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玲,郭倩雯,張 敏,曹 維,武昆利
(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云南 昆明 650041)
在臨床帶教過程中,由于傳染病專科醫院急診科存在患者病情復雜、傳播途徑多樣等因素,職業風險極高。為提升實習護生自我保護意識,實現護生對職業暴露的有效防護,我們進行相關調查。
選擇某三甲傳染病??漆t院急診科實習的60名護生作為調查對象,3名為本科護生,54名為大專護生,3名為中專護生;年齡16~24歲,均為護理專業學生。入選標準:(1)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2)在傳染病??漆t院實習不少于3個月,且完成急診科的實習。(3)閱讀本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后,自愿參加本研究。(4)為護理專業學生。60名調查對象一般資料見表1。調查前先與護生溝通,發放知情同意書,說明研究目的、方法和內容,待其完全同意后開始調查。

表1 60名護生一般資料
采用自行設計的開放性問卷,對60名實習護生進行不記名調查,要求護生在15 min內獨立完成,采取當場填寫現場收回的方式。共發放問卷60份,收回6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100%。

表2 60名護生實習前傳染病相關知識學習情況

表3 實習后護生傳染病相關知識及職業防護掌握狀況[n(%)]
(1)實習前護生職業防護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在傳染病??漆t院實習相對于綜合性醫院,工作風險大,面臨問題多。在傳染病專科醫院實習的護生主要存在對傳染病工作的畏懼感。研究表明,58%的學生擔心在傳染病醫院工作會被感染[1]。由表1可知,護生大部分年齡偏小,21歲以下者占95%,學歷以大專偏多,大專及以下占95%,三年制學生需要在3年時間內完成理論學習及實習,由于時間限制,學習深度不夠。表2顯示,護生在實習前接受過護士職業防護教育的有9名,占15%。在校傳染性疾病相關知識學習率雖高達93%,但平均僅有8.15學時,導致實習護生對傳染病相關知識的認知較為淺表,對傳染病存有恐懼心理,害怕被傳染,不愿意接觸此類患者,工作主動性降低,實習教學質量達不到預期效果。
(2)加強護生職業防護意識培養和技能培訓,是減少護生職業傷害、預防感染、保證護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表3顯示實習護生掌握個人防護用品使用的42人,占70%;對于職業暴露局部處理措施掌握的占57%,不掌握的占43%;對職業暴露預防用藥掌握的占40%,不掌握的占60%。提示護生傳染病相關知識匱乏,對個人防護相關知識不掌握,不能將所學防護知識運用到臨床工作中。其分辨傳染病的傳染源及傳播途徑的能力不足,如認為接觸乙肝肝硬化患者、艾滋病患者就會被傳染,或者護理結核病涂陽(+)患者時不能正確佩戴口罩,因此不能準確執行消毒隔離原則,容易造成自我防護不足或過度防護,加重其緊張心理。
(3)采用靈活的帶教方式使實習護生能夠正確掌握傳染病防治知識,提高實習護生應對能力,加強實習職業防護教育,提高其職業防護意識,是提高護生在傳染病??漆t院實習效果的有利途徑。
①護生入科第一天需進行系統培訓,培訓內容涵蓋科室環境及區域劃分介紹、消毒隔離措施及原則、職業暴露的處置及上報。按計劃完成相應階段的培訓及職業防護教育內容,采用由帶教教師演示、護士操作演練方式,護生操作時,帶教教師加強監督和指導,放手不放眼,使其有安全感和信任感,這樣更有利于操作成功,同時也能更直觀地指導實習護生做好自我防護,正確認識傳染病及其傳播途徑,消除心理障礙。
②帶教教師應關注疫情態勢,動態掌握疾病的最新研究現狀,及時將這些學科新動向介紹給學生。以當前新發的傳染病事件為教學案例,并強調新發傳染病事件可能與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以激發護生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同時要及時傾聽實習護生的心聲,了解其訴求及反饋意見。
③評估護生特點和能力,因材施教,實施一對一帶教,將傳染病相關知識與護理工作相結合。急診科每天接觸不同病種及形形色色的患者,作為窗口科室,由于病情急,往往是先處置傳染病患者后才知曉患者所患傳染病的病種。甚至可能在搶救過程中有多次有創操作,多次接觸血液、體液等分泌物,因此更容易發生職業暴露。護生由于自我防護意識薄弱、操作不熟練、臨床經驗缺乏,對職業傷害的后果認識不足,是發生職業危害的高危人群[2]。因此,在臨床帶教中,多給予護生心理引導,采用規范的操作,以有效提高護生臨床實踐能力。
目前傳染病學教學面臨很多困難,因傳染病疾病譜不斷改變、缺乏典型的臨床病例、教學形式缺乏靈活生動性,使得學生缺乏真實的臨床感知,學習興趣不高[3]。護生對傳染病的認識過于片面和局限,又缺乏職業防護知識,對傳染病患者存有恐懼或歧視心理,無法以正確、積極的心態投入傳染病學知識的學習中,極大地影響了實習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質量也無法得到保證。探索行之有效的傳染病臨床教學方法,提高護生職業防護技能,是現階段傳染病醫院臨床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