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喬
【摘 要】一部曲式是能夠獨立存在的完整曲式范疇中最小的結構單位,具有完整或相對完整的樂思,通常建立于單一主題基礎上,表現出單一形象、情緒和性格,以完全終止來結束。
【關鍵詞】一部;曲式;創作;特征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2-0071-01
當樂段規模的音樂片段作為較大音樂作品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時,常稱為“樂段”;而作為獨立音樂作品呈示時,常稱為“一部曲式”。它著重表明樂思陳述的某種特定的結構原則:其一是樂段結構由次級結構“樂句”組成,其二是樂句組合時終止式所形成的呼應關系。
一、一部曲式與樂段基本特征
樂段是音樂陳述結構中應用最廣泛、最基礎的形式,具有以下特征:
(一)能夠以較完整的旋律音調表達相對完整的樂思,是音樂作品中表現完整樂思或相對完整樂思的最小結構單位。典型的樂段由兩個樂句組成,長度是8~16小節。
(二)根據音樂發展和結構規模的需要,可能形成多樣化的次級結構——樂句、樂節、樂匯等,各次級結構之間依照一定的音樂邏輯和比例關系,有機地結合成樂段的整體。
(三)多表現為呈示性陳述,旋律、材料、和聲等與結構具有統一性。
二、樂段的和聲持征
(一)單一調性樂段。單一調性樂段是最常見的樂段調性特征。其和聲基本為呈示性陳述方法,統一的調性,中途可能有離調的情況,但結束時要回到主調。對于這類樂段而言,前樂句的終止一般具有下列特征:主調屬和弦上的半終止;主調主和弦不完滿的完全終止(主和弦上的完全終止較為少見,主要用于轉調樂段),從屬調上的完全終止或不完全終止;從屬調上的半終止等。后樂句大多在主和弦上完全終止,從而使各樂句的終止各不相同,形成和聲邏輯上的聯系與呼應關系。
單一調性樂段完全終止于主調的主和弦時稱為“收攏性樂段”,這時前樂句往往是不穩定終止,前后形成呼應關系;終止于全調的屬和弦或其他不穩定和弦時稱為“開放性樂段”,前樂句往往是終止于主和弦,這種不穩定的終止形式使音樂具有了繼續發展的邏輯需求。當調性調式結構不變時,改變終止式也能使重復的材料具有新的功能,從而獲得獨立段落的意義。
柴可夫斯基《德國歌曲》為單一調性樂段,由兩個平行樂句組成,4+4方整性結構,樂段的和聲比較簡單,bE大調只有主和弦與屬七和弦兩個和弦,前后樂句均收攏于主功能,調性特征明顯。普羅科菲耶夫《加沃特》為單一調性樂段,由兩個平行樂句組成,4+4方整性結構,#f小調的收攏性樂段,前樂句開放于遠關系調bB大調上,后樂句收攏于主調。
(二)轉調樂段。音樂在陳述中轉入其他調性,或者相同音樂材料使用不同的調性陳述,都是常見的音樂發展手法。結束于另一個調的樂段稱為“轉調樂段”,轉調的位置可能在樂句之間,也可能在樂句結構內部。
調性的開放使轉調樂段比單一調性樂段更具有動力感,陳述更加豐富。而相同音樂材料使用不同的調性陳述,則不僅具有色彩上的對比,更強調了調性功能上的力度變化,使樂思的內容在性質和表情發展的同時,形成調性對比,烘托出主調的穩定。其變化的特點通常是:
1.通常在后半部分發生,常見于后樂句之內或后樂句結束的位置,因而其內部主調的主導性、統一性大多仍占優勢。2.穩定性不強,多少帶有點樂段開放的特點。3.有時轉調發生于第一樂句開始,且占據了樂句的大部分。這種樂段的和聲陳述往往像中部的性質,其呈示性可以從其他方面反映出來,如:主題的統一、結構、終止式等。4.一個樂段從一個調開始,結束于另一個調上,在調性上是開放的。通常從主調開始,以從屬調結束。5.轉入調性:轉入屬功能調系是富有特征的轉調,此時不會破壞呈示型陳述的調性統一性,并為大家所習慣,而轉調樂段結束于下屬調上較為少見。雖然轉調范圍較寬,沒有強制性的明確規定,但鑒于樂段的結構規模和容量,傳統上向近關系轉調多一些。同時,其轉調關系的遠近除應考慮創作需求外,還應考慮到樂段在樂曲中的位置。
(三)開放性樂段。開放性樂段重心后移,結束感不完滿,加強了與后面部分連接的連貫性,一般作為更大曲式結構的一部分。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中的樂段幾乎都以全終止結尾,否則要通過補充達到完滿終止,終止時一定要有穩定感。到貝多芬、舒伯特時期,不完全終止常起到完全結束的作用,因而可以不再補充。開放性樂段具有相對性,其決定性因素在于結構的收攏性或開放性。
開放性樂段常具有以下特征:1.本身結構的長度必須具備一個樂段的規模;2.素材、多聲織體的突然改變;3.調式、調性的改變;4.樂段本身的反復。
開放性樂段可能有三種情況:樂段的最后為主調的屬和弦,以和聲的半終止收束;樂段為轉調結構,在從屬調上以完全終止收束,針對于主調而言開放;樂段為轉調結構,在從屬調上以半終止收束。
三、結語
樂段和曲式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概念,將一部曲式理解為曲式的一個部分,無論在中文還是英文語境中都是基本合理的。由于“樂段”與“一部曲式”的概念來自于西方,因此它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和理論演進中已經具有特定內涵。
參考文獻:
[1]趙行道.一部曲式小曲的寫作[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3(03).
[2]埃斯·科斯,陳國權.一部曲式的主調音樂作品寫作[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3(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