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達 肖新軍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結合歷史學科的教學特征,利用故事化教學模型能提升整體教學效果,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更加完整的學科網絡,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方式,積極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保證初中學科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故事化教學機制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和故事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加系統化和完整度較高的教學模型,通過故事中蘊含的豐富哲理,啟發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應用故事化教學機制和教學模型的過程中,還可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提高其整體學習水平。在此,對初中歷史學科教學機制中故事化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嘗試提出一些應用策略。
一、初中歷史學科故事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歷史課堂上采取故事化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但是,教師在應用這種方法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可能導致學生在掌握學科內容和消化重點時缺乏必要的學習體驗。
1.缺乏針對性
有些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沒有依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編寫故事,在講解結構和啟發項目建立的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學生不能通過故事建立切實有效的知識處理機制,教學目標不能得到有效落實,甚至和學生的學習訴求背道而馳。也就是說,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故事吸引,卻不能建立有效的內化知識的儲備體系,沒有從教學內容中獲得有效的信息,提煉出有價值的歷史知識或形成一定的歷史觀點。
2.缺乏科學性
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結構建立的過程中,需要借助故事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但是一部分教師在選取故事時,忽略了故事的真實性和科學性,為了提高課堂的活躍程度,引用一些沒有根據或無法考究的野史雜談,不利于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甚至可能會導致學生混淆歷史真相,形成錯誤的歷史觀、世界觀。因此,在實際教學結構搭建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歷史故事的出處和依據進行綜合分析,即使是藝術加工,也要保證故事的完整性和必要的歷史依據。教師在實際教學機制建立過程中,要嚴肅對待歷史事件和相關背景,秉持尊重歷史的態度,避免出現憑空捏造事實的情況[1]。
3.缺乏啟發性
教師在利用故事化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所選歷史故事不正確或不恰當,可能導致故事缺乏啟發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教師所選故事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較小;二是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學生的心理特征缺乏必要的分析,所選故事與學情不匹配,不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的故事化教學模型缺乏實際價值和啟發性,將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在學習模型分析和解讀的過程中,不利于學生建構系統且完整的學習模型和內化框架[2]。
二、初中歷史學科故事化教學策略
1.教師要提高故事化教學的應用水平
在實際教學機制建立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落實有效的管理措施。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聲情并茂地結合故事化教學引導學生開展歷史學習[3]。教師應對教學素材進行全面收集,加強日常化教學理念的綜合應用。由于受到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有些歷史故事并不適合用在課堂上,這就需要教師將歷史故事和課程教學目標進行有效融合和集中處理,將有價值的教學信息整合其中,更好地引導學生建立系統化的學習網絡。
2.教師要提升創設情境的能力
教師要針對實際教學模型和教學維度進行系統化分析,利用不同的教學元素和教學手段提高情境創設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內化知識的能力。為此,教師可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教師可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適當地穿插故事,以便能實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熱情,使師生之間形成教學互動,提高教學模型的穩定性,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例如,人教版初一上冊第二單元“春秋戰國的紛爭”一課,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對課堂內容進行集中處理,結合春秋各國的人物以及當時歷史背景下的故事進行全面分析。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單元的活動課二就是“編寫歷史小故事”。
其二,教師要在課堂開始前或是課堂結束時建立故事化教學模型,主要是對學習內容進行集中回顧和處理,課程開始前的情境設置能為學生樹立完整的教學模型和情景化[4]。
3.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故事化素材的處理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故事化素材進行集中學習和綜合化分析。可利用分享機制促進學生交流心得,對教學模型進行綜合分析。教師除了自己進行歷史故事的收集,還可以發動學生參與搜集、整理、積累素材,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素材交流會,將不同的素材進行更系統的分析和綜合處理。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更積極的教學模型,在對知識融匯貫通的過程中,保證教學維度和教學理念能得到有效落實[5]。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合理應用故事化教學模型,就要從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結合實際教學需求和教學目標,積極落實更加系統的教學維度,結合學生的特征和需求,確保故事化教學模型和學生的課堂接受能力相貼合,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建構。教師在探索新型歷史教學機制的過程中,也可將故事化教學模型作為重點,強化教學效果和教學理念的落實程度,為初中歷史故事化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黃祖波.歷史圖片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及運用策略——從福建省第二屆歷史學科教師技能大賽自選項目談起[J].教育導刊,2013,24(7):78-81.
[2]陳桂琴.初中歷史學科中故事化教學策略的應用實踐[J].新課程·中旬,2016,15(6):124.
[3]黃祖波.對教師技能大賽歷史學科技能項目的賽后反思[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4,15(7):59-61.
[4]徐衛東.讓歷史故事綻放亮麗的風采,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全面成長——高中歷史故事教學法實踐與反思[J].考試周刊,2014,19(25):130-134.
[5]咼令紅.淺談初中歷史學科的故事化教學探究[J].小作家選刊,2016,44(21):61-62.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