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薇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創新的能力越來越成為培育的重點。美術課堂的教學中傳授的不僅是繪畫的技能和美術專業知識,更是培養學生擁有創作性的思維,樹立創新型人才,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創新 美術教學 培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203-02
美術教學的改革之風興起,掀起一陣熱潮,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們的審美觀和繪畫技術的才能,然而學生們最缺少的是創造力,往往被人們所忽視,針對這一點我們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當前教學的重點。
一、引導學生思維
目前來講,大多數的美術教學都是老師做主導,在講臺前把美術的知識教給學生們,學生被動的接受,面對枯燥又復雜的美術專業,學生的積極性嚴重的下降。當代的美術教育家表示教師的目標是激發學生更多的思想讓學生的美術世界動起來,不能一成不變的去學習,那樣只會讓學生們的作品死氣沉沉墨守成規,沒有新意,達不到真正的教學目的。正確的引導學生繪畫能力,讓學生們擁有自主創新的你能力,比如學習畫“車”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們自己用材料拼“車”,這里的車不是鐵皮的流線型,而是由學生來自主定義車的形狀,性能,包括材料,可以用貝殼,紙張等,也可以憑空想象比如果凍,糖果等等。每節課的聯系別出心裁,讓學生們自己開動腦筋,采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自己的想法結合起來,讓自己的作品更加新穎有創作力,開發自己的無限潛能。
二、創作學習新環境
美術教學課堂和一般的教學課堂不一樣,美術的教學課堂不僅平時可以欣賞各種美術的作品,還需要不同地點的不同取景,同樣的風景不同的角度都有不一樣的美,美術的課堂應該多元化。就像塞罕壩的美景人人向往,與其他地方不同,這里的季節分明,夏季的壩上是郁郁蔥蔥的,高挑的大樹,崎嶇的小路,這種綠色是不同于其他的地方的,如果學生只是在網絡上看到這些美景是遠遠畫不出心中的顏色的。壩上的秋天最吸引畫家,鮮明的顏色特征讓畫者耳目一新,這是融入大自然的結果,只有讓學生多接觸新的環境,接觸不同的角色,才會有更多的美術作品,更多的靈感去創作,而不是拘泥于教室中的某一角落,來束縛思想。
當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親臨現場的,教師要利用身邊能用的一切視覺效果東西,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繪畫竹林的時候,借助網路媒體來投映,并且可以加入一些聲音的元素來激發學生的無限創作靈感,并且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的作品有更多的創作力,讓學生的課堂更加充滿趣味性,學會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培養發散性的思維。
三、讓美術走進生活
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美術作品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離不開生活,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向上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現在的美術教學出去實踐的時間很少,都把學習當作首要的任務,很少給學生提供外出實踐的機會,傳統的美術課教學對學生的實踐創新不重視,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入一些新鮮元素,讓同學們對創新保持靈感,比如把生活中的東西多拿進美術教室,并且通過提問和答疑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們對事物保持有新鮮感和創新的能力。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感受生活的氣息,加深學生對知識才理解和對美術的正確的認識。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運用和創作,開發學生的思緒,提高學習的趣味性,把簡單枯燥的繪畫內容變得更加有趣。
四、評價與創新共同發展
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表現在藝術創作上,在藝術評價中應該也有所體現。美術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而且美術教學評價也是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環節,美術藝術作品完成以后學生進行適當的個人評價,讓學生們取長補短,及時的發現自己的不足,同時鍛煉自己的審美能力,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教師在重點總結,優點及時稱贊,并且讓學生們學習,不足之處及時令其更改,并且讓其他同學注意相似的問題,并且展開小組討論,應該怎樣完成這樣的好的作品,及時的進行回饋。為大家的發散性的思維打下良好的基礎,循序善誘,讓同學們在別人的作品中及時發現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把眼界放寬,讓創作的靈感方向更加的廣泛,不是拘泥于一點,同時可以和同學分享相關的創作靈感,通過相互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創新是如今時代培養的重點,學生的美術功力更是社會創作的重點,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打破一成不變的思維,擁有創新思維和創作力是教師授課的重點,師生共同打造一個適合藝術發展的環境,改善以往舊觀念的教學方法,通過改革,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的創新能力,鍛煉學生的角度思想能力和發散性的思維。
參考文獻:
[1]史飛平.淺談美術教育的重要性.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6(7).
[2]付振邦.高中美術教育功能淺析.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