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眾
摘 要:教師繼續教育指的是已經參加工作的教師通過接受思想道德培訓、專業知識培訓、行業動態培訓等,對教師進行知識更新、補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種高層次的追加教育。繼續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教育形態,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繼續教育;平臺;優化
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社會責任,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和方法越來越多,接觸到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教師想要給學生一碗水,就要有一桶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道德素質,全面、多方位的發展,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源源不斷地為學生提供大海水。因此,教師繼續教育應運而生,如何更好地為教師提供繼續教育,增強教師的綜合素養,這需要各教育平臺不斷優化。
一、樹立終身教育的觀念
教師繼續教育平臺是對教師培養和培訓機構的統稱。在終身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針對不同專業的在職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職業道德培訓、綜合素養培訓。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引入“繼續教育”以來,就有很多專業、學者和研究人員涉足這一領域的研究,通過對繼續教育的研究探討,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想要培養優秀的教育人才,就要樹立終身教育的觀念。其一,教師專業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職業,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要不斷接受新鮮的知識,豐富自己,教師不僅要有強硬的專業知識、廣博的知識層面,還要具備優良的道德素質;其二,為了滿足教師持續提升自我的要求,只有樹立終身教育的觀念,教師繼續教育平臺才會從根本上幫助教師實現自我綜合價值的升華。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教師繼續教育只重視提高在職教師的學歷、知識層面上,忽視了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輕視了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才是教師繼續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轉變繼續教育的傳統觀念,樹立終身學習教育觀是貫穿一生的觀念。
二、發揮教師主動性、實行校本培訓
在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教師本人充分認識到再教育的重要性,發揮培訓對象的主觀性,讓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培訓過程中,才能切實有效達到教師再教育的目標。因此,教師教育工作需要有目的、有計劃進行。當然,由于在職教師日常工作比較繁忙,接受再教育的時間有限,如何發揮教師個人學習主動性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倡導教師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學習,即校本培訓:以教師的工作場地為培訓基地,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對于教師而言,在教中學習,與同行教師共事中學習,是最簡便有效的方法。對于教師而言,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提高自身修養,節省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對于學校而言,學校需要什么樣的教師人才、在職教師哪些方面欠缺,本校最清楚;對于教育平臺來講,結合教師狀況、學校對人才的需求等方面組織有針對性的教育,才能對教師實施針對性培訓,讓教師有所思、有所長。因此,學習針對教師實施不同形式的繼續教育所產生的效果是最明顯的。
三、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優化網絡教育平臺
教師的隊伍是龐大的,教師有權利享受到相對公平、合理的教育資源和接受再教育的機會,小范圍的教師繼續教育需要教師、學校、教育平臺的融洽配合,這種教育模式費時費力,所產生的成效并不非常凸出,并且這種教育受益者數量較少,對于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起到的作用較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的覆蓋面積較為廣闊,依托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的網絡教育平臺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人人接受再教育的機會。教師可以依據課堂安排、自身發展需求自主選擇培訓項目,靈活的安排培訓時間,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接受培訓人員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進行自我調控,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完成再教育的任務,逐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四、依托新課改需求更新培訓內容
教師接受繼續教育,說到底是為了強化其知識結構、業務能力、智力的連續開發和職業道德修養,以便于在工作中按照新課改要求更好的教導學生,完成現代化教育任務。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開發指南》中明確指出:繼續教育課程應該體現出針對性、實用性、實踐性、先進性和科學性等特點。目前中小學基礎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新舊版課程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新課改提出的理念如:教育是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倡導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等。新理念具體應用于教學中,主要依靠的還是廣大的教師,只有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才能將基礎教育的改革全面落實到教學活動中。所以,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繼續教育內容中應該增加新課程理念、新課標內容等相關內容,讓教師盡快適應新課改。
教師繼續教育平臺的優化需要依托于現代化教育的理念,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樹立終身教育觀,培養教師的專業技能和道德修養,培養所需現代化教育人才,實現教育事業的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苗青.省級教育學院的現狀與發展研究[D].蘇州大學,2007.
[2]郭成,任艷,郎穎瑩.互聯網+背景下的繼續教育模式淺析[J].新課程研究(中旬),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