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
設計專業的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教育和培養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既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具備能夠體現設計目標和設計思想的要求,這些要求客觀上增加了設計專業教學的難度。雖然大多設計專業教育者將設計專業教育的領先者包豪斯的自由創造、工業化結合、基礎訓練、理論素養、結合實踐的5個教育觀點奉為設計專業教育的圭臬,并在教學實踐中努力踐行這些原則。但受到社會環境、學生基本素養、設計專業、教學實踐等多種因素影響,其效果較難體現。
反觀市場對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無論是設計單位,還是具體的設計項目,普遍需要的是“會設計,懂市場”的設計專業人才。這樣,在設計實踐中才能夠設計出使客戶、消費者、使用者都接受和滿意的產品。而“懂市場”,恰恰是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的短板。目前的設計專業教學,會在不經意中培養出“單純工匠型”或“單純創意型”的學生,使得培養出的準設計市場的預備人才,很難適應實際設計市場的需求。
具體到目前設計專業教學的實踐內容,比如學生設計習作中,雖然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由于對所涉及的內容缺乏深入的了解,仍然大量出現抄襲、創意刻板、結果不實用等現象。不能體現最初的設計思想,或者設計出的習作樣品缺乏新意、缺乏合理性,很難被大眾所接受。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分析,包豪斯提出的5個教學觀點,雖然在教學中始終被強調,但并沒有真正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掌握,并應用于設計習作中。
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對社會生活實際缺乏了解,對產品的使用者缺乏了解,進而對整體的市場缺乏了解,構成目前學生群體的通病,導致學生很難在設計習作中真正掌握設計思想,能夠自由創意,設計出與實際應用結合緊密的、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產品。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在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很多的探索,增加了許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很多的探索,增加了許多訓練內容。雖然目前的教學效果有所提升,大多數畢業的學生基本能在設計崗位找到比較好的工作位置,但是仍然感覺到離市場對設計人才的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設計專業的基礎訓練講求師法自然、隨心所欲的境界。設計與實踐的結合則應講求向社會生活學習、向使用者學習的原則。因此我們多方面探索,如何培養學生既掌握理論知識,又能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既會設計,又能夠了解市場的需求。所以,亟需找到一種能夠使學生快速、準確了解市場的方法。
結合產品市場營銷理論,我們在設計專業教學實踐中引進了在目前發展比較充分的市場研究方法。市場研究作為產品營銷理論的伴生理論,已經出現了近百年的時間。它的誕生基本上與工業設計理念的誕生屬于同時代,兩者都發展于大工業生產開始以后的時期,都是當市場對產品有了大量的、不同程度的、個性化的需求以后誕生和發展的。因此從本質上講,都是隨工業化大生產和營銷理論的產生而出現的,有一定的共性。
市場研究在國內已經發展了30多年,目前已經形成了獨立的行業。這個行業為國內許多大型的企業和多種產品,進行過相關的市場研究,形成了完善的研究體系和研究理論,是了解消費者需求的基本方法之一。目前,市場研究的資料收集方法,分析、研究、解讀等過程方法的科學性,已經經過大量的實踐驗證。在產品設計、消費者研究、銷售渠道研究、消費需求研究等方面,有著相當成熟的經驗和豐富的研究結果。
在引進市場研究理論,促進工藝美術設計教學效果的提升過程中我們認為要解決好2個問題,一是,如何將工藝美術設計理論與市場研究理論有機的結合。二是,在實踐中,如何應用有效的、能夠提升設計水平的相關市場研究方法。首先,應對學生明確,工藝美術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簡單實用,要想做到這首先,應對學生明確,工藝美術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簡單實用,要想做到這個基本要求,必須向使用者學習,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其次,應總結工藝美術設計對象的基本特點。其基本特點可以定義為五個層次,一,功能層次;二,性能層次;三,材料層次;四,工藝層次;五,藝術層次。而決定者五個層次能否充分體現,則需要使用者的最終評判。第三,要向學生講明設計結果的可生產性。第四,其設計特點的體現,總體上是為簡單實用、方便生活這個基本的目的而服務的。在其中,更要體現工藝美術的美術設計特點,使設計的作品在具有實用性的同時,有藝術性的體現。而了解這些則需要科學的、實用的方法。
針對上述想法,我們在教學中利用設計作業的機會,采取以下步驟進行了實踐。首先,以學校的名義邀請市場研究行業的從業者,對學生講解市場研究的特點、發展、意義、方法、研究實例等內容。使教師、學生對市場研究有初步的了解。其次,確定設計作業的內容,為《城市住宅小區公共座椅設計》,并對設計提出了相對具體的要求。第三,要求用市場研究的方法,研究住宅小區公共座椅設計的影響因素。在進行充分的影響因素分析、討論后,再進行設計創意。第四,最終的設計結果,需要滿足成本、實用、安裝維護方便、使用安全、藝術造型、材料、可工業化生產等多項要求。
一、對市場研究的介紹。在這個步驟,我們以正式講座的形式進行。要求演講者將市場研究講全、講透。全面介紹市場研究的特點、方法、結果表現形式、作用等內容。并根據《城市住宅小區公共座椅設計》提出基本的市場研究思路,供學生參考。
二、結合《城市住宅小區公共座椅設計》作業的初步要求,再次完善設計二、結合《城市住宅小區公共座椅設計》作業的初步要求,再次完善設計要求的內容,分析要求中尚不能明確的細節。
三、鼓勵學生走出去,到各種類型的住宅小區進行實地的考察和調查。了解不同年代、不同類型住宅小區的環境特點,現有住宅小區公共座椅的現狀。訪問一些公共座椅使用者的要求和感受,了解實際的需求。回來后與教師進行討論,逐步明確設計創意和設計細節的安排。
四、在作業進行階段,逐步增加與市場相結合、與工業化生產相結合、與日后安裝、維護相結合的設計要求。并假設了不同購買對象的前提,要求加入成本設計因素。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從比較全的方位考慮了設計創意因素,提高了設計作業的質量,比較好的踐行了包豪斯的5大設計教學理念。我們認為,通過引進市場研究的方法和理念,能夠有效的提升設計教學過程中,設計作業的針對性和實際應用性。
我們認為,這樣的設計作業過程,具有4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1、鍛煉了學生設計理論與實際聯系的能力。能夠使學生逐步認識設計理論學習與設計實踐的密切關系,以及將兩者有效的聯系的方法是在調研實踐中獲得的。單純的、憑空想象的創意是不現實的、沒有生命力的。真正的、好的、被市場接受的設計作品,應該是來源于市場實際、而高于現有的市場現狀和市場需求的設計產品。
2、采用市場研究的一些分析方法,有助于明確具體設計要求。市場研究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比較精確的描述市場行為和市場需求。學生在實地調研中,雖然沒有像專業市場研究那樣,完整的進行全面市場研究與分析。
3、對學生的設計思路拓展產生積極影響。以往的設計作業,往往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掌握相關知識較少,而造成學生幾乎沒有設計思路的現象。在利用市場研究的理念、方法,進行一系列的實地走訪、調研、討論后,學生的設計思路普遍得到拓展。基本能夠摒棄過去只要布置設計作業,先上網查找相同內容,形成千篇一律的抄襲、刻板、無新意、缺乏實用性的設計作業作品。在《城市住宅小區公共座椅設計》作業中,即使其設計的作業結果仍不完善,也能夠表現出貼近實際需求的創意思路特點。
4、提升了教學效果。這樣的設計作業過程,不僅學生感覺大有收獲,我們也深刻體會到學生的進步,感覺到教學效果的提升。體會到日常安排的基礎教學內容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得到了體現。同時,通過市場研究方法的應用,發現了新的設計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也為今后不斷引進一些研究社會、研究產品的方法,增強學生的生活閱歷、豐富學生對社會生活、對人們生活方式的了解,進一步提高設計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使設計教學水平得到穩步提升,提供了比較明確的思路。
綜上所述,設計專業教學中對學生習作的重視,以及引進能夠促進學生理解設計創意的調研方法,對于提升藝術設計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我們在不斷思考如何為學生布置與時代、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相聯系的習作題目,這也是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應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
《城市住宅小區公共座椅設計》習作,就是遵循了一定的設計專業邏輯提出的。我們理解,住宅建筑在城市環境設計中起到了整體環境布局藝術設計的效果,通過整體住宅小區的設計又將單體建筑設計與周邊環境有機的融為一體。住宅小區的公共座椅作為城市公共家具,又成為小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不可或缺的點綴,應該充分體現新時代、現代居民對美好生活、舒適生活的追求。尤其對于老舊城市住宅小區,幾組帶有藝術性、時代感的小區公共座椅的安置則能瞬間提升小區的環境質量,增強居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感受。這種貼近時代、貼近居民追求的藝術設計習作題目,也是在深入挖掘了新時代、現代化生活方式的需求之后而提出的。
因此,有效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不僅要踐行包豪斯的5個設計教學理念,還要積極與時代結合、與普通人的現代化追求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的把藝術設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源源不斷的為學生習作提供創意靈感和設計元素,才能不斷的、持續的提高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