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雜志11月11日文章,原題:以色列和中國日益接近。美國該擔心嗎?中國領導人上月訪問以色列時,以總理贊揚兩國關系日益發展。建交以來,兩國已在多領域加強雙邊關系。如今以色列與美國的頭號競爭對手中國關系日漸熱絡,正向華盛頓發出一個清晰信號:不能再指望以色列無條件支持了。
美國應該擔心其最親密的中東盟友尋求加強對華關系。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在軍售、經濟合作和外交施壓方面主要仰仗華盛頓。美國也把以作為戰后中東戰略的基石。而今后幾十年,中國經濟和軍事力量崛起,可能促使以色列疏遠華盛頓親近北京。
上月的訪問凸顯兩國密切的經濟合作。雙邊貿易額已從1992年的5000萬美元飆升至2013年的100億美元,2016年中國對以投資達160億美元。以色列的創業文化充滿活力,這對北京尤具吸引力,中國希望在高科技和高端制造業實現全球領先。
以色列所處的地緣政治位置也吸引北京。且以在能源供應和進入非洲、歐洲和中東方面潛力巨大。中國可能很快令以色列成為其大戰略計劃“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美國現在仍是以最大貿易伙伴,美以貿易規模遠大于中以貿易,但今后數年中國肯定會縮小差距。若耶路撒冷進一步進入北京的勢力范圍,華盛頓在需要一切可能幫助遏制中國時,將失去最可靠的盟友之一。
目前,以中關系尚未進入安全領域,但有證據顯示這可能很快會成為現實。迄今,中國對以投資只觸及非軍事領域,但華盛頓擔心投資會最終令中國發展出挑戰美國軍事霸權所需的高科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家中國公司獲得海法一個擴建港口(以最大海軍基地就在隔壁)的運營權。中國已在南面的阿什杜德建了一個港口,希望增加在地中海的影響力。而美國的第六艦隊常駐地中海。若中國進一步在以沿海開發,不可避免會影響美國在地區的軍力。盡管中國與伊朗的密切關系意味著與以色列不可能有安全合作,但這種狀態能持續多久是個未知數。
中國試圖主導全球事務,一直在拉攏不結盟國家。若北京成功地把以色列拉入軌道,那美國本世紀遏制中國戰略的關鍵一環將會缺失。▲
(作者丹尼爾·薩梅,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