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賦成
【摘要】當前傳統戲曲豫劇處于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狀態,這是多數傳統音樂文化都面臨的嚴峻挑戰。而中小學音樂課堂是音樂文化得以弘揚和傳承的主要陣地,作為我們一線音樂教師需要正確認識豫劇走進音樂課堂的重要意義,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讓學生正確學習與傳承豫劇音樂文化。
【關鍵詞】傳統戲曲 豫劇 音樂文化 音樂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215-01
當前在學生群體口中傳唱的音樂普遍都是流行歌曲,而戲曲與學生的生活既比較貼近,又比較遙遠。因為學生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可以聽到戲曲,但是自身卻不具備戲曲欣賞能力,也就無法對戲曲產生學習與欣賞的興趣。而豫劇走進音樂課堂,能夠為學生正確認識戲曲,并學習與欣賞戲曲提供機會。
一、豫劇走進音樂課堂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提高其凝聚力
音樂教育具有培養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功能,對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豫劇走進音樂課堂,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豫劇的相關歷史文化,欣賞豫劇的名家名段,逐漸深入地了解家鄉豫劇的藝術,以戲曲形式讓學生熱愛家鄉,進而熱愛這一傳統文化,甚至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其民族凝聚力[1]。
(二)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豫劇融合了音樂、舞蹈、服裝、美術、詩歌以及武術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屬于綜合性的戲曲藝術,積淀著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情感與理想,甚至可以反映當地某些社會內容。而學生在學習豫劇時,可以經歷一個感知、聯想以及理解的心理過程,讓學生的個性化在自由與和諧的狀態中得以解放與發展。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進行豫劇的排練與演出,既讓學生的個性化得以發展,也利于培養其集體主義精神。
(三)可實現豫劇音樂文化的弘揚
豫劇是值得保護、弘揚與傳承的傳統文化產物,將豫劇帶進音樂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接觸與學習的過程中,不但了解其音樂文化,還能夠讓豫劇音樂文化得到更廣的發揚與推廣。即音樂課堂可以成為豫劇音樂文化弘揚的重要載體,而教師可以將豫劇中積累的傳統文化系統化與科學化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深入感受豫劇的鄉土傳統文化精髓,自覺承擔起豫劇的弘揚、保護以及傳承的責任與義務。
二、豫劇在音樂課堂中的實踐策略
(一)以學唱激發學生對豫劇的興趣
學生并不具備對戲曲的興趣與欣賞能力,因此要提高豫劇教學課堂的教學效果,首要的就是激發學生對豫劇的興趣,才可以使其逐漸走進豫劇。而學唱是一種簡單且有效的激趣方法,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豫劇的演唱并不如想象中的無趣和困難。因此,教師可以組織活動,為學生提供學唱豫劇名段的機會與展現平臺[2]。
(二)以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豫劇教學
在豫劇音樂課堂上,僅僅讓學生聽辨豫劇名段,無法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輔助教學效果比較顯著,尤其是對于學生缺乏足夠認知的戲曲課堂。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視頻影像播放的方式為學生展示知名的豫劇欄目片段,比如《梨園春》和《絕對有戲》等。通過這種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豫劇精彩之處,進一步感受豫劇的魅力。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逗趣性的豫劇欄目,營造活潑靈動的豫劇學習氛圍[3]。
(三)積極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熱愛豫劇
千篇一律的課堂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疲憊感和枯燥感,因此,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式,真正讓學生愛上豫劇。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以戲曲小品為課堂突破口,讓豫劇進一步走進音樂課堂。豫劇小品相較于娛樂逗趣性的豫劇欄目,形式更加正式,可以營造詼諧幽默的氛圍,讓學生真正處于家鄉戲的情境中,輕松地走進戲曲中的情節,實現快樂學習。而教師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性,還需要激發學生對戲曲的創編能力,發揮其創新意識,讓學生體驗學習戲曲的成就感。因此,教師可以經常組織班級內的豫劇小品比賽,也可以在年級內開展比賽,促進學生的豫劇學習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自主地挖掘豫劇的學習樂趣,真正愛上豫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豫劇作為地方特色濃厚的戲曲民族文化,將其引進音樂課堂,有利于弘揚與傳承其音樂文化。因此,教師要牢固把握音樂課堂這個弘揚與傳承音樂藝術的基礎陣地,教育與引導學生深入認識豫劇,并且熱愛它,傳播它,讓豫劇音樂文化源遠流長地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王丹.豫劇走進音樂課堂弘揚傳統音樂文化[J].華章,2011,(23):157.
[2]姬艷玲.用喜聞樂見的形式使豫劇進課堂[J].音樂天地,2009,(6):23.
[3]張好娜.豫劇進入中小學課堂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以河南省鄭州市為例[D].河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