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萌
(黑龍江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哈爾濱150022)
當前,國家提出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會計在經濟建設中的基礎作用非常重要,推動經濟轉型,會計大有作為。特別是管理會計,在單位內部治理乃至經濟管理中具有基礎支持和戰略支撐作用。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釋放管理因素在經濟轉型中的巨大潛力,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必然要求。
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務于單位(包括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下同)內部管理需要,以服務“管理者”為根本,運用管理會計方法,參與單位規劃、決策、控制、評價活動,并為之提供有效信息,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增強企業價值創造力,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效益,推動單位實現戰略規劃。[1]管理會計是會計的“升級版”,其發展與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密不可分。推進管理會計體系研究,是為了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也是為了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事業單位加強治理的需要;更是為了激發管理活力,深化會計改革,推動會計事業上臺階的需要。因此,研究管理會計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尤其重要。

圖1 管理會計循環
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會計界前輩曹岡(1981)、陳元燮(1982)、余緒纓(1983)、楊紀琬(1984)、李天民(1984)等在管理會計研究上投入了極大的熱情與精力,陸續發表過相關的論文或文章,為我國管理會計體系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學者的管理會計專著開始問世,較有影響的專著有李天民的《管理會計研究》,孟焰的《西方現代管理會計的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以及陳勝群的《現代成本管理》。[2]
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管理會計也俞顯重要。涂建明(2003)認為管理會計發展的基點具有可移植性、拓展性、求異性。胡玉明(2004)立足于我國企業實踐,超越“就會計論會計”的局限,圍繞核心能力的培植,以實踐為基礎將成為我國管理會計研究的重要領域和發展方向。王水平(2005)認為推進管理會計實效性需要加強管理會計實務研究和管理會計教育,建立管理會計師組織。余恕蓮、吳革(2006)得出結論:價值提升是管理會計的本質屬性、管理會計邊界由相對靜止向動態發展、管理會計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整合,形成一個超越傳統會計的、全新的綜合化系統。吳祥(2008)認為我國管理會計與西方相比,主要存在認識上、內容上、組織上的差距。羅麗瑜(2009)提出了清理思想,強化管理會計的“管理”理念,淡化管理會計的“會計”地位。馮巧根(2011)開展高水平的管理會計本土研究是我國管理會計走向國際,并發揮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路徑。周琳等(2012)指出管理會計變革是持續的、循序漸進的、不斷進化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有其主要的任務和關鍵影響因素。雖然學術界對管理會計研究一直沒有停止,但是單位層面全面普及和應用較少,沒有系統的、明確的應用目標和任務。
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相對滯后,理論與實踐相脫節,迫切需要深化會計改革象,國家做出一系列關于會計改革的措施,從體系建設、法律法規、人才培養等領域,全面推進管理會計建設和發展,促進管理會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2014年10月,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建立了管理會計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明確了管理會計的主要任務和措施,全面提升會計工作總體水平,深入推進會計強國戰略。
2015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78號《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明確了政府會計實行“雙基礎、雙報告”,規范政府的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2016年6月,財政部印發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單位應堅持戰略導向、融合性、適應性、成本效益等四原則,通過應用環境、管理會計活動、工具方法、信息與報告等四要素,加強管理會計工作,提升內部管理水平。

表1 管理會計的發展歷程
2016年10月,財政部發布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要求在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多種形式推進管理會計應用,廣泛提升會計工作管理效能,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加快推進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力爭到2020年培養3萬名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健全會計管理隊伍的選拔、培養和使用機制,要將作風正派、責任心強、綜合素質高的干部充實到各級會計管理隊伍中來。
2016年10月,財政部印發了《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發展規劃》,該工程著眼于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端會計人才的需求,重點培養學員靈活掌握運用財稅金融、會計審計、公司治理、管理會計、風險管控等方面知識的能力,以及促進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
2017年11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重新修改了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專業能力以及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專業能力、遵守職業道德等規定。
2018年2月,財政部發布《關于征求〈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202號——零基預算〉等7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圍繞預算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和豐富管理會計工具方法。
這一時期,政府為建設和完善管理會計體系的基本制度做出了大量努力。隨著國家這一系列文件的印發,我國以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為統領、以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為具體指導、以管理會計案例為補充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已初步形成。可以說,當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得到長足發展,漸露曙光,為全面推進管理會計推廣奠定基礎。

表2 部分管理會計方面的規章制度一覽表
管理會計的發展,需要在理論研究、標準建設和實務應用等各個環節不斷加強交流,互學互鑒,構建適應中國國情,且有自身特點的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全面推廣管理會計建設,實現會計改革目標。管理會計實務本土化應用堅持兩條原則:[3]一是取長補短,將國外管理會計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效地轉化為適應中國國情的本土化管理會計成果。二是立足實際,不斷總結管理會計實踐中的各種創新和寶貴經驗,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案例庫。兩者相結合方能形成適應性、有效性的管理會計體系。
實施管理會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創新機制。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積極開展宣傳活動,廣泛宣傳管理會計理念、工具和應用實踐方法等內容,營造管理會計發展的良好氛圍。[4]管理會計的應用涉及經濟主體的各個領域,影響各單位價值創造力,因此,要加強管理會計宣傳力度,引導各方關注和參與管理會計建設發展。
管理會計的推進和管理會計工具的選擇,主要取決于管理會計人員的能力和業務水平。因此,只有大力推進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和培訓,方能促進管理會計為單位創造更多價值和效益。[5]實行人才聯動,凝聚業界力量,充分利用優勢智力資源,為我國管理會計建設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切實推動單位加強管理會計應用,提升單位經濟效益,在管理會計理論框架體系的基礎上,結合各類單位實務環境,因地制宜,系統地梳理和選擇管理會計的工具,積極推進和完善各類單位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分類指導各單位廣泛應用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未來的走向,堅持“取長補短、協同發展、系統推進、分類指導”的四個維度,突破傳統管理會計的束囿,通過學術界和國家的不懈努力,擴大應用領域和受益對象,不斷調整研究方法,促使管理會計具有可操作性,提高單位管理會計報告的社會影響力,從而激發單位管理活力,提升內部治理水平,增強單位價值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