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媒體傳播的思想引領
讓媒體內容具有思想引領,應該要做到三點:第一,要善于挖掘事實,善于根據事實提出概念,形成標識。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新鮮的、來自生活的詞句,總是老一套的話語,就不要怪聽眾、觀眾不理會。第二,設置的話題必須與群眾利益和興趣相關聯。這就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不能總是跑機關、泡會議、抄材料,或借助網絡摘抄拼湊東西,而要到社區去、到企業去、到社會的各個人群里去。只有與群眾多交談,才能發現問題,才會有話題。第三,要有耳目一新、引人入勝的表達。做不到前兩項,只是在表達技巧上做文章,肯定是形式主義。只有做到“三少三多”(少一些結論和概念,多一些事實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說教,多一些真情實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鮮活事例),才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越是信息發達、信息繁雜,越要把實踐和基層當作最好的課堂。如果我們真正深入到基層,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就會感覺有不竭的內容來源,有需要報道和討論的問題,節目的思想引領就可以發揮出來。(據陳力丹于《中國廣播》2018年第5期)
媒體付費閱讀盈利格局需拓展
一、媒體收費對象不應限制在個體用戶。目前國內媒體實施付費閱讀的形式普遍表現為向單個讀者收費,收取金額有限,盈利不明顯,需要拓展同行合作,而不僅針對具體讀者收費。當前國內互聯網環境下侵犯版權現象頻發,被侵權者必須采取強硬的版權保護姿態追究法律責任,但同時也可以與其達成互惠合作關系,前提是尊重版權,讓內容生產方與使用方實現雙贏的局面。二、發展數字伙伴關系,發揮多平臺用戶優勢。國內付費閱讀媒體需發展數字伙伴,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選擇部分付費新聞產品投放到其他流量型社交平臺,利用多平臺用戶優勢擴大用戶基數。媒體在面對社交平臺的高流量與用戶存在流失的可能性中處于兩難境地,擺脫的方法無疑是尋找有價值的平臺,使其和潛在用戶得以鏈接溝通。三、聚焦評論區,以專業點評與溝通吸引用戶付費升級。在當前的國內媒介應用環境中,音樂平臺精華在樂評,視頻平臺精華在彈幕,游戲平臺精華在社交,自媒體平臺精華在評論。比起媒體提供的新聞,評論區更能反映用戶的真實心理與訴求,通過翻閱精華評論并且與其作者進行交流,從而獲取有效的信息點,將評論區打造為專業點評與普通交流并行的平臺,吸引用戶付費升級。(據劉海明 李 琳于《中國記者》2018年第5期)
電視新聞變革的重點方向
一是新聞采編方式的變革。新的媒介技術和傳播方式對電視新聞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電視新聞除了在電視終端上以視頻格式播出之外,還應在網絡平臺上提供融合新聞。搜索引擎優化(SEO)為電視新聞的選題提供了有力支撐;與搜索引擎優化類似,電視新聞需要構建信息過濾和預警系統;要充分利用“機器人新聞”(也稱為“自動生成新聞”)提高新聞采編的效率和準確性;要充分運用智能內容生產系統優化新聞內容的制作和分發;要運用計算機和網絡輔助調查系統實現對大數據的有效處理和運用;要針對社交媒體平臺調整采編格式和傳播方式。另外,傳統電視新聞機構要注重社交媒體平臺和網絡平臺的新聞視頻生產。二是新聞分發方式的變革。要積極運用社交媒體平臺擴大和保持品牌影響力,構建與觀眾的直接關聯,并通過節目鏈接將用戶向自有平臺導流;要強化傳播的社交性、互動性;在強化社交媒體平臺應用之外,還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新聞采取差異化的傳播。(據李 宇于《電視研究》2018年第5期)
廣告主更優先選擇哪些媒體
整個廣告市場的上升離不開不同媒體類型的貢獻,品牌化媒體形成了強大的頭部化力量。在《2018年廣告主營銷趨勢調查報告》中,有一個有趣的數據——當提及廣告主以什么標準來選擇媒體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廣告和受眾的契合度,第二個是投資回報率(ROI)性價比怎么樣,第三個是媒體的形象和影響力,而影響力這個選項在此前排名較低,這同強化價值觀是相關的。整個市場環境都呼喚媒體的正能量,從而幫助品牌的正能量進行背書。根據CTR媒介智訊受眾調研數據顯示,90.7%的消費者希望有客觀可信的媒體幫助他們減少信息選擇,這就是正向價值觀存在的環境。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媒體品牌就是媒體形象和影響力的基礎,媒體本身所擁有的有價值的IP就是打造媒體品牌的基礎。好內容幫助我們形成好的媒體品牌,而好的媒體品牌成為廣告主更優先選擇的對象。如果把市場分成傳統媒介和場景媒介。以分眾為代表的場景媒介,他們有非常強大的“吸金”能力。根據CTR媒介智訊的數據顯示,2017年電梯海報廣告刊例花費上升了18.8%,電梯電視上升了20.4%,影院視頻上升了25.5%。同時,場景媒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廣告主。電梯海報新品牌的數量增長達到2427個。正是這樣的一些品牌化的媒體拉動了整個廣告市場向上的力量。(據李雪昆于《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8/05/15)
廣電總局將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
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指出,為充分發揮紀錄片“國家相冊”功能,真實記錄奮進的新時代,展現新時代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昂揚之氣,總局將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目前規劃從2018年到2022年,開展編制百部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工作,扶持“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創作,實施紀錄片人才培養工程,實施紀錄片海外推廣計劃等具體工作。《通知》規定,“每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全年在19:30—22:30時段播出國產紀錄片總量不得低于7小時”,支持和鼓勵地方電視臺上星頻道和地面頻道開設紀錄片欄目,鼓勵扶持講好中國故事的中外合拍紀錄片,扶持指導辦好國內紀錄片節展活動,支持優秀國產紀錄片和制作機構參加境外高水平影視節展。(消息來源:《人民日報》)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升
國家知識產權局日前發布2017年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報告,報告稱,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得分為76.69分,較去年提升4.31分,反映出我國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取得顯著成效。但與此同時,社會各界對侵權損害賠償的及時性及足額性滿意度還不高,對還比較常見的侵權假冒現象還不滿意。從群體來看,專業人士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滿意度評價最高,權利人其次,社會公眾滿意度評價仍較低。不同類型企業滿意度得分差距進一步縮小,外資、合資企業滿意度高于民營企業。(消息來源:新華網)
廣電上市公司成長性依舊 結構性分化顯現
目前,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披露已經落下帷幕。在過去的一年,廣電板塊整體保持了業績增長的勢頭,但是增速有所放緩,業界對后市仍持樂觀態度。
根據東吳證券分析,“行業整體成長性依舊,但受到游戲、影視等內容企業產品上線周期、確認節奏以及營銷、出版行業業務結構調整的影響,季度整體增速出現波動,行業內部出現結構性分化。”老牌電視劇公司華錄百納出現慘重下跌,凈利潤驟降七成。相形之下,深耕行業多年并在行業中樹立品牌知名度的公司,如華策影視、慈文傳媒、歡瑞世紀等業績相對平穩。電影行業內,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和文投控股等電影制作公司業績表現不一,其中光線傳媒最為亮眼,實現了營收及凈利潤的雙增長,而華誼兄弟和文投控股凈利潤均有所下滑。作為傳統文化傳媒分支,有線電視網絡板塊的標的并未出現業績的邊際改善,受新媒體沖擊較為顯著。“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雖然有線網絡成本相對固定,但是有線電視用戶從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出現首次負增長以來,有線電視用戶貢獻的有線電視收視費在下降。”(消息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音樂綜藝收視呈疲態 怎么唱到觀眾心坎上?
今年以來多檔衛視音樂綜藝的收視和話題度都并不算高,即使是著名歌手云集的《歌手》,在華晨宇的加入后話題度才有所回暖。雖然每個音樂節目從陣容、內容等方面看“賣相”不俗,但收視數據卻跟此前音樂綜藝“當紅”時比相距甚遠。對于這樣的狀況,有分析認為,樂壇“可利用資源”正在被透支,“過去的幾年間,樂壇里數得上名的、說得上話的,從實力唱將到偶像新生代,幾乎都被各大綜藝請了個遍,能夠持續提供給觀眾新鮮度和帶來熱度的明星資源也就所剩無幾”。還有業內人士認為,有的音樂節目中的音樂性正在減弱,劇情化真人秀占比更大。有分析認為,音樂綜藝之所以進入“瓶頸期”,跟節目創新度不足有很大關系,節目要唱進觀眾心里,要滿足觀眾視覺和聽覺的需求,應該有“新意”以及“心意”。(消息來源:《廣州日報》)
一季度我國電影票房首超北美市場 成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
國家電影局近日透露:今年第一季度,我國電影票房達202.18億元,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這也是多年來,全球電影市場冠軍第一次由北美以外的地區摘得。據了解,2018年1月至3月,全國電影票房202.1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9.8%;北美同期票房28.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1.74億元,與往年同期基本持平。2003年電影產業化啟動之初,全國全年票房總和僅為10億元。經過15年發展,全國市場一個季度的票房已經是當時全年票房的20倍有余。(消息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38億收購981個微信公眾號 粉絲經濟變現刷出新高度
日前,主營農藥、獸藥的上市公司瀚葉股份接連發布公告,擬作價38億元全資收購擁有981個微信公眾號、2.4億粉絲的新媒體公司量子云。這讓人不禁感慨,粉絲經濟變現又刷出新高度,還開始跑到A股“割韭菜”。據瀚葉股份發布的《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顯示,量子云是一家新媒體運營公司,旗下有981個微信公眾號,涵蓋情感、生活、時尚、親子、文化、旅游等領域,粉絲累積超過2.4億,其中女性粉絲占比近70%。公告信息顯示,量子云旗下粉絲數量超過100萬的公眾號有86個,其中“卡娃微卡”粉絲數量超1500萬,“天天炫拍”粉絲數量超700萬,其他895個公眾號合計的粉絲數量為9099萬人。(消息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