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琰
摘要:讀寫融合有著廣闊的探索和實踐天地,只要我們在讀寫融合的結合點上,勤于思考,勤于實踐,積極探索讀寫融合多樣化的實施策略和實現途徑,就能有效推動讀寫融合教學不斷開拓新天地,邁向新高度。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建構與實施
長期以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把閱讀和寫作分開訓練,每學期中作文訓練也都安排了不少次數,但學生的寫作水平并沒有提高,寫作文的時候還是摸不著頭腦,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學生遷移、運用乃至創造能力的提高。針對這種缺少生活實際的情況,我強調重視閱讀中篇章的教學,創設一種雙方互動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去閱讀鑒賞寫作技巧,分析處理各種現存的語言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會讀寫魅力的生產過程,幫助和造就學生手腦并用。
1.把生活帶入閱讀指導中,為寫作提供前提條件
我認為學生的閱讀需要教師的指導而教師的指導也要給學生一定的觀察、領悟、感受的空間。如我在教學《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學習抓住蟋蟀特點“隨遇而安”“不利用現成住宅”引起學生閱讀興趣。隨后圍繞蟋蟀住宅建成過程體會文章特點,寫作手法,指導閱讀。后來在教學本單元的作文時,我就讓學生注意觀察生活并相互交流體驗,把自己在《蟋蟀的住宅》這篇文章中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這篇文章中,這樣,學生有法可依,寫起來都比較輕松。寫其他類型的作文也是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學到了各種各樣的寫作方法,在生活中去體驗觀察,寫起作文來也就輕松自如了。
2.以寫促讀,更好地合作創造
有的教師已經認識到“讀”可以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但是“寫”能不能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呢?我的答案是能,不但能,而且有明顯的效果。因為要想把一篇文章讀得有聲有色,那么學生首先得了解文章的內容,能夠和作者換位體會,真正投入到作者的那種情境之中。寫就是要學生內心情感的流露,在寫作中學生運用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再現客觀事物,反映客觀事物的精神品質,以及自己的愛憎、哀樂等情感。學生通過這種情感去體會作者的情感,遷移能力的運用更容易在閱讀中讀出作者的情感,所以在訓練中學生寫作時要做到以下兩點:
2.1注重課內閱讀教學的指導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基于這一認識,在閱讀教學中,要依照新課標的要求,在閱讀訓練中滲透積累語言的指導。學生的語言庫存量越豐富,說話或寫作文時就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隨時作出恰當的選擇,準確地調用詞句,從而組合出生動、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話語來。課堂閱讀教學是指導學生學會積累語言的“戰場”,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方面指導學生獲得豐富的語言,掌握積累的方法,指導多讀多背,采用多種形式多讀名篇課文,精彩的部分還要多品讀,直到能背誦下來,讓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多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指導摘錄詞句,寫好讀書筆記,指導學生把課文的好詞好句錄到本子里,做到筆記、腦記相結合。現在教材在講讀課文后的練習題中,都列出很多需要掌握的詞語,或幾個精美的詞句,并提出讀讀寫寫的要求,應安排時間讓學生熟讀、抄寫,最好能默寫下來。
2.2突破思想定勢,寫出自己的特點
正如丁有寬老師所說的:“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分離,兩敗俱傷。”小學生寫作文有著很強的模仿性,而且容易受到閱讀中寫作手法的限制,因為“厚積薄發”是作文的途徑和目標,在作文過程中,最容易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時刻讓學生尋找寫作的創新亮點。在平時的作文指導中,我就告訴學生不要一定按例文中的寫作方式去寫作文,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寫出自己的特點,突破了思維上的定勢,寫出了自己的特點,并且在寫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那么閱讀中學生就會更加容易地體會出作者的情感,能力的遷移運用,學生的 閱讀能力也必將隨之提高。
3.知情意,吐出自己的情感
知情意,就要求學生在寫作中能夠自然地表達情感,使情感的流露能給人以真實感。作文要想給人以真實感,就必須做到具體而不空泛,真誠而不虛假,自然而不做作。例如,我在指導學生寫語文第八冊《基礎訓練7》中的作文,我先讓學生欣賞一下風格各異的幾篇文章,強調學生一定要帶著情感,引導學生從內容和體裁兩方面體會習作的自由。如內容可以寫人、寫事,也可以寫景;可以寫實事,也可以寫虛擬、想象中的事。體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話、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詩歌。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邊說邊想想自己的心情是怎樣的。不必考慮說出后的結果,只需要把自己真正想說的話說出來就行了。結果本次作文基礎上都達到了要求,有部分學生的作文寫得相當好,學生帶有這樣的情感去閱讀,怎能不讀出情感呢!
“知情意的教育是整個的,統一的。”教學做更是一個整體,是教學做相結合或相統一的活動,三者密不可分。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不可分割的,我們要以思維訓練為目標,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效地融合起來,把讀的過程轉換為寫的沖動,把寫的體驗再融入閱讀活動中,通過把閱讀和寫作變成一種雙向融合的過程,達到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創新意識不斷增強。
4.突出關注成長重點:讓讀寫融合更能促進人文素養發展
4.1以學生認知為起點——為讀寫融合激發生機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換句話說,知識的掌握需要學生自主地進行建構,我們知道學生在對新的知識進行建構的時候往往會運用同化和順應兩種方式,但在同化和順應的過程中,新的知識一定要和舊的知識有某種的關聯,否則就進行不了同化或順應。
4.2以學生情感為抓手——為讀寫融合注入活力
“寫”向來是學生比較排斥的,在教學中“寫”的指導也常常顯得干癟。如何營造愉悅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學生在寬松和愉悅的環境中更能夠融入學習,自主探究的欲望也能得到很好激發。興趣具有專一性和堅持性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劉丹娜.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赤子,2017(02)
[2]劉燦平.職業中專英語教學的困境與對策題[J].青年作家,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