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優化練習,達到高效、及時地檢測和鞏固課堂學習效果是高中教學很重要的環節。教師根據《刻意練習》一書提出的觀點,結合實際教學,通過特設目標要求,以練習短平快和課堂練評測的方式,讓學生專注練習,對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進行評價、矯正、鞏固,使學生躲過恐慌區,跨越停滯階段,讓物理學習變得愉快、高效、有成就感。
關鍵詞:刻意練習;特設目標;及時準確反饋;專注練習;練評測小循環;學習內驅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時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悉心研讀了教材,精心準備了教法,課堂授課時妙語連珠,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師生都認為上了一堂卓有成效的好課,但是由于練習設計沒有針對性,很容易讓學生陷入上課聽得明白但不會解決問題的狀態,長此以往,會挫傷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覺得物理難學,甚至不想學物理。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嘗試了“刻意練習”的教學方法。
“刻意練習”的方法源于著名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羅伯特·普爾的《刻意練習》一書中提出的理論。“刻意練習”不是“天真的無意識練習”,是有特定目標、有及時反饋、有專注要求的練習,讓學生適時走出學習困頓低效狀態,從而提升學習感受和練習效果,是從新手到高手的練習方法。
一、“刻意練習”走出“題海戰術”
高中物理練習一直走不出題海戰術的泥淖,尤其是學期末面臨考試的復習階段,加大練習強度和力度依舊是廣大一線教師的共識。《刻意練習》一書中提出,雖然學習離不開大量的練習,但練習就是不斷重復嗎?不是!不斷重復只是“天真的練習”,無法帶來進步。要想提高,除非你運用一些專門用于提升那些特定技能的練習方法,否則即使加倍努力,也無法讓你有更大的進步。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學生平時已經練過很多題,但是解題能力卻沒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刻意練習”是一種不同的觀察視角:任何人都可以進步,如果你沒有進步,并不是因為你缺乏天賦,而是因為你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練習。所以在物理中,不是一味追求題海戰術,通過刷題來提高物理學習水平,而應該注重“刻意練習”。
二、“刻意練習”緊扣“目標課堂”
“刻意練習”要確定明確的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用大量的時間研究課程要求、練習達到的知識技能目標,并且在練習中明確目標要求,有效引導練習,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和“刻意練習”的目標相結合,讓課堂教學目標更加明確,體現所教即所學,所練即所教。這樣能真正體現出練習對課堂教學的鞏固作用,同時也能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感受,教學與練習相輔相成。上課聽明白了,做題容易了,課堂學習效果就很明顯。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激活學生學習物理的內驅力,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三、“刻意練習”鏈接“及時、準確反饋”
反饋是物理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和糾正學生的學習問題不可缺少的環節。高中物理教師普遍很重視這個環節,但在教學中,較多的反饋練習由于過分重視高考要求,忽視了學生實際,普遍存在題量大、題目難、耗時多的問題,練習方式則多采取課后集中練習,到下一次新課再進行評講的形式。這樣的練習,不但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由于矯正不及時,導致學生遺忘增加,失去最佳鞏固時機。
“刻意練習”在怎樣提高練習反饋的及時性、準確性方面借用了“短平快”反饋練習教學方式。“短”指反饋練習的時間短,學生在課堂中用較短的時間能完成;“平”指練習題以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為出發點,控制在學生跳一跳就摸得到的層次;“快”指反饋練習后就進行反饋評價,及時對學生學習的漏洞進行彌補,矯正學生學習中的理解錯誤。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一節課每一個主要教學內容,以選擇題為主,發揮選擇題面寬、能較全面地檢測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較好地鑒別學生對物理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解答時間較短的優點,利于課堂及時鞏固學生所學內容,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
四、“刻意練習”突出“專注練習”
“刻意練習”特別要求練習的專注性,每個目標要求所對應的練習都不能隨意設計。練習是否專注,直接影響刻意練習的效果,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課時安排、內容難度等原因,練習經常都不能達到專注的效果,學生的學習問題沒及時解決,造成后續學習困難,從而增大了學習的難度,也容易出現兩極分化。
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以課堂練、評、測結合的小循環方式進行教學。“練”即在課堂上按設定掌握的目標要求歸類針對練習。“評”即根據練習反饋情況及時反映學生學習情況,教師選評典型問題。“測”即在“練”“評”后當堂檢測,設定題目多為選擇題,利用答題器及時收集學生掌握情況,檢測課堂學習效果。通過課堂練、評、測小循環的專注練習方式,學生學習的物理知識能得到及時鞏固,存在的不少問題能通過練習及時反饋發現并得到矯正,從而減少了后續學習的障礙,這不但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減少了以前高中物理教學的兩極分化現象。
通過探索與實踐,“刻意練習”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走出了學習的舒適區,也沒有進入低效的恐慌區,以新的方式挑戰自己,學生能去做一些感覺難以做到但通過刻意練習又能做到的事,跨越停滯階段,讓物理學習變得愉快、高效、有成就感。
參考文獻:
[1]金嫕.課堂教學中“短平快”訓練的有效性探究[J].現代基礎救有研究,2015(20):135-143.
[2]安德斯·艾利克森,羅伯特·普爾.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11.
作者簡介:王曉燕(1980—),女,漢族,四川簡陽人,大學本科,中學物理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物理基礎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