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蕊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我國的大問題,它關系到國家的穩定與發展。雖然我國提供了大量的創業就業機會,但是仍有一部分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其根本原因是大學生職業核心能力低下。
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國家技能振興戰略》把人的核心能力分為專業特定能力、通用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職業核心能力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適用于各種職業,是伴隨人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包括與人交流、數字應用、信息處理、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學習、創新革新、外語應用8個方面。教育部于2010年開始向高校推廣CVCC認證項目,即職業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管理、解決問題、創新創業、信息處理等3個模塊11項能力認證[1]。《三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護理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指導方案》中明確指出,護理核心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專業能力[2]。
有關實習護士職業核心能力的研究已經不少,但是關于在校護生職業核心能力的研究較少。根據職業核心能力的8個方面,結合劉明等[3]的“注冊護士核心能力測評量表”以及相關研究[4-7],本研究認為一名在校護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應包括科研能力、外語應用能力、教育咨詢能力、領導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臨床護理能力、專業能力、日常交往禮儀、合作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
大專護理畢業生是護理隊伍的主力軍[8],他們的核心能力處于中等水平[9]。為了提高護生就業能力,維持護理隊伍的穩定性,培養大專護生核心能力勢在必行。
對我院護理專業2016級和2017級在校生546人進行調查,了解護生核心能力培養現狀,發現不足,以便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
本研究采用電子問卷方式,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原則,在研究者統一指導下,被調查者進行問卷填寫,問卷在10分鐘內完成,問卷填寫采用不記名方式,以便被調查者無顧慮地真實填寫。使用的調查問卷是根據我院實際情況,結合劉明等[3]的“注冊護士核心能力測評量表”以及相關研究[4-7],編制的“在校護生職業核心能力調查表”并設置相應的質量控制條件。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已具備的職業核心能力、缺乏的職業核心能力和希望學校提供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途徑等共26項。為了檢驗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隨機抽取30名學生進行預調查,運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該量表內部一致信度Cronbach'α系數為0.758,說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內在一致性。
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共546人,發放并收回問卷546份,回收率100.00%,其中542份問卷合格,合格率99.27%。2016級124人、2017級418人,所占比例分別為22.88%、77.12%;黨員或者團員480人、非黨員或團員62人,所占比例分別為88.56%、11.44%;大學期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占89.30%,大學期間參加學生組織的占64.94%。
3.2.1 在校護生對職業核心能力的認知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對職業核心能力非常清楚和比較清楚的占57.75%,明顯高于胡晶君[10]以及胡志敏等[11]的研究數據;但仍有42.25%的學生對職業核心能力只是聽說過,了解得不夠深入,甚至不了解,具體情況見表1。究其原因在于,學院已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并得到領導的重視,在課內外教育活動中滲透了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內容,但是未系統地提出職業核心能力內涵及其重要性,以至于接近一半的學生對職業核心能力了解不足。

表1 學生對職業核心能力的認知情況
3.2.2 在校護生職業核心能力具備情況 通過學生自評方式,了解到50%以上的學生具備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日常交往禮儀、專業能力、臨床護理能力,缺乏科研能力、外語應用能力、領導能力和教育咨詢能力,具體見表2。

表2 學生自評已具備的職業核心能力
3.2.3 學生希望學校提供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途徑 調查顯示,50%以上的學生希望學校提供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途徑如下:(1)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融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內容;(2)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內容;(3)多提供一些見習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職業核心能力;(4)開設職業核心能力相關課程,具體見表3。

表3 學生希望學校提供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途徑
研究結果顯示,由于學院未系統提出職業核心能力內涵及其重要性,以至于將近一半的學生對職業核心能力了解不足。要想提高護生職業核心能力,首先應該讓他們清楚護士職業核心能力是什么,并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重視它。在學生入學時就明確提出學院人才培養目標除了具備專業能力外,還要具備職業核心能力,并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指出兩種能力的培養目標、培養途徑和考核方式,使學生認識到職業核心能力與專業能力同等重要。通過講座形式,讓學生清楚職業核心能力是什么,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選修職業核心能力相關課程,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將社團活動、技能競賽、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課外活動進行精心設計,按照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要求確定活動目標、活動載體、活動方式以及活動評價方式,將其打造為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平臺,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提高合作、溝通等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護士核心能力COPA教學模式,該模式提出了互動式學習、情景模擬學習和個案教學等多種先進方法[13-14];還可以運用案例情景導入法[15],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基礎知識運用于臨床的能力。在護理教育教學中應用三明治教學模式[16],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激發學生求知欲與探索欲,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總結知識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等。
以職業活動為導向,運用任務驅動法[17]、角色內化教學法[18]等教學方法,根據教材每章內容,參考臨床病例,編寫劇本,排練自編自導自演的情景劇,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及時給予指導與評價,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培養溝通技巧,強化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護理實訓課上,教師要注重示教,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利用學生愛玩手機的習慣,讓其利用手機拍攝操作過程,從而進行糾錯,調動操作積極性和主動性[19]。
要想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內容,首先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職業核心能力,學院可以通過對教師進行職業核心能力相關培訓來提高教師的職業核心能力。
由于學生人數多,見習機會少,為了獲得更多的臨床實踐機會,大一學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者節假日去醫院做義工[4]。學生以義工形式為病人提供服務,一方面,能使病人享受到更高質量的人性化服務;另一方面,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盡早熟悉臨床環境,對學生核心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大二學生已學習相關臨床專業課知識,學院可適當增加見習時間,有計劃地安排見習重點,讓學生在見習過程中做好筆記,見習回來后及時總結并進行交流,從而認識到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研究結果顯示,許多學生認為自己缺乏的職業核心能力為科研能力、外語應用能力、領導能力和教育咨詢能力。大專護理專業的專業課、專業基礎課和實踐課種類及教學內容多,學生學習任務較重。在這種情況下,為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可以借鑒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做法[20],開設相關選修課。該學院在公共選修課程體系中建立了職業核心能力課程模塊,開設了與人合作、口語交流、創新等多門課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