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蕾
思維導圖是展現發散思維的一種高效圖形工具,它運用圖文結合的技巧,把多重主題關系用清晰明了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將關鍵詞與圖形圖像建立起對應的記憶鏈接,再利用思維規律,發揮左右腦的相關功能,形成邏輯與想象、科學與藝術之間的均衡發展。
習作教學也需要運用發散思維,因而可以將思維導圖引入其中,通過有效的可視化思維工具,將習作的想法巧妙地“畫出來”。這樣,不僅能對作文思維過程進行更細致的剖析與層級展示,還可讓學生輕松地理清習作思路,確定作文重點,延展細節脈絡,為學生提供一種更有效的習作方法,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
一、尋枝數葉助選材
“要注意前后邏輯關系”“文章要有條理”“要把作文思路理清楚”——這些相對專業的寫作技巧,對于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學生來說,是較難理解的。因而,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邏輯分析,幫助他們理清寫作思路,從而讓文章結構變得有條理、有章法。這些都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完成。讓學生按照習作要求,確定一個中心詞(中心題材),圍繞這個中心詞進行自由想象,把其中的關鍵詞記錄下來。這樣,文章的思路、要點就一目了然了。
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習作二的內容是“我的自畫像”,學生在介紹自己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問題,即“我”的特點不明顯,有很多聯想是混亂的,甚至是多余的。教師抓住這個契機,指導學生從多個立意中,根據素材的數量和是否典型來選定其中一個立意。有一位學生在關于“我”的思維導圖中畫出了“樣子乖巧”“知識面廣”“學習優秀”“籃球高手”“樂于助人”“馬大哈”幾個分支,還就“知識面廣”“籃球高手”“馬大哈”分別舉了事例:知識面廣——舉手達人;籃球高手——興趣很濃、比賽奪冠、會“蓋帽”;馬大哈——常常忘帶文具用品。經過思維導圖的梳理,學生發現這篇作文選擇的范圍很廣,能夠發揮的余地很多,不僅能夠圍繞“中心點”呈現“我”,還能突出許多個性化的內容。針對學生的思維導圖,教師問他:“你覺得這六個分支中,哪些是可以合并為一個主題的?”以此引導學生確定寫作重點。最后,學生選擇了重點表現“籃球高手”這一特點,這便是“獨一無二的我”。這樣,題目就更具體化了,寫作的范圍、立意的角度就基本確定了。
由此可見,寫作不能只是將好詞好句簡單地堆砌在一起,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整理作文思路,確立寫作重點,把作文構思中那些與中心詞關系不大的多余分支在動筆之前就舍棄掉,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綱契領巧構思
寫文章要有一定的思路,只有把握好了思路,才能凸顯文章的主旨。因而,在經過材料的取舍后,教師要繼續引導學生編輯并重新調整思維導圖,使其成為一個連貫的整體。
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習作要求學生寫一篇游記或參觀記。根據這一要求,教師讓學生先繪制思維導圖,再現春游過程中的每一處景點:九龍壁——活靈活現的九條龍;映山湖——碧波蕩漾,湖面上的各種游船來來往往;惠山——高聳入云,登臨尋趣;吟園——杜鵑盛開,一片五彩繽紛的景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確定自己要選擇哪幾處來寫,重點寫哪一處景點,按什么順序來寫等。這樣,根據導圖進行整體構思,全面把握,不僅能顧全習作的表達效果,還能通過順序突出重點,將思路顯性化、明晰化。
由此可見,一幅組織有序的思維導圖可以為學生提供這樣的信息:文章的主要部分,每個部分所涉及的要點,這些要點之間相互聯系的方式等。
運用思維導圖是為了把握好作文整體內容的精要部分,使用中心詞進行鏈接、拓展,可以提示學生清晰準確、完整有序地表達重點內容。
三、遣詞造句重細節
思維導圖不僅能清晰地反映習作思路,還能直觀地幫助學生覺察自己的思維脈絡,避免在接下來的寫作過程中脫離主題。當通過思維導圖為整篇作文確定好一條最佳寫作路徑,構建了一個完整框架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將思維導圖進行細節補充,從而使文章更加充實豐滿。
一篇好文章,不僅要有血有肉,還要有靈魂。要達到這一目的,離不開細節的描寫,但學生在這方面常常遭遇“寫作阻塞”。鑒于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創新導圖,突破阻塞,使文章精彩起來。
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夸張、擬人、排比等,并將它們補充在原有的思維導圖上,進行合理調配,還可以把可能用到的好詞好句、名言古詩記錄在旁,以備隨時選擇運用。這樣的導圖不僅可以突出文章主題,還能凸顯語言魅力,甚至把點睛之筆標注出來,讓習作更精彩。
如有一位學生在寫《可愛的錦鯉》之前,針對錦鯉的生活習性部分,畫出了簡略的思維導圖,但是又覺得不能充分展現錦鯉的特征,于是又補充了一些細節,在主干上加畫了錦鯉爭食和嬉戲的情景,并在旁邊標注了可能會用到的一些修辭手法,這使需要具體描述的內容在動筆前有了更充足的準備。學生在下筆成文時,將錦鯉的活潑可愛表現得非常生動、活靈活現。由此可見,通過思維導圖,將新舊知識有機結合,能讓學生在動筆之前對文章有更全面的考慮,并能引用恰當的資料,穿插豐富的細節。這樣寫成的作文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以上三種方法可概括為“以圖促寫,梳理思路,豐富細節”。思維導圖正是用豐富的圖式語言,喚醒學生的內在意識,激起他們的構思熱情與寫作興趣,從而形成一種體驗式、內省式、反思式的寫作方式。這樣的習作教學,不僅能對學生的作文思維進行科學的剖析、展示,將習作路徑明確化,還能幫助他們掌握寫作方法,更有效地寫作。學生在這樣的習作練習中,思維更發散,思路更明晰,可有效突破作文阻塞,展現習作的精彩。
正如特級教師王立根所說:思維有導圖,心中有方向,筆頭就流暢多了。有時候,畫一幅思維導圖,就像經歷一次頭腦風暴,學生在動筆之前,就把自己的想法順利地展現出來,他的作文思路就已經在頭腦中走了一個來回,更加清晰而流暢,并且還會不斷生發豐富多彩的新想法。等到學生真正動筆之時,他們的習作早已在頭腦中經歷過完善補充,這樣就在無形中降低了作文難度,提升了寫作效率,促進了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利于真正達到“自能作文”的目的。因此,教師要用有趣、有形、有效的習作教學策略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迎來妙筆生花的春天!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