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學教育在社會范圍內的推廣,關于漢語言的學習與發展問題又稱為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導致漢語言的發展形勢不容樂觀。本文以高中生的視角對網絡時代下漢語言發展所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并根據其發展實際情況,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從而推動漢語言文學在新時期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網絡時代;漢語言;發展;困境;對策
互聯網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較晚,但是,自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已經實現了一定范圍的普及。網絡在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漢語言的發展,這對于傳統文化體系的構建與現代文化建設極為不利,因此,為更好地適應網絡環境,漢語言的發展改革成為關鍵。
一、網絡時代下的漢語言文學
與傳統漢語言文學不同,互聯網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滲透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構建了新的環境,受此影響,網絡時代下的漢語言發展特征則日益明顯。
1.漢語言內容與形式的轉變
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之間的交流多通過書信、面對面的方式實現,這也是漢語言使用的主要環境。然而,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得人們之間的互動交流渠道多樣化,在語言的使用方面也呈現出明顯的創新。
以高中生之間的漢語言交流為例,目前,我們高中生之間除通過電話、面對面進行交流以外,傳統的書信交流方式已經被取代,借助網絡的便利性與實時性,微信、QQ已經成為現階段高中生之間交流的主要工具。互聯網技術構建的網絡環境對漢語言的適用要求不高,這也是類似于“醬紫”、“人艱不拆”等新詞出現的主要原因。
2.漢語言交流內容的豐富
互聯網是一個較為開放的平臺,人們不僅僅利用互聯網資源,也在為互聯網提供著大量的信息,其中就包括漢語言相關的內容,人們可以將所擁有的漢語言先關資料上傳,以供大家共享。在網絡環境中,漢語言的交流可以打破傳統地域限制,實現跨地域的實時交流,并且,這種漢語言交流的內容可以是語音、視頻,甚至可以是圖片等多種類型的資源。
以圖片為例,借助圖片制作工具,人們在設計圖片的同時,增加漢語言的文字性描述,并將設計好的圖片用于交流,其中以“斗圖”最具有代表性,在這種特殊的漢語言交流方式下,能夠實現傳統漢語言所達不到的交流效果。
二、網絡環境下漢語言的發展困境
盡管,依托于互聯網的各種優勢,漢語言文學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受網絡環境下諸多因素的影響,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并不樂觀。
1.漢語言對創新的抵觸
目前,我們高中生對漢語言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實現,現代教學理念的滲透并未在傳統漢語言課堂中得到體現,教學內容與方式缺乏創新。對于這種情況,與人們對漢語言文學的傳統認識不無關系,作為繼承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漢語言來說,本身就缺乏創新,互聯網技術影響下的社會文明快速發展,這使得漢語言無法立刻接受這種環境的改變,以至于漢語言的實際發展受到限制,并無法滿足人們在網絡環境中使用漢語言的要求。
2.網絡語言對漢語言的沖擊
在互聯網世界中,人們之間溝通方式更加自由,傳統漢語言的使用限制性因素明顯減少,一些適用于網絡的語言就此誕生。隨著互聯網在人們工作、生活和學習中的不斷滲透,網絡語言的使用也不在局限于互聯網,網絡世界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人們在使用網絡語言方面也不再考慮其適用環境。其中,我們高中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喜歡追逐潮流,在現實生活中用網絡語言進行溝通交流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對于這一情況,漢語言應當采取科學的應對策略,否則,其生存空間將被大大壓縮,傳承了幾千年中華文化精髓的漢語言將逐漸消失。
三、網絡時代下漢語言的發展建議
互聯網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它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對于因此造成的漢語言發展問題,不能因噎廢食,需要從自身進行改變,以適應網絡時代的需要。
1.對網絡語言進行規范性指導
網絡語言是基于傳統漢語言的內容發展起來的,因此,漢語言在互聯網環境下依然具有一定的適應性,然而,由于缺乏規范性的指導,以至于網絡語言在結構、內容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在漢語言與網絡相融合的過程中,應加強對網絡語言的規范性指導,并對網絡語言的創新釋義進行必要的解釋,這不僅有助于人們對網絡語言的理解,更能夠體現出網絡時代下漢語言的重要性,實現網絡語言與漢語言的共同發展。
2.加強新路徑下的漢語言宣傳
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并且,作為當前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推動力量,互聯網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網絡時代下的漢語言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被弱化。為提高全社會對漢語言的認識,則需要從多個方面加強漢語言的宣傳工作,避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丟失,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以中央電視臺舉辦的《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中國成語大會》 《中國謎語大會》為代表,此類活動能夠有效提高人們對于傳統漢語言的重視,并開辟了漢語言傳播的新路徑。
四、總結
語言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交流工具,并逐漸形成了固定的文化形式,隨著社會發展的變化,互聯網對漢語言的發展形成了巨大挑戰。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應意識到漢語言的重要意義,在網絡交流過程中應規范漢語言的使用行為,從而實現網絡時代下漢語言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困境探究[J].劉梅.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7)
[2]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分析[J].張夢珂.課外語文.2016(06)
[3]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的傳播分析與研究[J].段日新.科學中國人.2015(30)
作者簡介:蘇日娜,女,蒙古族,籍貫: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通遼第五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