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英
現實世界中,每個人都想追求幸福的生活,而能夠幸福生活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技術。《夜空中最亮的星》中寫道: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請照亮我前行。而音樂就是在夜空中指引人們從黑夜走向光明的那顆最亮的星,是可以幫助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種技術。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
一是高中生的身心特點。隨著學業、人際交往、自我意識的改變,高中生的內心世界也變成了一個復雜、豐富、動蕩的世界。由于處在這個時期的學生身心發展不平衡,心理發展處于種種矛盾之中,往往自卑與自負并存、封閉性與開放性并存、自覺性與沖動性并存、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成熟性和幼稚性并存。高中生很容易動感情,情緒變化較大,情感的外部表現常與內心體驗不一致,處于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很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理解和幫助。教師和家長只有了解了高中生的心理變化,并予以有效的幫助,才能讓他們學會如何進行積極有效的調整。
二是新高考帶來的變化。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人工智能的出現將會給學生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2018年9月,貴州省將開始實施新高考改革方案,由以往的文科和理科為主,變成6選3共20種組合,使高考錄取變為“兩依據一參考”,即先依據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再參考綜合素質評價進行多元的高考錄取。進行這樣的高考改革后,學生在高中階段的選擇將變得更多。這會給學生帶來諸多好處,同時也會帶來不確定性和焦慮感,使學生產生各種糾結、矛盾的心理,這時就需要一些心理上的適應和調整。
二、音樂與心理的連接
一是音樂的心理調適功能。音樂能夠表達人最內在的情緒、情感,使每個人都能感受、體驗到它的美。這就是音樂最常見的功能——音樂的審美功能。音樂還有另一個功能,即心理調適功能。當音樂傳達出的情感跟一個人內心最深層次的情感產生共鳴時,就會調動人的潛意識,影響人的意識和行為。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音樂對需要心理撫慰的學生進行心理調適,而且整個過程是在美的體驗中完成的。
二是融合教學的嘗試。自從筆者開始中學音樂教學工作,并開始學習心理學以來,就接受了精神分析、認知行為治療、音樂治療、神經音樂治療、舞動治療、催眠治療、職業生涯等培訓。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開始把心理學融入音樂教學中,企圖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喜歡音樂,讓音樂更好地溫暖他們、陪伴他們。
三、音樂心理調適教學初探
如何讓學生從音樂中受益,是中學音樂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筆者學習了音樂治療,認識到音樂和心理學、醫學結合后產生的這門新興學科對學生多元智能開發、注意力訓練、提高學習效率、增強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幫助。所以,音樂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受到美的教育,還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1.在常規音樂教學課堂上調適學生心理
在常規教學中,筆者常用的音樂心理調適方式包括:音樂漸進式放松法、音樂想象法等。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很大,大大小小的考試非常多,而考試常給他們帶來焦慮,這種焦慮可能會伴隨他們度過整個高中生涯。特別是高三學生,高考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次“高原應激”,使其心理、生理都容易出現不適應的狀態。而音樂漸進式放松法恰好能夠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然后再振奮精神,恢復繼續前行的勇氣與力量。
音樂漸進式放松法又分主動和被動兩種,筆者在教學中常用的是被動漸進式放松法。它的操作流程是:讓學生先找到一個舒適的坐姿,再播放音樂,然后利用導語,讓學生的心處于一種平和狀態。比如,教學中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請你調整一下你的姿勢,盡量讓自己感到放松、舒適,然后閉上眼睛,開始深呼吸,并讓呼吸變得越來越平緩,讓身體慢慢地放松下來……接著開始播放音樂,同時對學生進行語言指導,最后是導出語。如果學生需要克服一些學習或生活上的困難,需要去努力、去堅持的時候,教師再加入音樂想象,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狀態下,去想象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感受困難被解決后的情緒體驗。當學生們回到現實中的時候,就可以帶著成功、愉悅的心情去學習、生活。起到積極暗示的作用。這種方法使學生在美的體驗中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積極暗示,有助于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2.在選修課程活動中調適學生心理
筆者所在學校開設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校本選修課程,筆者自己也開設了一門音樂和心理學結合的“音樂與心理體驗小組”課程,主要是讓音樂觸碰學生的內心,讓他們心隨樂舞、心隨樂飛。比如,在學生剛認識時讓他們唱《名字歌》。大家圍成一個圓圈,帶領者在中間領著小組成員輪流為每一位學生唱歡迎他的歌曲。這使學生們感到非常溫暖,他們在這里自由表達,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快樂與遇到的問題,形成了互幫互助的良好局面。
3.在個別輔導中調適學生心理
當學生因抑郁、焦慮、自卑等各種煩惱找到筆者時,筆者就會用歌曲討論、音樂同步等方法來調適學生心理。比如,使用憂郁、悲傷和充滿矛盾的音樂與學生的情緒情感產生共鳴。當學生聽到這些音樂時,就會因情緒共鳴而將內心的消極情緒疏導出來,內心深處的積極能量慢慢顯現出來。這時,再用歡快的音樂來強化學生內心積極的情緒,最終達到幫助學生消極情緒的目的。可見,音樂對個體情緒的影響非常大,當個體情緒好的時候,往往會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把壞事看成好事;而當情緒不好的時候,往往會看到事物消極的一面——把好事也看成壞事。因此,利用音樂改變情緒,也會改變對問題的看法。
以上對學生心理調適、疏導的音樂,在筆者的教學中都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筆者還把音樂放松等心理輔導技術進行推廣,給中小學教師、教科所的教研員、大學輔導員等都做過音樂放松減壓,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音樂的情感表達和人的內心聯系最直接,音樂的美帶給人的心理影響是其他學科在短期之內難以做到的。人往往會在音樂中不知不覺地觸動某種潛意識,自發地去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緩解生活學習中的壓力和焦慮。
總之,作為一線音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用音樂去呵護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的心變得更加柔軟和富有彈性,讓音樂伴隨他們幸福生活,伴隨他們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