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梅生
由于種種原因,在二手車在買賣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糾紛,所以買二手車要慎重,遭遇糾紛要會維權。下面舉三個例子。
存在質量問題,沒有證據會敗訴
【案例】2017年10月,李女士把邱某的一輛二手小轎車給買了過來。檢測報告顯示,該車無異常。李女士對檢測報告無異議。不料,半個月后,李女士在駕車時發現小轎車出現異常響聲,經檢修發現系車輪軸承裂開、變速箱損壞所致,但不知是何時造成的。李女士要求邱某賠償3萬余元的維修、更換費用,因遭到邱某拒絕而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出乎李女士意料的是,法院判決駁回了其訴訟請求。
【點評】 法院的判決并無不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闭驗槔钆吭谫徺I小轎車時對檢測報告無異議,出現故障后無法證明系原來遺留的質量問題,決定了其只能承擔不利后果。
遭遇交易欺詐,格式條款無效
【案例】2017年11月,王女士在一家二手車平臺看中了一輛小轎車。平臺提供的檢測報告顯示,該車的總行程為4.6萬公里、未曾因交通事故出現過損害。可成交后王女士很快得知,該車實際總行程為10萬公里,曾經撞死了一名行人,還因此次交通事故進行過大修。王女士當即要求二手車平臺賠償,遭到拒絕,理由是格式條款中寫得很清楚:檢測報告中所寫的里程數、損害情況僅供參考。
【點評】 二手車平臺必須承擔賠償責任。一方面,此格式條款無效。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绷硪环矫妫周嚻脚_隱瞞小轎車實際情況,構成欺詐。《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未辦過戶手續,發生交通事故誰承擔損失?
【案例】2017年12月,張女士將自己的一輛小轎車賣給了田某。由于彼此約定一個月后付清尚欠的20%的余款,故雖然小轎車交付給了田某,但雙方并沒有辦理過戶手續。誰知,僅過了14天,田某便因酒駕將一名行人撞成重傷。除了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理賠的那部分,田某向受重傷的行人賠償了剩下的那部分費用,然后,以張女士仍屬于該車的車主為由,要求張女士分擔損失。因被張女士拒絕,田某提起了訴訟。法院經審理駁回了田某要求張女士分擔費用的訴訟請求。
【點評】 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五十條規定:“當事人之間已經以買賣等方式轉讓并交付機動車但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币虼耍瑥埮坎恍枰謸锬车膿p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