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越
【摘 要】中國古典舞是幾千年中國傳統舞蹈的復蘇,是中國舞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對中國舞蹈藝術要求的提高,中國古典舞在編創手法上由以往著重塑造意境、情感表達開始向深入塑造人物形象發展。由文學作品中的文字描繪到以舞蹈的手法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編導對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情感的凝聚。她(他)的鮮明、生動、飽滿往往更能激發舞者的表演激情,也更能打動觀眾,并引起表演者與觀眾的共鳴。是形成中國古典舞審美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編導創作、舞者的二次創作、觀眾視角三個方面并以中國古典舞劇目《羅敷行》為例,研究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國古典舞中的作用。
【關鍵詞】人物形象塑造;中國古典舞;舞蹈創編;羅敷行
中圖分類號:J7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2-0120-02
馮雙白說過:“有個性的藝術形象的創造將成為中國舞蹈界發展的首要問題,現在流行的對語言和技巧的探索將更多地讓位于深層次的形象塑造。”①什么叫形象?是以事物化的形式,再現客觀形象。而角色是形象更細致入微、經過頭腦加工后的產物,它比形象更加現實客觀,不再是一種觀點、一個類型的人群,而是一個包含各種思想、觀念、情感的人或狀態情景。在藝術的大家庭中,舞蹈對于靈魂與肉體、情感與技巧、思想與形態的高度融合要求高于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劇目《羅敷行》作為一個優秀的集大成者的作品,通過它可以更直接客觀地看到,藝術形象塑造通過編導創作、演員二次創作和觀眾視角三個角度在中國古典舞作品中起到的作用,人物形象塑造不僅提高了中國古典舞的審美價值,還決定著舞者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更體現著創作者的生活閱歷、文化底蘊和創作功底,甚至對于評判一個舞蹈作品的好壞起著決定作用。
一、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與中國古典舞的結合
在文學作品中,對于人物形象塑造的要求甚高,它需要憑借各種藝術手段,對人物進行外貌、心理、行為和周邊環境的描寫,既要展現人物角色的外在形態,也要呈現出人物的內在心理活動,還要形象客觀地展現人物與周邊環境的相互作用的變化關系,從而塑造豐滿的人物角色。同理,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需要憑借背景音樂、服裝、編導的創作、舞蹈演員的肢體等多種方式并存來完成。
中國古典舞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但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中國古典舞作品,是在傳統文化的繼承下,由近現代的舞蹈工作者們取其精華并創新重構的成果,隨著媒體對舞蹈的關注度愈加提高,人們對舞蹈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人物形象塑造類的劇目和舞劇則更多地被觀眾所接受和欣賞。
人物形象塑造作為極有特點且吸引觀眾的一種表現方式,在中國古典舞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單從觀眾角度來評判分析其在中國古典舞中的作用是遠遠不夠的。
一個舞蹈作品的誕生離不開編導的生活閱歷與文化底蘊,中國古典舞尤其對舞蹈編導文化底蘊的要求格外嚴格,舞蹈的表現方式和風格都將通過舞蹈編導對角色的塑造來決定,包括舞蹈的服裝、背景、音樂也都是與角色塑造密不可分的;舞蹈一次創編完成后,將由舞者來接收,在接收這個過程中,通過人物形象塑造,舞者將更清晰地了解編舞的意圖和舞蹈背景,也更容易把握舞蹈作品的中心思想,在這些基礎上舞者就會通過自己的理解配合服裝和音樂來進行二次創作,最后完成登臺表演,傳達給觀眾;通過人物形象塑造,觀眾們將更準確地定位舞蹈作品的氣氛和風格,以至于能夠跟舞蹈中的角色達到共情,更清晰地感受到編舞和舞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了解并體會中國古典舞的審美風格和價值。
二、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國古典舞《羅敷行》中的重要作用
(一)擴大取材范圍、增加創作手法
《羅敷行》一名取自南朝《樂府詩集》的《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
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②與詩相符,舞蹈《羅敷行》塑造的藝術形象正是采桑女秦羅敷,她梳著墮馬髻,戴著寶珠耳環,穿著美麗的衣裳,行走在去往采桑的路上,路旁的人看到她都會駐足觀看。與以往印象中常常表現的哀怨、憂愁、悲傷的中國古典舞女子形象不同,《羅敷行》體現的是美女羅敷采桑時美好的情景與歡快的姿態。
“秦羅敷”這個美貌且充滿智慧的女子形象的設定首先解決了舞蹈創作者在題材主題的立定問題,那么,在藝術形象塑造確定之后,角色背后的時間、地點、事件也就清晰可見,考慮到舞蹈風格種類是古典舞,那么“圓曲擰傾”的審美特征也就貼切地出現在了“羅敷”的身姿中。而值得一提的,是編導佟睿睿在創作中的神來之筆——籃子,其實在此之前并不是沒有舞蹈用過籃子作為道具,但是佟睿睿將籃子的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精準地把握到了角色塑造中情景的特色——采桑,既然是采桑,那么容器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手提,舞中的羅敷用腳勾起籃子時的姿態充滿了中國古典舞的韻律與美感,而相信這也是舞蹈的服裝選擇了更能體現舞者體態舞姿的褲子而不是可能會“吃掉”舞者下身動作的裙子的原因。
說完了人物形象塑造在舞蹈中為人物背景、服裝、道具的影響后,接下來要提到的是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國古典舞的舞蹈動作創編中起到的作用,編導表達羅敷“行”的方式很有趣,那就是從頭到尾一直在流動的空間調度與行云流水般舒暢優美的動作、姿態及過程,當然也可以理解為羅敷勤勞采桑的寫照。在接近六分鐘的舞蹈中,舞者輕巧利落的舞姿幾乎充斥在舞臺的每個角落里。在一分零七秒左右出現的左手蘭花提籃在胸前,左膝向里側關,左小腿與右臂同時擺動,然后換反面以此往復向前緩慢行走的動作,已經成為了羅敷行最具代表的舞姿動作,同時也形成了劇目《羅敷行》獨有的特色與風格。
由以上分析可見,在舞蹈創編方面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國古典舞中的核心地位與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增加了編導的創作手法,給予編導們更加廣闊的想象天地,同時擴大了中國古典舞的取材范圍,更加貼切鮮明地表現著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征,它有機地將舞蹈題材、主題、表現形式進行了整合統一,這不僅代表了編導的想象、聯想空間的廣闊和卓絕的創編能力,更客觀地體現了舞蹈高超的藝術性。
(二)幫助舞者二次創作
一個作品的好壞不只取決于編導的功力,舞者,是舞臺藝術的直接締造者,舞者將舞蹈作品從編導手中接過后,她的二次創作對作品有著直接且客觀可見的影響。
當舞者華宵一在《羅敷行》這部作品中認識到自己將要完成的人物形象后,首先要完成的便是對角色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這個在詩詞中被傳唱的美麗聰慧的古典女子,第一要符合的,便是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色,她既需要通過柔美緩慢的舞姿去展現她驚為天人的容貌,也需要歡快的動律和節奏感強烈的技術技巧來表達她采桑時的快樂和對勞動的熱愛。羅敷這個藝術形象的塑造幫助了舞者更清晰地了解到編導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使得舞者掌握著整個作品中的一張一弛、一虛一實,更語言化的動作將節奏和韻律的配合達到了極致,這不僅完美貼切了中國古典舞的審美標準,也讓舞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激發了自己的潛能。
在劇目中不乏一些流暢性很強的具有特色的動作:如在兩分二十四秒開始的右膝跪轉,左腳背連帶左腿外側的落地滑下,緊接右手撐地頂腰起身的連貫動作,就成為了《羅敷行》的特色之一,這套動作便是舞者配合音樂將情與呼吸交融,將動作與韻律融合變化而來的,動作中舞者的一顰一笑無一不在向觀眾們展現著羅敷的形象。正是這個角色的成功塑造,才有舞者如此耐人尋味的情感表達與優美的舞姿,才有觀眾一連串的遐想空間,才有如此精彩的舞蹈作品展示。
(三)表達作品的重要載體
只有經過編導編創、舞者二次創作最后登臺演出展現在觀眾面前,一個舞蹈作品才能算得上完成。舞蹈作品的題材寓意、中心思想都是編導和舞者絞盡腦汁來傳遞給觀眾的,而藝術形象塑造則是傳遞途中的一項重要載體。
本人作為觀眾從觀眾視覺角度來看,《羅敷行》的開頭是一名著衣素凈、手提竹籃的少女背對觀眾緩緩抬起右臂和左腿的動態形象,加上劇目名稱,不難猜出這部作品想要塑造的藝術形象,而藝術形象塑造的成功樹立將為接下來舞蹈演員講述“羅敷行”這個故事夯實的基礎。然而只是感受認知到舞蹈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羅敷行》是風格鮮明的中國古典舞,中國古典舞最核心的最想要表達、最想要帶領觀眾進入的,是意境,而人物形象塑造則是進入意境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一把鑰匙。人們通過認識《羅敷行》里的羅敷,了解到的不僅是這個古代美人,還會進入超出作品本身的時代背景,漢代時期制度嚴明,百姓辛勤勞動,儼然一片安好的欣欣向榮,而羅敷只不過是這盛世里的驚鴻一瞥,而這一瞥,成就的便是中國古典舞“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唯美意境。
三、結語
從單純的人物形象塑造,到由人物形象塑造來體會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色和審美價值,最后由中國古典舞塑造的角色,進入中國古典舞歷經歷史長河洗禮后依然保留的謙遜雅致、引人入勝的意境中去,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國古典舞中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隨著人們對中國古典舞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人物形象塑造的表達方式也被更多觀眾所稱贊,它不僅承載著中國古典舞的意境,更對中國古典舞的繼承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注釋:
①謝芳.淺議舞蹈形象的塑造與展現[J].今日科苑,2007(24):215-216.
②姚瑛.淺談《陌上桑》中人物塑造的藝術[J].成才之路,2011(5).
參考文獻:
[1]王偉.中國古典舞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仁順.舞蹈編導概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3]閆妍.試論中國古典舞女性形象的塑造[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2):32-35.
[4]李瑞.論舞蹈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幾種方式[J].大眾文藝,2011(17):88-89.
[5]馬凱.舞蹈表演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2(1):104-104.
[6]蘇日娜.論舞蹈演員的舞蹈二次創作的有效措施[J].魅力中國,2016(13).
[7]王娜娜.淺談舞蹈演員角色塑造的前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 2011(7):187-187.
[8]林丹.淺析舞蹈表演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J].祖國,2013(2):18-18.
[9]何奕平.試論舞蹈動作語匯與人物的塑造——以中國古典舞為例[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5):137-137.[12]
[10]蔡雯瑾. 舞蹈表演中的角色塑造元素探討[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6(12).
[11]李多,張新,葉亞楠.淺談舞蹈演員在表演中把握人物情感的藝術特征[J].科技創新導報,2007(18):114-114.
[12]田霄馨.試論舞蹈創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J].華章,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