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寬寬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也隨之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可以減少石油能源消耗,具有經濟和環境保護的特點,可以控制汽車尾氣排放。但是,新能源汽車的檢測與維護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本文從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行業概況、新能源汽車檢修維護人員存在的問題以及新能源汽車檢修維護人員培訓對策入手,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檢測;維修技術;對策
引言: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不可避免的帶來對石油資源需求急劇增加的同時,也造成巨大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目前能源與環境問題已引起世界各國重視,發展清潔節能汽車是減少對石油依賴的唯一途徑,解決能源需求快速增長與石油資源最終枯竭之間的矛盾,也是減少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新型全球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市場競爭的階段,而與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汽車市場中新能源人才的匱乏。市場不僅需要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人員,還需要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裝配、測試、營銷和售后服務人員。
1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行業概況
與我國蒸蒸日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相比,通過對某市幾家知名汽車4S店的調研發現,某市汽車維修行業、銷售行業等都嚴重缺少新能源汽車技術人才,很多店內人員對本店在售的新能源汽車從汽車特點、常規保養和維修技能知之甚少,甚至連國家相應政策也不甚了解。舉例來說,就新能源汽車維修所涉及的必須具備的維修電工上崗證,單位持有者也是鳳毛麟角。對可能拓展就業的充電站使用與維護、動力電池維護與回收處理等崗位,能勝任的專業人士也較少,基本都是單位個別技師負責單獨簡單培訓,然后做簡單車輛維護,出現問題也只能向廠家求助。總之,新能源汽車后市場人才與新能源汽車的迅速普及不成正比,存在大量缺口。
2新能源汽車檢測維修存在的問題
2.1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人員技術水平不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多數汽車檢驗維修技術人員的實習時間太少,實踐能力不高。同時,各4S店的車輛檢驗和維修技術人員往往是傳統的內燃機車檢驗和維修人員。他們缺乏對系統的理論知識的掌握,只有通過少量的定期培訓,在實際操作中遇到新能源汽車的新問題時,不能跟上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通常以主觀經驗為基礎,結合個人探索操作,缺乏嚴謹和科學。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增加,如今的市場更加需大量的專業的新能源測試和維修技術人員。
2.2行業分類細化,人員分布不均
新能源汽車是指以非傳統汽車燃料為動力源的汽車(或采用傳統汽車燃料、新型汽車動力裝置),將先進的汽車動力控制與驅動技術相結合,形成了具有先進技術原理、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新能源汽車種類繁多,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等新能源汽車。面對各類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專業的新能源汽車檢測維修人員分布嚴重失衡。由于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早期發展,與其他新能源汽車相比,市場上擁有大量的新能源汽車,這類新能源汽車的測試和維護人員更加豐富,彼此之間也更加接近。近年來,隨著純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車輛檢測維修人員數量嚴重不足。[2]
3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人員的培養對策
3.1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
要加大設備的投入力度,加強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努力實現新能源汽車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現代化。其次要加強校外新能源汽車實習基地建設。第三要明確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特別是企業培訓的方案和標準,包括確定組織領導、企業指導師傅、培訓企業的權利、職責和義務等。
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同于以往傳統汽車專業培養,具有創新性。此專業將不斷完善“三模塊、四階段、五證書”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中,三模塊包括傳統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四階段包括基礎訓練、專項訓練、綜合訓練和崗位訓練;五證書則有低壓電工操作證、汽車維修高級工證、大專證、畢業證和駕駛證。
3.2實現“四落實”人才培養的管理制度保障
在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的企業培訓中要實現“四落實”。
一是提供培訓場所。為學生的實踐訓練提供有針對性、有代表性和先進性的工作坊。二是師傅的配備。了解新能源汽車維修理論,熟悉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具有較高職業道德的技術人員作為新能源汽車維修實踐的導師。這些新能源汽車養護實習指導員應接受新能源汽車養護專業教師在教育和教學方法方面的培訓,并參加全市統一組織的考試,頒發資格證書,在職證書。三是落實管理措施。例如,企業接受學生實習,從培訓評估到住宿生活,都包含在企業的標準化管理中。教師指導學生對單位工作量的培訓,除享受原單位的工資和福利外,新能源汽車維修企業給予一定的報酬。四是實施培訓計劃。根據新能源汽車維修培訓計劃的整體安排,第一學年以實習為主,熟悉理論和技能要求;第二學年以培訓和提高維修技能為主;第三學年以崗位實習為主,實現崗位技能操作。因此,企業決定人才的規格和質量,工廠和學校共同培養,共同承擔義務,共享利益,相互促進,建立了良性循環機制。有效地解決了新能源汽車維修、教學與生產、學校與企業、培訓與使用的理論與實踐分離的問題。
3.3建設實訓體系
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必須建設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實訓體系,做到實訓環境與課程的結合。為此,可靈活應用信息化手段,通過信息化手段解決空間無法理實一體的問題,解決一對多教學模式下信息不對等的問題,在新的實訓環境中,通過信息終端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其次是構建實訓智能化,教學區與實訓區設備電源、教學多媒體、燈光、信息系統等的集中控制。此外還要構建實訓特色化,根據實訓室實際需求定制集控功能,定制貫穿新能源課程、新能源教學環境及辦學理念的文化,素質培育全面化,最后構建教學與實訓的敏捷化,課堂形式多元化,課程組織開放化。
3.4制定一項標準,使汽車檢測更加規范
在傳統的燃料汽車測試領域,已經開發出一套非常完善的汽車測試方法,以便進行汽車測試和維修。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車自身的原因,不可能直接使用傳統的燃料汽車檢測方法和標準。在此前提下,有必要制定一套適合新能源汽車自身特點的測試方法和標準。在研究新能源汽車的測試方法和標準時,我們要注意的是燃料電池電力車的動力源是電池組,而駕駛是由馬達驅動的,這是車輛測試的關鍵。[4]同時,要對新能源汽車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就必須了解新能源汽車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術數據,并在車輛測試的發展中取得突破。
結束語:雖然新能源這一全新的專業沒有成功的培養模式可以借鑒,但人才培養模式必然是一個不斷更新和完善的過程。隨著社會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提高,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推進,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專業人員的培訓計劃,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培養出更專業的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檢測等人員,更好地服務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工業,促進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許云珍,王吉敏.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初探[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8(12):38-42.
[2]王吉敏.中職五年制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初探[J].中國培訓,2018(05):34-35.
[3]劉漢森.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課程建設的探討[J].汽車維修與保養,2018(05):102-103.
(作者單位: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