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婷婷
摘 要 當前,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然而,網絡空間發展不平衡、秩序不合理、規則不健全等問題日益突出,冷戰思維、霸權主義阻礙和威脅著全球網絡的發展。為有效應對網絡空間的多重威脅和挑戰,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中國向世界貢獻“智慧”,力求為全球網絡提供治理新思路、發展新動力、安全新力量,讓“單贏”走向“共贏”。具體而言,通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堅持與時代共進步,踐行網絡發展新理念;堅持促和平謀發展,推動構建命運共同體,來為全球網絡治理體系建設提供中國方略。
關鍵詞 網絡命運共同體;網絡治理;中國方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1-0106-02
1 “中國智慧”讓“單贏”走向“共贏”
網絡新發展呼喚網絡治理新理念,急需治理新范式。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等景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既符合全球網絡治理新思想、新主張的要求,也是中國繼續發揮大國作用,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的深刻體現。
1.1 “中國智慧”有利于開辟治理新思路
十九大報告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這一主張承載著全球最廣泛人民和國家的利益,不僅為全球治理開辟了新的思路,更為世界各領域治理方案合理化提供借鑒,是中國國際責任意識和全球擔當的深刻體現。2017年3月,中國就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發布了《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相較于美國發布的《網絡空間國際戰略》,兩者不僅在名稱上有所區別,更在基礎思想、核心目標上有本質差別。美國雖提出安全、開放、繁榮等理念,但卻毫不掩飾其拓展美國價值觀和追求國家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帶有明顯的霸權主義色彩。
而中國方案則是在和平、主權、共治、普惠四項基本原則基礎上提出構建全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符合了網絡空間的發展規律;體現了全球共同利益的發展方向。
1.2 “中國智慧”有利于助力世界新發展
當前,全球互聯網發展不平衡加劇,數字鴻溝不斷擴大。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指出,全球具有網絡訪問能力的只有32億人,超過42億人無法訪問網絡。富裕國家的寬帶覆蓋率接近飽和,而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偏遠地區和廣大農村,有數億人民無法實現互聯網的正常訪問。對此,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中提出,“中國愿同各方一道,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技術支持,共同推動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和人民共享互聯網帶來的發展機遇。”
《華為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目前,亞太、非洲、拉美和歐洲等區域超過100家運營商部署了華為無線家庭寬帶解決方案,覆蓋了全球3 000萬個家庭,以更快捷、更低成本的部署方式幫助更多家庭實現向智慧家庭的演進。此外,作為中國品牌的移動支付不僅進入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地,更與2017年6月,進入非洲,讓非洲大地享受無現金交易的快感。
1.3 “中國智慧”有利于聚合安全新力量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1]作為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佳平臺,擴大網絡空間各國利益交匯點是實現大團結,促進大發展的重要舉措。
2013年,聯合國政府專家組就各國應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是否適用國際法指出,“國際法,特別是《聯合國憲章》是適用的,而且是維護和平與穩定以及促進開放的、安全的、和平無障礙的信息通信技術環境所必要的。”為達到聯合國所倡導的網絡安全環境,中國積極做出努力。
從網絡安全立法,到開展“凈網行動”,再到向聯合國提交《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更新草案,中國積極踐行聯合國的主張,堅持依法治網,維護網絡安全。此外,中美合作也向網絡安全聚焦。2015年9月,習近平在《華爾街日報》的書面采訪中提到,“中美雙方在網絡安全上有共同關切,我們愿同美方加強合作。”2015年至今,中美就打擊網絡犯罪等相關事項進行了多次對話,并于2017年10月,在華盛頓召開首輪中美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中國與金磚國家積極合作,就網絡安全達成共識。從2016年深化網絡安全舉措的提出,到2017年的網絡經濟與網絡安全研討會,再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中國曾多次提及網絡安全問題,力求通過合作,積極推動全球網絡空間規則的制定。
“中國智慧”為管控分歧、加強交流提供了實際參考,有利于聚合各方力量,有效應對網絡安全,真正實現共商共建共享,實現網絡空間命運共連。
2 “中國方略”提供網絡治理多維路徑
2.1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
習近平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鮮明提出,我們發展互聯網的目標是“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更好造福各國人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真正的主人,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深刻認識人類發展的規律,才能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為讓各國人民都能把握信息時代發展機遇,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就網絡基礎設施、網絡貿易規則、網絡技術合作、網絡安全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倡議。為建立網下同心圓,推動世界各國人民平等共享網絡發展成果提供了方案。
然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僅要形成以設施、技術、安全為基礎的網下同心圓,更要重視網絡環境建設,建立網上同心圓。中國始終著眼各國人民共同利益這個圓心,努力調動各方積極性,不斷為畫大同心圓、畫好同心圓提供“方略”,真正讓這個網上網下同心圓包含你我他,包含各國人民的福祉。
2.2 堅持與時代共進步,踐行網絡發展新理念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作為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重要動力,習近平提出,“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與時代共成長,進一步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發展。
各國應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發揮各自優勢,聚合精銳力量,形成人力物力財力疊加效應;在全球范圍內搭建數字技術合作平臺,推動互聯網智能化發展;加速轉變世界經濟發展方式,讓“互聯網+”經濟活力波及全球,實現世界范圍內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應堅持協調發展理念,滿足網絡發展整體性、平衡性要求,縮小全球數字鴻溝,實現各國網絡安全與發展相協調、自由與獨立相協調、民族與世界相協調。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合作,凈化全球網絡空間,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正能量;發揮大數據作用,打造新型智慧世界,推動全球低碳、循環發展升級。應堅持開放發展理念,促進開放合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交流平臺,實現互聯互通,讓世界各國人民在網絡空間命運共連。應堅持共享發展理念,為各國提供“共享安全”保障,推動各國“共享經濟”發展,促進文化服務共享升級,實現世界范圍內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信息流、物資流、人才流等的互聯共享。
2.3 堅持促和平謀發展,推動構建命運共同體
當前,全球網民超過35億,占世界人口近47%。隨著物聯網等技術的普及,將有更多的人和物接入互聯網,網絡空間也將真正成為人類共同的空間。作為“中國方略”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積極倡導全球網絡空間應在尊重主權、維護安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不斷創造利益關聯點,深化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讓更多人民共享網絡發展成果。
聯大第一委員會主席阿魯羅姆評價,“‘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前瞻性,能有效破解全球安全治理困境,應該在多邊領域予以推廣。”2017年12月,主題為“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享——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
全球范圍內應邀而來的政府、國際組織、企業等相聚烏鎮,深入探討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這不僅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構建命運共同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的迫切需要,也體現了世界各國對“中國智慧”“中國方略”的普遍認同,有利于構建全球網絡空間新秩序,推動世界網絡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19(1).
[2]習近平.“習近平出席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J].世界知識,2016(1).
[3]新華社.“習近平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書面采訪”[EB/ OL].news.xinhuanet.com.2015-09-22/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