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李小勇
1、項目背景
盤石頭水庫位于鶴壁市西南約15km 的衛河支流淇河中游盤石頭村附近。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為主,兼顧農田灌溉、結合發電、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總庫容為6.08億m3,主要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左岸非常溢洪道、右岸兩條泄洪洞,輸水洞及電站。
盤石頭水庫工程于1999年底開工興建,2007年6月底下閘蓄水。工程蓄水7年多時間里,盡管采取了降低水庫水位運行措施,但右岸雞冠山單薄山體仍存在明顯的繞壩滲漏問題,嚴重威脅了右岸兩條泄洪洞的結構安全。雞冠山滲水是盤石頭水庫遺留問題,1999年水利部批復初步設計時指出:對雞冠山單薄分水嶺滲漏水問題,應在工程運行后,觀測其滲漏水程度,確定處理范圍及措施。為保證水庫的安全運行和防洪、供水等正常功能的發揮,對右岸雞冠山進行滲水處理及對泄洪洞進行加固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壩區滲漏問題的地質結論
右岸雞冠山河間地段分水嶺較單薄,壩趾區內發育有數條與壩軸線平行并縱貫河間地塊南北兩岸的斷層,且沿F12、F13斷層在右壩肩巖坡199m高程左右發育有充填型水平小溶洞,其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斷層帶將是庫水向外滲漏的主要通道。蓄水后在高水頭壓力的長期作用下,庫水有沿斷層破碎帶向壩體內部產生滲漏的可能性,將對堆石壩體的滲透變形帶來不良影響。
3、處理方案設計
⑴本工程范圍:雞冠山滲水處理(樁號:0+541~1+017.75)。
⑵主要施工內容:灌漿平臺開挖及邊坡噴護、防滲帷幕、雞冠山永久管理道路等。
⑶滲漏處理方式:防滲帷幕灌漿。
采用封閉式帷幕,底線伸入基巖相對隔水層,以截斷滲流通道。雞冠山帷幕設計為前后兩排,排距1.5m,孔距1.5m,斷層帶及滲水嚴重地段帷幕加密至三排。
為加強新老帷幕連接,確保庫岸防滲效果,由帷幕起點沿岸幕大壩方向延伸幕線,增加布置雙排帷幕,共計15個灌漿孔,帷幕深度伸入相對隔水層。
帷幕樁號0+000~0+450 沿現有通往1、2#泄洪洞278m高程道路布置,+278m道路作為灌漿平臺;帷幕樁號 0+450~1+026根據現有地形修建臨時施工道路作為灌漿平臺,路面高程278m~264m,后期為永久管理道路。
防滲帷幕施工按輕重緩急分段實施,首先封堵地質斷層帶,根據防滲效果進一步優化或加強防滲工程布置。
4、主要施工方法
4.1基本流程
灌漿平臺開挖及支護→邊坡錨噴支護→坡積體段框格梁支護→框格梁底注漿加固處理→防滲帷幕灌漿施工。
4.2防滲帷幕灌漿施工
(1)孔口管段鉆孔及孔口管鑲鑄
按施工圖紙要求進行孔位放樣,開孔孔位與設計圖紙偏差≦10cm。
孔口管段采用跟管鉆機鉆孔,鉆孔孔徑為φ130mm,一次性鉆進至設計深度,下設預先焊接好的φ89mm鋼管,立直放正,固定牢固后使用0.5:1濃漿自重壓力灌漿,待凝三天后進行后續鉆孔灌漿施工。
(2)帷幕鉆孔
帷幕鉆孔使用XY-2型地質鉆機進行鉆孔,取芯孔(先導孔和檢查孔)鉆孔孔徑為φ76mm,一般灌漿孔孔徑為φ76mm或φ56mm。每段次鉆孔深度按5m控制,終孔段深度≦10m,終孔深度≧設計孔深??椎灼瞑Q1.5m。
(3)鉆孔沖洗
灌漿段鉆孔結束后,進行鉆孔沖洗,孔底沉積厚度≦20cm。
(4)壓水
帷幕灌漿先導孔、檢查孔采用單點法壓水,一般灌漿孔采用簡易壓水。
(5)制漿
漿液采用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由集中制漿站配制水灰比為0.5:1濃漿泵送至各機組,各機組根據施工需求,配制水灰比為5:1、3:1、2:1、1:1、0.7:1、0.5:1漿液逐級變漿進行施工。
(6)防滲帷幕灌漿
帷幕灌漿主要采用“孔口封閉、孔內循環、自上而下分段灌漿”,在后序排灌漿過程中根據地質情況,部分孔段采用“綜合灌漿法”或“自下而上分段灌漿”進行施工。
(7)封孔
每個灌漿孔全孔灌漿結束后,經驗收合格后進行封孔。
采用全孔灌漿封孔法封孔,封孔壓力為3Mpa。封孔灌漿時間≧1小時,上部空余段使用水泥砂漿封填密實。
(8)特殊情況處理
灌漿過程中,發現冒漿、漏漿,采用鑲縫、表面封堵、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灌漿等方法進行處理。
5、針對寬大裂隙和溶腔的處理
(1)常規處理法
部分孔段打鉆失水、灌漿量大等情況,采用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待凝復灌等措施進行處理,部分孔段存在寬大裂隙,在以上措施基礎上使用砂漿混合水玻璃進行灌注后使用純水泥漿液進行灌注。
(2)專項處理
針對寬裂縫或溶腔灌漿多次待凝復灌導致水泥材料浪費過多,同時處理周期較長等情況,自制發明一種應用鉆桿沖擊進行堵漏處理的裝置(專利權在審核中),該工法包括投擲于存在寬裂縫的帷幕灌漿孔內的多個水泥砂球,帷幕灌漿孔內設置有堵頭,堵頭與水泥砂球相配合的下部為平口椎體,堵頭上部為圓柱體并通過鉆桿與帷幕灌漿孔外的鉆機連接。本裝置提供的一種應用鉆桿沖擊進行寬裂縫堵漏處理的裝置及其方法,可以解決大溶腔,寬裂縫的帷幕灌漿易出現浪費、需重復待凝復灌等問題,減少勞動強度和材料投入,提高施工工效。
6、防滲灌漿處理效果
防滲帷幕灌漿共布置了39個檢查孔,進行單點法壓水722段次,其中兩個段次大于3Lu,但小于防滲標準的150%,其余段次均小于3Lu,單孔合格率100%,滿足設計及相關規范要求。本分部工程共劃分為38個單元工程,分部工程質量等級為優良。
7、經驗與建議
(1)因山體陡峻,帷幕軸線緊臨庫岸,通過先施工上游排帷幕封堵臨水庫面的臨空面,截斷動水水源及封閉臨空面,為后序排灌漿施工過程中盡快達到設計壓力創造有利條件,提高防滲幕體質量,同時,達到節約成本。
(2)根據先導孔及Ⅰ、Ⅱ序孔灌漿施工揭露的地層條件,Ⅲ序孔有選擇性的采取自下而上孔內循環相結合的灌漿方法,提高施工工效,降低施工成本。
(3)通過對進行孔內有大溶腔,寬裂縫的帷幕灌漿施工方法采用投擲砂球的施工方法能較快的形成大的滲漏通道封堵,避免水泥漿液浪費,減少復灌待凝次數,節約了工期,類似工程可借鑒使用。
參考文獻:
[1]譚進軒.水庫大壩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探究[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5(08)
[2]黃華龍.有關水庫滲漏檢測的實例分析[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