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萬虎 丁怡全

大廳里座無虛席,幾百個人緊盯著前方的交易大鐘。隨著數字的閃動,一筆筆交易達成了。有人高興,有人嘆氣,有人在等新的機會。
37歲的云南花商袁福旺目不轉睛地盯著拍賣大屏上實時滾動的鮮花品種、評級和價格信息,靜靜等待出手時機。
“每4秒成交一筆,一刻也不敢走神。”他說,雖然自己入行快十年了,但每次參與鮮花電子拍賣,仍然感覺“驚心動魄”。
這是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的場景。每天下午3點至晚上8點左右,這里都會進行緊張激烈的鮮切花拍賣,上演鮮花“爭奪戰”。
本世紀初,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落地斗南花卉市場。經過數年發展,這里已逐漸成長為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中心。
云南擁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較長的日照和短暫的霜凍期讓這里的鮮花常年不謝,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最主要的鮮花種植區。
作為鮮切花產業的最前端,規模化種植是基礎。在位于昆明市呈貢區的斗南花卉小鎮,花農們一年四季辛勤忙碌,他們手里的鮮花在競拍開始前一小時,需要接受購買商嚴苛的質量檢驗。
53歲的劉春梅家的五畝地從前是菜地,這幾年看著越來越多人靠鮮花賺了錢,她果斷轉行,加入花農合作社,搖身一變成了各大花卉公司的“供貨商”。
每天,她精心培育的玫瑰花從種植基地運到公司,再經過質檢進入鮮花待拍區。“拍賣成交后,當天晚上就能收到花拍中心反饋的成交信息,第二天就能收到交易錢款。”劉春梅說,去年一年,全家單靠鮮花收入超過十萬元。
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總經理張力介紹,拍賣對花農和買家都有好處,有利于“創品牌,種好花”。這種公開、透明的競價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可以使市場信息得到快速、有效傳遞,減少過去“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盲目生產等市場供需問題。
拍賣交易中心會先對鮮花進行質檢,根據品質把它們分等級(A級、B級、C級、D級以及級外品)。每天下午3點交易之前,買家會現場看貨,把自己滿意的產品記下來。拍賣時,拍賣師先給某批花定一個比較高的起拍價,然后逐步把價格降低;如果買家覺得某個價格合適,就可以按下搶拍鍵,于是交易達成。鮮花連夜被分包送到機場,第二天一早通過飛機送往全國各地乃至俄羅斯、中東及東南亞國家。
統計數據顯示,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經過16年的發展,如今已成為亞洲交易量最大的專業鮮切花拍賣市場,交易量全球排名第三。2.5萬個花農和生產企業成為拍賣交易中心的供貨會員,3100個批發商成為購買會員,每天有40多個品類、500多個品種的鮮花在這里交易,高峰時,每天800萬—1000萬枝花卉從此啟程,走向海內外市場。每天,拍賣交易中心鮮切花交易價格,直接影響著全國各地花卉市場價格的走勢。
近年來,云南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提升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水平,加大經貿、人文等領域交流合作。作為“云南名片”的鮮花,也化作絲路花雨,香飄世界。
每周一次,袁福旺來斗南進貨,而身在老撾波喬省的妻子則負責接貨。“老撾大多是熱帶花卉,因此溫帶花卉很有市場。”前幾年嗅到商機,夫妻倆把國內的花店承包出去,開始轉戰海外。
如今,他們家在老撾經營的鮮花批發店里,80%的花材來自斗南,其中優質玫瑰和康乃馨最受歡迎。“云南采取定制化種植及與農戶合作等方式來保證質量和種類,花期長、花苞飽滿的鮮花品類供不應求。”
隨著全球花卉需求增長,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鮮花交易量每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2017年鮮切花交易量達65.3億枝,交易額53.55億元,幾乎相當于全球人均一枝鮮花。
張力介紹,云南鮮花銷售的觸角已遍及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30%出口到南亞、東南亞國家,還有一些進入俄羅斯、澳大利亞。
東南亞是云南花卉的傳統市場。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相互開放的產業合作,為雙方商貿活動注入新動力,尤其隨著昆曼國際大通道打通,云南鮮花出口更加便捷。
“這幾年,中國和周邊國家貿易增長特別快,東南亞一些國家對鮮花的需求逐漸進入高峰。”張力說,每年越南一些傳統節慶期間,鮮花需求量驟增,甚至會影響到花卉拍賣交易中心鮮花交易的行情。
前不久閉幕的“第十九屆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吸引了越南、緬甸、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和荷蘭、以色列等國家駐華使領館代表參加,境外客商數量更是創下歷史新高。
最近幾年,為滿足日益多元的鮮花需求,云南錦科花卉工程有限公司開始將目光轉向花卉新品種技術研發推廣。目前,公司正在培育的月季新品種已達2.3萬個。
“目前公司與法國戴爾巴德、荷蘭的西露絲等公司長期緊密合作,合作方式包括買斷轉化、授權作為代理和代為推廣等。”云南錦科花卉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倪功說。
云南本土一些農民企業家也不甘落后。來自昆明市宜良縣的鄭繼蘭在制作保鮮花方面擁有獨特技藝,并申請多項專利。目前,出自她公司的保鮮花已出口日本、迪拜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
鄭繼蘭說,除了出口保鮮花,部分地區還從她這里購買鮮花種苗,邀請她到迪拜進行鮮花種植。
規模化種植、產業化運作、品牌化輸出。如今,云南花卉產業已實現由“種植生產型”向“市場服務型”轉型。
根據規劃,未來云南將持續加大鮮花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花卉研發及品質管控投入,進一步提升花卉生產、運輸標準化能力。
歐洲花卉市場經久不衰,美洲花卉市場持續發展,亞洲花卉市場則方興未艾。
花卉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和“黃金產業”,近10多來,世界花卉以年平均25%左右速度增長,遠超過世界經濟發展平均速度。昆明斗南作為我國花卉產業“領頭羊”,在世界、全國花卉產業高增速帶動下,將保有持續而有力的發展動力,為斗南特色小鎮建設提供支撐。
云南省對斗南花卉小鎮提出了“以堅持滇池生態底線為原則,優先推進道路系統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打造高品質城市片區,建設斗南花卉交易、物流中心”的建設思路與要求。
對照國外發展路徑可以發現,國內花卉小鎮多數以農業種植為基礎,突出休閑、集多功能為一體。因此,斗南花卉小鎮將采取錯位發展策略,打造“交易+研發”雙輪驅動產業體系,從而形成在整個花卉產業的核心話語權。
同時,依托斗南獨有傳統文化與花都文化發展基礎,塑造以“花”為主題的特色鮮明的文化體系,兼顧地方傳統文化保護和花卉產業文化發展,承載地方文化記憶,豐富特色小鎮文化內涵,構建完善的文化提升載體系統,筑實斗南花卉特色小鎮文化內核,形成小鎮文化唯一性,提升斗南特色小鎮競爭軟實力。
根據此前規劃,經過3年建設,斗南花卉小鎮將初步建成,形成主導產業特色凸顯、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進一步鞏固亞洲第一交易中心地位。至花卉小鎮建成期,花卉交易量占全國份額提高到80%,實現“世界第一的花卉交易中心”目標。帶動就業人數12萬人,年均增長率15%;每年接待游客人次超過150萬。力爭建成驗收當年,年營收過億元企業5家,年營收過10億元企業2家,培育上市企業1家。
“2025年我們要建成面向全球的花卉交易中心,成為世界一流的現代花卉交易市場,實現云南花卉‘賣全球、買全球’的大流通格局。”張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