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昌林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2)了解儒家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了解“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并默寫全文。
(4)學習古人善于思考,大膽探索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善于思考,大膽探索,做一個心懷天下的社會人。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文意,力爭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學習嘗試給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出建議。
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
《桃花源詩》中有“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钡纳蠲枥L。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理想社會的生活圖景,早在戰國末年《禮記》中也有相類似的理想社會的畫卷。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
(一)檢查預習情況
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三)合作探究
1.掌握以下文言實詞
(1)大道之行也:施行。
(2)選賢與能:通“舉”。
(3)講信修睦:培養。
(4)故人不獨親其親:故,所以。獨,單獨。親,以——為親
(5)矜:guān老而無妻的人。
(6)皆有所養:供養。
(7)男有分:fèn職分,指職業。
(8)貨惡其棄于地也:憎惡。
(9)不必藏于己:私藏。
(10)謀閉而不興:發生。
(11)盜竊亂賊而不作:亂,指造反。作,興起。
(12)故外戶而不閉:用門閂插門
2.學生思考討論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3.指導學生翻譯課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譯。
(2)小組合作學習,翻譯全文。
4.細讀課文,探究討論
(1)本文闡述的大同社會有哪些基本特征?
(2)如何理解孔子關于“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5.指導誦讀
(1)理清文章思路,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文章內容。全文可分三層(多媒體投影):
第一層:“……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大道之行也——總提,以下分述: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這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共有三個方面:①故人不獨親其親;②男有分,女有養;③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為己;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边@一層是全文的總結。
(2)指名單獨朗讀,注意文中停頓。
(3)朗讀課文三遍,試著背誦。
(4)抓重點詞句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大道之行
《禮記》
大同的綱領: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修信睦。
基本特征
人人受到全社會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謀閉不興。
結論:盜竊亂賊不作,外戶而不閉。
三、教師總結
盡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的“世外桃源”。
四、鞏固練習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大道之行( )。
(2)選賢與能( )。
(3)講信修睦( )。
(4)不獨親其親( )。
(5)使老有所終( )。
(6)男有分,女有歸( )。
(7)不必藏于己( )。
(8)謀閉而不興( )。
(9)外戶而不閉( )。
(10)是謂大同( )。
2.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注音
(1)選賢與能 通 ,讀 。
(2)矜、寡、孤、獨、廢疾者 通 ,讀 。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3)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