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慧

摘要:一檔成功的戶外真人秀節目必定有考究的敘事結構和巧妙敘事策略。文章通過對真人秀節目中的敘事主體的塑造進行分析,以期探究出當下中國戶外真人秀節目敘事主體的特點,并對同類型節目的創新優化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提高戶外真人秀節目的敘事技巧和敘事品質。
關鍵詞:真人秀 敘事主體 人物角色
在故事中,沒有脫離人物的純粹事件,也沒有與人物無關的背景渲染。①人物是影視敘事文本的基礎和靈魂。電視敘事藝術和其他敘事藝術一樣,中心任務都是為了表現人物,事件和背景的存在都是為了人物服務的。因此,故事的核心要素是人物,也就是行動者。在戶外真人秀中,人物就是參與節目敘事的行為主體,是敘事事件的創造者和經歷者,人物也是維持觀眾忠實度的主要因素。戶外真人秀節目對于人物的塑造與其他類型節目有所不同,由于它是建立在“真實”基礎上的藝術再創作,因此呈現出了獨特的真實與虛構相結合的人物角色定位。
人物角色的真實性與虛構性
真人秀節目之所以為“真人秀”是因為真人秀是在假定情境中的真實展現。這里所謂“假定情境”,是指真人秀節目的框架是預先設定的,包括任務的設定、地點的選擇、節目主題的選取和游戲規則的制定等。“真實展現”指的是節目的具體進程和細節是真實的,參與者以自己的真實姓名和身份參與到節目中,在節目中展現自己的真實個性,塑造屏幕上的真實自我。但節目組往往出于節目效果和突出人物角色功能作用的考慮,為參加者制定虛擬身份,使人物角色融合了真實與虛構兩種特性。
節目中“真實自我”的展現。戶外真人秀節目中所有的參與者都以“自己”的方式進入節目,自己決定以何種行為和形象呈現給觀眾。他們扮演的是自己,是一種本色表現,而且越是本色表現,他們的個性才能夠被觀眾所喜歡。
在《奔跑吧兄弟》節目中,七名固定成員分別是鄧超、鄭愷、王寶強、楊穎、王祖藍、李晨和陳赫,這個全部由演員組成的團隊,在節目中“扮演”的不是其他人,而是表現自己。現實中的個人生活和人際關系也被代入到節目當中,比如鄭愷和陳赫大學同窗的關系、鄧超和孫儷的夫婦關系、楊穎和黃曉明的情侶關系等,在節目中以調侃逗趣的形式出現,起到了增添了人物的真實性和節目的趣味性的作用。
設定虛擬身份,強化角色的功能性作用。真人秀節目為了增強敘事動力、凸顯人物角色的功能性作用,所以節目中“秀”的成分依然存在。戶外真人秀節所涉及的人物較多,為了讓每個人發揮不同的角色功能,增添節目的戲劇性因素,節目通常會給參與者設定不同的虛擬身份。虛擬身份是每個人在團隊中特殊定位的體現,提示每個人在團隊中應承擔的職責并發揮相應作用。
《奔跑吧兄弟》每期節目都會給參與者賦予不同的虛擬角色,根據節目主題的不同,參與者也相應的被安排了符合個人特點的虛擬角色。例如第二期“情侶特輯”,成員和嘉賓們被分為五對情侶組,虛擬的情侶身份是為了本期主題而服務的;第七期“穿越世紀的愛戀”中,民國時期老上海背景設定下的成員們都被賦予了不同的身份:鄧超成為了銀行家,陳赫和王祖藍分別是百樂門老板和夜總會小丑,王寶強成為裁縫,胡海泉變身車夫,伊一和鄭凱分別成為了百樂門歌女和百貨公司大少。這些類型迥異但有著密切聯系的角色定位都是為了切合主題而設定的,虛擬角色不僅發揮了人物的功能性作用,而且強化了敘事情節的戲劇性。
人物角色的類型化與個性化
人物類型化增強角色辨識度。戶外真人秀節目為了均衡各人物形象的性格差異,提高每個人物角色的識別度,往往會在節目中有意突出或強化角色的某一性格特點,使觀眾對人物角色形成定性思維并予以認可,這種角色的定位就是“定型角色”。
“定型角色”是指在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小說、戲劇等敘事作品中的具有某種固定特征的虛構的人物形象,其外貌、行事風格、個性特征等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某一類族群的特征,是對這一類族群的特征的放大與夸張,因此能夠被很好地加以辨認或區分。筆者根據“定型角色”中的27種常見角色,對《奔跑吧兄弟》進行角色分析如下:
《奔跑吧兄弟》的七個成員同樣有著不同的“定型角色”(如上表所示):鄧超作為團隊的核心人物,在節目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擔任團隊中“領導者”的角色;李晨以其硬朗的身材和過人的身體素質被賦予力量的代表,是“硬漢”的角色定位;楊穎是節目中唯一的女成員,在任務中常常充當被保護者的角色,因此角色定位是“落難少女”;王寶強性格憨厚老實,行為莽撞不講究策略,是典型的“愚者”形象;陳赫和王寶強恰恰相反,圓滑的為人處世風格和耍小聰明的手段,讓他常常成功借助強者力量而達到自我目的;鄭愷是節目中唯一被賦予感情線的成員,對女成員和嘉賓總是表現出過度的關注,是“定型角色”中的“花花公子”形象;諧星出身的王祖藍,言語和行為中展現出他制造幽默的天賦,但是力量較弱使他膽小怯懦,雖然任務中經常處于躲藏和逃跑的狀態,但卻對于勝利有著強烈的欲望。當受到刺激和鼓勵后,也會表現出勇敢的一面,是典型的“競賽者”形象。
“定型角色”不僅為節目的固定參與者找到明確的形象定位,而且也增強了節目敘事的穩定性,使戶外真人秀節目也具備類似電視劇的連續性和相互制約的人物關系。
人物多維化凸顯角色真實感。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提出了著名的扁形人物和圓形人物的人物分類理論。“圓形人物是具有明顯的多面性和復雜性的人物形象,甚至包括一些相互沖突或矛盾的特性。這和麥基在《故事》中的“維”這一概念不謀而合,“維”用來形容人物性格的多層面,“維”指的是“矛盾”——連貫一致的矛盾。“復雜的圓形人物可以在故事層面制造懸念和驚奇,更重要的是,復雜多變的圓形人物有利于增加故事的逼真性。”
對于戶外真人秀節目來說,圓形人物是節目參與者多面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的體現,凸顯出人物的生活化和真實感,把明星們神秘而觸不可及的日常狀態展現在觀眾面前,也是戶外真人秀節目對觀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人物的多維化,體現在人物性格的矛盾性。《奔跑吧兄弟》中的李晨在節目游戲中身為“能力者”,力量優勢和敏捷的身手幾乎讓他逢戰必勝,在交戰中所表現出的果敢、勇猛的性格,是典型的“硬漢”形象。但當遇到女嘉賓時就變得完全不同了,面對女嘉賓時更多的是羞澀與謙讓,即使勝利唾手可得也會出于惻隱之心而難以下手。這種“硬漢”形象與面對女嘉賓時的羞澀、謙讓形成對比,體現出了李晨性格的多維化,給觀眾展現了一個意料之外的、多面維度的形象。觀眾可以更加全面地認識人物,人物性格也變得豐滿可信起來。
第二,人物的多維化,表現為人物性格的變化性。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行為的高度可預見性恰恰相反,圓形人物的行為不可預見,他們可以改變,他們能夠使我們驚異。圓形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人物的經歷與成長而發生變化,也會受到環境和人為的影響而改變。《奔跑吧兄弟》中王祖藍這一人物性格在節目中更多的體現為膽小、懦弱,由于個頭矮小、體力缺乏,在撕名牌游戲中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生存的方式只有通過躲避和逃跑兩種方式。但在第十期節目中,當所處團隊的生存成員所剩無幾時,回想起之前節目中屢屢被撕的無奈與屈辱,王祖藍決定不再逃避和躲藏,而是挺身而出主動攻擊。這一性格的變化和發展體現出了人物心理的成長,這種性格的變化性使人物性格的多維度得到體現,突出了人物角色的生活化和真實感。
(作者單位:安陽工學院)本文責編:邵滿春
注釋:①黃昌林:《電視敘事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70頁。
參考文獻:1.尹 鴻:《解讀電視真人秀》,《今傳媒》,2005(7)。
2.吳 瑕:《韓國真實綜藝秀的節目模式探析》,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3.譚軍強:《敘事學導論——從經典敘事學到后經典敘事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57頁。
4.[美]西摩·查特曼:《故事與話語:小說和電影的敘事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