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郵衛報》11月9日文章,原題:準備不周的南非正在中國貿易展上“錯失良機”在世界上最大規模貿易展之一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無論參與者還是觀察人士都批評南非展廳令人遺憾的狀況。約翰內斯堡大學孔子學院南方院長孟大為表示,南非展館的布局和展品,本應做得更好,“仿佛清晨剛醒(隨意)擺上張桌子。這有損國家(形象)。”
記者探訪南非展廳,發現很難不同意他的評論。盡管位置頗佳,但展品算不上必須展示的最佳產品。北開普省一家經濟開發機構竟沒想到帶來推銷該省葡萄酒的品酒器具,相比之下,澳大利亞和智利等國的葡萄酒釀造商搭建起吸引眾人關注的誘人吧臺區。且南非的參展商中沒人會說漢語,甚至沒請翻譯,這令其無法與在各展廳穿梭的數十萬中國商人交流。南非一些關鍵產業也未現身博覽會,尤其是旅游業,而未來10年赴南非旅游的中國游客有望以指數級增長。
上海舉辦的這次盛大博覽會吸引了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參展。其中很多為自己的國家設置“展示櫥窗”——對所有國家來說,這是一次推銷自己值得被投資的機會。并非僅僅為留下好印象,關鍵是期待在中國承諾的未來15年的巨額進口支出中多分一杯羹。
南非某經濟特區的參展商杜米·姆芭莎說,與別國展示的高科技產品相比,南非展品相形見絀。南非航空航天、海洋與國防工業協會出口理事會負責人說,南非“真的錯過了這艘大船”。這種不佳表現與其眾多非洲競爭對手形成鮮明對照。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塞內加爾等國的展覽表現出高效和專業,還配備漢語翻譯。
本周在上海,所有人都為分得一杯羹而全力以赴。在全球最大會展中心舉行的這次盛會不僅與貿易有關,還是中國“二次開放”的發令槍,也是一個自信大國發出的宣言——我們代表未來!▲
(作者西蒙·艾利森,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