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通假字注釋術語含義,在此基礎上重點探討通假字的注釋術語類型,結合教材中的真實案例來進行詳細探討,可以作為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教學中的參照,為學生營造出更適合的學習環境,在語文文言文學習中也能獲得突破性的成績。
【關鍵詞】人教版語文 語文教材 通假字注釋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068-01
一、通假字注釋術語
人教版語文教材中對通假字術語運用作出了對比,以初中常用的教材為例,通假字中最常出現的術語是“同”,其中涉及到寫作以及非寫作兩種不同狀態。在語義描繪中也會中句子的具體表達形式來進行描述,教學中劃分術語范圍,學生在對通假字理解時也將更順利。對于術語的界定,需要結合通假字來進行規定,確定術語范圍后,將語文教材中的通假字結合實際文章來理解。文章中所表達的內容也將更貼近真實的意義。通假字術語的界定主要是我國古代寫作習慣與現代寫作習慣之間的結合,需要在術語中作出區分,學生理解同一字在古代以及現代文章中的寓意后,對文章的理解以及漢字運用也將會更加的嫻熟。
二、注釋內容
注釋中標記了語文中漢字理解之間的不同,單個文字以及詞語在不同語句中,也會產生不同的意義內容,語文教材中的注釋,標注了教學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內容。了解注釋中的內容后。學生對文章的把握也將更加嫻熟,能夠達到預期的管理控制效果,學生學習中也明確了重點內容所在,通過注釋解釋來將漢字以及詞語更好的還原到文章中。注釋中包含了通假文字,除此之外也包含一些在特定語句中應有特定意義的內容,學生掌握這一方法后,未來對于學習內容的把握,也將進入到更為合理的狀態環境中。
三、通假字對教材編寫的影響
通假字在內容上如果不作出解釋,會影響到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教材編寫中,對于通假字部分的注釋,會特別注意,尤其是針對通假字的理解以及深入解釋,通過注釋術語劃分,并結合所開展的編寫任務,在課文中的重點區域作出劃分,從而可以更好的理解所學習到的文章內容,在文章意義表達上,也將能夠進入到更為理想的狀態下。通假字在不同文言文以及現代文章中,也會出現不同的意義,教材編寫中要有嚴格的先后順序,以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混亂。通假字注釋術語以及其他內容上的區分,更應該體現在文章結構層次上,通過這種方法來綜合探討出問題的規劃解決措施,增進學生理解。教材編寫需要同時考慮對學生以及教師的使用功能需求。在通假字考慮前提下開展教材編寫,更應該體現出對學生理解程度的促進。統計出初中階段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全部通假字數量,按照比例與難易程度在各個年級教材中劃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不同年級所需要學習掌握的通假字,需要與文章學習的進度保持一致,這樣才能發揮通假字學習的效果。
四、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通假字注釋教學特征
人教版語文教學計劃開展中,需要引導學生對語作出合理的理解,并且能夠根據所理解的語境,來更深刻的學習通假字,理解通假字在不同語言環境中所表達的意義。除此之外,通假字教學自身具有一定的難度,由于通假字在意義表達上更多,學生很容易記憶混淆,為避免追問題產生,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通假字結合語句環境來繼續深入刻畫,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通過語句環境分析,對通假字的意義判斷也將更加理想,從而達到更為深刻理想的學習狀態中。通假字的注釋教學,教師引導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還需要學生加強練習,能夠熟練地掌握并運用通假字,這樣對于一些長篇幅的文言文學習,也將能夠進入到更為理想的學習狀態下,未來長期穩定的學習計劃也將能夠因此得到更好的落實。
通假字始終是文字學與訓詁學共同研究的對象。隨著文字學上通假字內涵研究的不斷深入,訓詁學研究也開始吸收相關的成果,從而與文字學研究逐漸形成交集。這些成果對中學語文教材的編寫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通過以上考察與分析,我們認為,近些年來中學語文教材的通假字注釋方式不夠統一,是受到了相關學術研究中存在著文字學理念與訓詁學理念混雜的影響。教材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徹底區分開這兩種不同的理念,采用單一的理念、統一的標準,初中人教版語文教學任務開展中,也需要重點針對通假字進行全面教學研究。
參考文獻:
[1]鄭晉芳.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用字現象淺析[J].語文知識, 2017(13):15-17.
[2]歐波.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通假字——以“人教版”高中教材為例[J].林區教學,2017(12):20-21.
[3]張旋,王力.《古代漢語》中“闕”的注釋考——兼論通假字與同源字[J].文教資料, 2016(19):23-24.
作者簡介:
黃義超(1979.06-),女,漢族,江蘇省南京市人,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中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