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海峰
摘 要:我國的國土面積非常遼闊,可是近幾年的干旱地區范圍不斷擴大,要想在日后更好地解決問題,必須持續開展造林綠化工作,同時在樹種選擇方面按照科學原則開展工作。本文就此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干旱地區;造林;綠化;重要性;樹種
中圖分類號:S728.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171
從主觀的角度分析,干旱地區造林綠化,是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必須堅持通過科學技術開展工作。樹種選擇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干旱地區的特點來完成,避免造成偏差現象。
1 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環境的不斷改善,我國很多地方的干旱區域,都在努力通過造林綠化的方式來進行干預,整體上取得的成績是非常顯著的。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和當下的工作標準,認為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的重要性,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干旱地區造林綠化,能夠更好地改善生態環境,促使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得到更多的保障,減少固有的缺失和不足[1];利用這樣的工作方法,能夠為日后的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拉動相關區域的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2];我國的干旱地區并不少,造林綠化在未來還有很多的挑戰,應該堅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對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的面積不斷擴大,在相關的技術手段投入上,也要按照積極的模式來完善,這樣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地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促進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
2 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的樹種選擇
2.1 滿足地方需求
就干旱地區造林綠化本身而言,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有很多的內容都必須按照積極的手段來操作,否則無法在最終取得理想的成就。經過大量的討論與分析,認為在今后的樹種選擇過程中,一定要充分滿足地方需求,否則無法將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的預期任務積極實現。樹種選擇對于干旱地區造林綠化,是決定性的工作內容,不能出現任何的疏忽大意[3]。在干旱地區進行造林綠化,要滿足植被區自然規律,在地區植被選擇上恢復植被生長,符合自然界植物發展規律。在樹種選擇上以鄉土樹種為主,鄉土樹種對本地土壤、氣候適應性較強,對造林綠化工作有一定的幫助,引進本地稀缺樹種也要考慮到適應性和馴化難度,就近引進相鄰城市的樹種更容易獲得成功。通過對地方的需求進行積極滿足,能夠在樹種的選擇、栽種過程中不斷取得更好的效果,為將來的工作進展能夠奠定堅實的基礎,整體上獲得的拓展空間也是比較大的。
2.2 成活率高
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干旱地區造林綠化雖然在發展前景上比較廣闊,同時也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大力支持,但是想要在未來的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建議在樹種的選擇過程中,將成活率高的樹種作為主要的選擇對象。干旱地區的地質條件相對惡劣,尤其是在水源上嚴重缺失。有些樹種雖然在綜合價值上比較突出,可是在成活率方面并不高,貿然選用會導致干旱地區的負面影響擴大,造成的損失非常嚴重;成活率較高的樹種,能夠直接在短期內,對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的效果做出良好的鞏固,這樣一來就可以持續地奠定綠化基礎,對于將來的工作開展,能夠提供更多的幫助;成活率高的樹種類型并不少,能夠結合不同區域的干旱地區造林綠化要求,進行差異性的選擇,在搭配應用以后,可以將干旱地區造林綠化工作進一步的改善,整體上創造的綠化價值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2.3 加強樹種的維護
經過前幾項工作的開展,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的樹種選擇,基本上能夠得到正確的決斷,可是有一項內容仍然是不可忽視的,那就是樹種的維護。任何干旱地區的樹種栽種,都離不開維護工作的干預和幫助,如果在維護過程中表現出過高的難度,很容易導致樹種出現大面積的壞死現象,同時給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的進步造成阻礙。在樹種選擇過程中,應該將易于維護的樹種作為首選對象,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確保大面積的綠化效果,還能在長遠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將新型樹種較好的引進,為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的整體進步,提供更多的支持。
3 總結
本文對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的重要性及樹種選擇進行討論,現階段的工作開展比較符合預期,各方面的內容未出現嚴重的不足。日后,應繼續在干旱地區造林綠化方面,不斷地開展深入的研討,加強不同地方的調查分析,搜集較多的可靠數據、信息,從而在樹種選擇的過程中,努力按照正確的方法開展工作,改善多方面的工作,推動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的綜合進步。
參考文獻
[1]蘇海青.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的重要性及樹種選擇[J].現代園藝,2017(16):143.
[2]胡丹.遼寧省干旱半干旱地區造林綠化現狀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15(16):164-165.
[3]陳火春,陳金海.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造林綠化政策措施研究[J].防護林科技,2010(6):47-4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