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教育逐漸引進了科學化的教學方式,科學素養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改變了原先傳統思想的教育方式,不再是以死板的知識限制學生的思想,而是通過科學的教育模式來影響學生,影響學生化學素養的培養。所以,信息化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探索更有難度的知識點,而這樣的教育改革還能促進學生化學素養的全面提高。其實,學生正好處于新時代發展,是目前來看競爭最激烈的時代,是科學創新更有利的時代,也是培養學生最適合的時代。由此提出存在著“基礎性化學素養”“學術性化學素養”“文化性化學素養”三種有自己特色的化學素養,來進行逐一分析。
關鍵詞:化學素養;化學研究;具體論點
我國在素養教育上的確是下了真功夫,這是顯而易見的,可是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并不算完美,只是勉強跟上時代的進步和教育的創新改革,我們應該使教育發揮出它最大的意義?;瘜W已進入各行各業,甚至是大眾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墒腔瘜W在高中時期的教學當中,很少與實際生活相關聯,也很難達到課程的實際目的,化學素養對高中化學知識研究是存在很大意義的。
一、化學素養概述
根據以往實踐探索得出的化學素養的結論,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①對于化學知識和化學現象的深刻理解。②將化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并理解。③學生能對化學充分理解,并靈活思考,舉一反三,讓學生理解到化學的本質。其實,受化學素養的影響,可以分為理論性與實踐性兩種類型。理論方面主要是行為自然空間等,而實踐方面主要是實行與人類相關的具體活動。
學生能夠認識到化學這門學科的特性和特點,并且能夠運用其原理解決化學問題,在高中教學中,不能局限于知識點記憶和方程式背誦,為了成績提高而規劃學習目標,而應該系統化掌握化學知識,做深層次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直觀感受并掌握,甚至能解決一些常見的問題,實現學生化學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二、如何提升化學素養教學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開展、教育新課標的改革和創新,化學教學模式在這樣的影響之下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但本質依舊保持不變。主要是將傳統教學的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了改善,如“考試,升學作為學習主要目標”“教學方法單一”。而不是以化學素養的培育作為出發點,探索化學問題中遇到的困惑,引導學生用化學關聯的方法來解決實質性的問題,練習學生的化學思維,最后提高學生對于化學本質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態度。
老師化學綜合素養的提升也能直接影響學生。絕大多數的化學教師沒有具備化學素養,也沒有一定程度的化學意識,在教育方面也很難發揮應有的價值,其在理解分析問題上也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將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作為主要的教學模式,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和自我完善,勇于創新,共同進步。例如:化合物c的分子式為C7H8O,c遇到FeCl3溶液后呈現紫色,c與溴水反應的生成物只有兩種,寫出c的結構簡式。正確答案為:甲基苯酚,但也會大量出現不同的答案,為“鄰甲基苯酚”,出現兩種答案的主要原因為化學通俗的概念和化學問題的標準答案有難以契合的地方。
化學知識要融入化學素養,正確分析化學教學內容,并提升學生的掌握程度,根據生活經驗與化學內容相聯系,得出最正確的結論。因為在化學教學中,容易被通俗的概念帶偏,難以得出正確的答案。例如:化學反應與能量的化學教學內容,根據課程改革來設定其他教學目標,但很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不能將學習內容具體分化,很難實現教學目標,難以達到教學內容的主要目的。又比如在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中,學生倒是能靈活運用定量表示法,可對于反應速率的相關單位和方程式卻不夠了解。所以在這方面的改善情況為,注重教學內容的結構,將化學素養的內容間接或直接引入生活實踐中。
化學素養是科學教育的關鍵詞,是改變所謂的傳統化教學而實施的概念性教學,對于老師的要求提高了,也改善了教學模式,根據適應學生的教學力度改變教學方式,更具有價值性的提升。科學教育和傳統教育相比較,多了研究型的課題,有超越學科的傾向,是對傳統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式的正面引導,并不是否定傳統教育模式,而是在那基礎上加強??茖W素養的目的是把普通的書面教育改變為實踐教育,但并不是僅僅局限于實踐問題,也涉及理論創新。只要是涉及教育的,它的初衷都是以人為本。主要強調學生教育的發展,但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科學教育也會根據幼兒的現代發展觀,在教學的思維方式,或是教學目標內容方面都應該有一定程度的變化,但所有的具體變化都是主要突出學生為主體地位,也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行為能力和實踐能力。教育就是育人,以人為主體,如今實踐活動的教學模式廣泛推廣,老師的教育體系也應順勢改善,通過實踐課程的引導,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興友.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J].南北橋,2017(1).
[2]張俊林.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與研究[J].教育,2016(9):154.
[3]亓峰.基于化學素養的高中化學知識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3(34):74.
[4]趙偉濤,王晶杰,張蓉芳.基于化學素養的高中化學知識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7):70.
[5]王歷先.基于化學素養的高中化學知識教學研究[J].高考(綜合版),2013(6):51.
作者簡介:劉書榮,性別:男,出生年月:1965年10月,民族:漢,籍貫:貴州盤州,學歷:??疲瑔挝唬罕P州市第四中學,職稱: 中學高,研究方向:學校管理和高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