高、貸款手續(流程)越復雜,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產生的成本越高,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就越低。根據上述分析,提出假說4:利率、貸款手續、農地評估值變量顯著影響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評價。
1.1.5 農戶心理認知特征 調研發現,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內涵與操作流程(環節)等相關政策認知水平越高,越有助于農戶快速形成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交易成本(費用)正確、合理的預期。與此同時,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是否滿足了農戶的資金實際需求、解決了實際困難(生產、生活)等問題也會影響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的評價。根據上述分析,提出假說5:抵押政策了解程度、資金滿足程度、緩解資金約束作用變量顯著影響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評價。
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效果)滿意度影響因素的評價屬于有序、多分類問題,對于此類問題,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題最理想選擇,其表達式如下:
其中,xi表示第i個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影響因素;y代表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評價某個等級的概率。累計Logistic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j=1, 2, 3, 4, 5,分別代表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評價的1~5個等級;x為影響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評價的解釋變量(具體變量定義見表1);aj為截距參數;β為回歸系數。在aj與β的參數估計值確定后,某一種特定事項發生的概率可以通過下式計算得到:
數據來源于河南財政金融學院農地金融課題小組于2016年11—12月對河南省長垣縣、溫縣、臨潁縣、遂平縣48個鎮112個自然村的問卷調查,長垣縣、溫縣、臨潁縣、遂平縣是全國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綜合性改革“試驗區”,基本上完成了“土地確權”的改革任務。本次調查,課題組共發放調查問卷1 600份,去除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調查問卷 1 428 份(表2)。
2.2.1 樣本基本情況 樣本以男性為主,占樣本總數的78.8%;戶主年齡主要集中在36~50歲之間,占樣本總數的65.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程度)樣本農戶占調查樣本總數的64.3%;農戶家庭規模以5~6人為主體,占樣本總數的66.4%;農戶家庭的經營類型主要是非農業為主兼營農業(Ⅰ兼農戶),占樣本總數的38.4%,以農業為主兼營其他行業的(Ⅱ兼農戶)占樣本總數的35.6%,純農業的農戶僅占樣本總數比重19.5%(表3)。
2.2.2 農戶對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政策滿意度評價 調查結果(表4)顯示,在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的滿意度評價中,4.50%的樣本農戶對貸款政策“非常滿意”; 60.56%樣本農戶認為貸款政策“滿意”;認為政策滿意度“一般”的樣本農戶占23.60%;認為為貸款政策“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樣本農戶所占比例分別為8.04%、3.30%。由此可知,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總體上較為滿意,然而,由于貸款手續繁瑣、貸款期限太短、貸款利息高等原因,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實際效果與農戶心理預期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表1 變量的定義及預期影響

表2 調查樣本分布情況

表3 樣本基本特征統計
注:1畝=666.7 m2。

表4 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評價
以河南省(長垣縣、溫縣、臨潁縣、遂平縣)1 428名樣本農戶調查材料為依據,運用SPSS 18.0軟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進行了實證性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對數似然比(P>χ2)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 0,表明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評價模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估計結果比較穩定,整體擬合度良好。
3.2.1 年齡(X1) 年齡變量在10%的統計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其估計系數值為-0.165。調研發現,年齡較小農戶接觸新型融資政策較多,貸款經歷也比較豐富,他們認為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這一新型融資模式較大程度地減少了貸款流程(環節),有效地降低了額外交易成本(費用),給農戶帶來了諸多便利,為此,年齡較小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的滿意度較高。

表5 模型估計結果
注:*、**、***分別表示在10%、5%、1%水平下顯著。
3.2.2 性別(X2) 性別變量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調研發現:農戶個體對貸款的需求主要受整個家庭日常生活、生產行為的影響,然而,農戶生活、生產行為是在長期積累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與農戶個體性別沒有任何關系。為此,性別變量不會顯著影響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的評價。
3.2.3 受教育程度(X3) 受教育程度變量在1%的統計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其估計系數值為0.465,即受教育程度變量正向顯著影響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調查發現,受教育程度較高農戶對于抵押貸款流程(環節)及手續了解比較詳細,能夠深刻理解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系列政策,貸款資金能投入到多渠道的生產經營中,能真實反映對政策效果的評價,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內涵認識不足,認為能夠獲得貸款即可,將資金用于日常生活等方面,因此,受教育程度低的農戶對政策效果滿意度不高。
3.2.1 承包土地規模(X4) 承包土地規模變量估計系數值為0.378 0,且在1%統計水平之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原因在于:農戶承包耕地越多,其抵押物價值越大,抵押貸款的可得性及貸款額度會越高,越能滿足農戶的資金需求,創造的經濟收益就越大,因此,農戶的滿意度越高。
3.2.2 經營類型(X5) 經營類型變量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最可能的解釋是:樣本農戶多以兼業為主,他們在農忙時節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在非農忙時節,農戶又外出務工,農業與非農業之間界定不太清晰,為此,樣本農戶間的趨同性直接導致了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評價不太顯著。
3.2.3 家庭年收益(X6) 家庭年均收益變量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家庭年均收益主要來自農業生產、非農業經營2個方面,無論哪一方面經營活動對貸款資金的需求都是一致的,因此,家庭年均收益的提高不會影響到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
3.3.1 金融機構數目(X7)、交通便利程度(X8) 金融機構數目、交通便利程度2個變量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在實地調研中,課題組發現,農村信用社等農村金融機構與農戶家庭居住地之間的距離較近,并且大多數農戶家庭都擁有摩托車、電動車等交通工具,道路交通也十分方便,導致金融機構數目、交通便利程度2個變量對政策滿意度評價影響不顯著。
3.3.2 機構信譽(X9) 機構信譽變量估計系數值為0.093,且在5%的統計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即金融機構信譽度越高,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越高。
3.3.3 服務態度(X10) 服務態度變量估計系數值為0.454,且在5%的統計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良好的服務可以提升農戶參與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貸款前期正確引導與貸款發放后期跟蹤監督等方面的良好服務,都會加速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效益最大化進程。因此,服務態度變量與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評價呈正向相關關系。
3.4.1 貸款利率(X11) 貸款利率變量估計系數值為0.121,且在1%的統計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利率是貸款的直接成本,貸款過程中利率越高,農戶貸款滿意度越低,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評價的滿意度越低。
3.4.2 貸款手續(X12) 貸款手續變量估計系數值為0.690,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貸款手續屬于隱性成本,貸款手續越復雜,農戶貸款滿意度越低,簡化貸款手續能夠顯著提升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評價的滿意度。
3.4.3 農地評估價值(X13) 土地評估值變量估計系數值為0.310,且在1%的統計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抵押物價值的大小直接影響貸款額度,農戶一般比較擔心農地價值被低估,因此,農地評估值越合理,農戶能夠獲得的貸款額度與預期額度越一致,農戶越滿意。
3.5.1 抵押政策了解程度(X14) 抵押政策了解程度變量在10%的統計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估計系數值為0.288。調研發現,農戶對貸款政策的認知水平越深,對貸款政策、操作流程(環節)越熟悉,越傾向參與其中,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滿意度就越高。
3.5.2 資金滿足程度(X15) 資金滿足程度變量在10%的統計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變量估計系數值為0.291。即資金滿足程度越高,農戶家庭在生產、生活方面獲取的幫助就越大,農戶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滿意度評價越高。
3.5.3 緩解資金約束作用(X16) 緩解資金約束作用變量估計系數值為0.466,且在1%的統計水平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即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從根本上催生了農村土地產權的真正解放,有效地破解我國農村農民貸款抵押難、難貸款的困境。
根據研究結論,建議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拓寬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覆蓋范圍。多角度、大范圍向農戶宣傳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擴大貸款政策知曉度與優越性,促使更多農戶了解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的政策、流程,提升其參與意愿。另外,應積極引導農戶將貸款投入到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中,提高農民的生產收益,提高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效果[17-18]。
(2)積極改進現有貸款產品,提升服務質量。金融機構應正視不同農戶間的異質性,通過提供多元化金融產品(服務)的方式,如差異化授權額度、融資利率等等,進一步完善現有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品種,滿足農戶家庭多元化(差異化)的融資需求,擴大受益面,提高客戶滿意度。與此同時,應針對農戶需求的特點,進一步完善貸款條款,如降低貸款利率、簡化貸款手續、延長貸款償還周期等等,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改進服務方式[19-21]。
(3)完善農村土地價值評估機制。在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價值評估管理辦法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實際,構建以第三方為核心的農村土地價值評估組織(機構),完善農戶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流程,促進業務流程標準化、規范化,降低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