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鵬
(常州市新北區奔牛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3131)
剖宮產手術是協助具有胎兒巨大、難產、多胎妊娠等危險因素的產婦進行分娩的手術方法[1]。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產婦選擇使用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剖宮產手術已成為臨床上最常用的術式之一。與進行自然分娩的產婦相比,使用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的產婦更易發生泌乳量少、身體恢復的速度慢、產后抑郁等情況。對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是改善其預后的主要方法之一[2]。優質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為探討對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至12月期間在常州市新北區奔牛人民醫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60例產婦。隨機將這些產婦分為對照組(29例)和觀察組(31例)。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2~36歲,平均年齡為(28.2±5.5)歲;其孕周為35~42周,平均孕周為(40.3±2.1)周;其中有5例(17.24%)產婦孕有巨大兒,有3例(10.34%)產婦存在胎位異常,有10例(34.48%)產婦的子宮存在瘢痕,有11例(11.29%)產婦存在其他剖宮產手術指征。觀察組產婦的年齡為22~38歲,平均年齡為(28.2±5.1)歲;其孕周為36~42周,平均孕周為(39.6±1.7)周;其中有6例(19.35%)產婦孕有巨大兒,有4例(4.31%)產婦存在胎位異常,有12例(12.31%)產婦的子宮存在瘢痕,有9例(29.03%)產婦存在其他剖宮產手術指征。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所有產婦均在實施硬膜下麻醉后進行剖宮產手術。對兩組產婦在圍手術期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定期清潔產婦的病房。術中及術后密切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征及臨床癥狀。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成立優質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其觀察力及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讓護理人員學習優質護理的概念,制定護理計劃。讓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保持微笑,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熱情、耐心地對其進行護理。2)對產婦進行產前護理。護理人員在產婦入院后,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提高其對剖宮產手術的認知水平,減輕或消除其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的情緒。告知產婦保持心情愉悅可降低其發生手術的風險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護理人員每天與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的時間應>20 min。3)對產婦進行術中護理。協助產婦完成各項術前檢查。在產婦進入手術室前,將手術室的溫度調節到24~26℃。在產婦進入手術室后,協助其取相應的手術體位,并使用約束帶約束其肢體,防止其發生墜床。術中使用薄毯覆蓋產婦的非手術區域,保護其隱私,并為其保暖。術中安慰和鼓勵產婦,隨時告知其手術的進展,讓其配合進行手術。在取出胎兒后,及時告知產婦胎兒的性別及健康情況。4)對產婦進行術后護理。術后讓產婦在觀察室內停留2 h,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征和臨床癥狀。待產婦的生命體征穩定后,將其送回病房。讓產婦取去枕平臥位,術后4 h內禁止其更改體位,盡量不搬動產婦。在搬動產婦時,護理人員保持動作輕柔,防止其因動作幅度過大而引發疼痛或切口滲血。讓產婦在術后6 h內禁食、禁飲。手術結束6 h后,可讓產婦飲水、進流食。但禁止產婦食用豆類等可引起腹脹的食物。教會產婦使用自控鎮痛泵的方法。讓產婦采用聽音樂、深呼吸、看喜劇片等方法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從而緩解其疼痛[3]。在產婦變換體位時,妥善安置其導尿管,避免其導尿管彎曲、打折。在為產婦拔除導尿管時,保持動作輕柔。對泌乳量不足的產婦,護理人員每天對其進行乳房按摩,并使用毛巾為其熱敷乳房。對泌乳量較大的產婦,指導其使用吸乳器將乳房中殘余的乳汁吸出。密切觀察產婦的切口是否發生感染或開裂。
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兩組產婦術后疼痛的程度[4]。患者的評分與其疼痛的程度呈正比。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患者焦慮及抑郁的程度。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焦慮或抑郁的程度越重[5]。記錄兩組產婦發生腹脹、切口感染、產后出血及尿潴留等術后并發癥的情況。觀察兩組產婦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成功的情況。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術后的VAS評分、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產婦,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術后的VAS評分、SAS評分及SDS評分(分,±s )

表1 兩組產婦術后的VAS評分、SAS評分及SDS評分(分,±s )
組別 例數 VAS評分 SAS評分 SDS評分觀察組 31 4.27±1.92 41.35±10.62 45.14±9.44對照組 29 6.53±2.11 64.46±12.87 59.90±11.92 t值 4.33 7.56 5.29 P值 P<0.05 P<0.05 P<0.05
觀察組產婦腹脹、切口感染、產后出血、尿潴留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產婦,其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發生術后并發癥的情況及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成功的情況[n(%)]
優質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對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實施優質護理時,需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態為其采取全面、系統、科學、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使其身心均感到舒適。剖宮產手術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種手術。使用剖宮產手術協助具有妊娠危險因素(包括胎兒巨大、難產、多胎等)的產婦進行分娩,能使其分娩的過程更為順利,降低其分娩的危險性。但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其術后容易發生切口疼痛的情況,從而使其產生多種不良的情緒,影響其產后休息、進食及泌乳情況。在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時,盡量減少搬動產婦等可引發疼痛的操作,并通過轉移注意力、合理使用自控鎮痛泵的方式減輕其疼痛。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常規護理和優質護理的觀察組產婦,其術后的VAS評分、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低于僅進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產婦。這與沙敏[6]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使用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的產婦,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腹脹、切口感染、產后出血、尿潴留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產婦。這與趙華[7]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實施優質護理可減輕其術后疼痛,消除其焦慮及抑郁的情緒,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