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原
【摘要】高等學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要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作為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改變工作作風,找準推動內涵發展的著力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新期待。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 人民滿意教育 落腳點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034-02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并強調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1]高等學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要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作為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
一、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是高校貫徹群眾路線的落腳點
1.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題中應有之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放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之首,這充分說明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同時也表明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發展的較高期待。高等學校要將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學校內涵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2.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是貫徹“四個服務”方針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解決了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高校要主動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要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才能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才能更好地踐行“四個服務”,這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3.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是滿足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新期盼的重大任務
我國是教育大國,高等教育在經歷規模擴張后,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集中反映在人才培養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新期望有差距。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既明確了新的歷史時期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的方向,又是滿足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期盼。
高校要更加自覺地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的方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努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教育問題,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努力辦人民滿意教育才能更好地發揮高等教育的職能,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期盼。
二、踐行十九大精神,努力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
1.努力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要求高校工作者轉變作風,更新理念
高校要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解決好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問題;理解和回答“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更好的找準和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促進學校事業發展,要更好的增強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緊迫感和自覺性。要準確把握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健全大學內部治理結構,嚴格執行大學章程,在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一領導體制的同時,理順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關系,發揮學術委員會的作用,積極推進民主管理。
2.努力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要求高校做好頂層設計,找準內涵發展的著力點
提高培養人才的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是內涵發展的著力點。高等學校要創造性的進行頂層設計,統籌謀劃,不斷提高高等學校發展的質量。
一是要突出特色,找準定位。特色發展是高等學校發展的關鍵和核心。高校要總結辦學經驗,找準學校特色,加強重點學科建設。二是要卓越培養,攀升質量。要以專業為載體,以社會需求為標桿,發揮專業優勢,進行教育綜合改革。三是要合作交流,擴大開放。要注重國際交流與開放辦學,積極“走出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發揮高等學校文化傳承的職能。四是要發揮優勢,服務社會。要依托科研優勢,不斷拓展服務社會領域,真正體現以教育發展的現代化支撐國家和地方發展的現代化。
3.努力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要求高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教師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力量。高校要充分認識師資隊伍建設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首要的是切實加強對師德建設的領導,使教師真正做到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要進一步完善評價考核機制,把“課程思政”作為教師考核的主要內容,將教書育人職責與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和職稱評定掛鉤,努力營造教師以教為本、以教為榮的育人氛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2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