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中,人們在對于蔬菜水果的需求逐漸增強。對此必須要加強對設施種植的重視,番茄具有產量高、品質好以及經濟效益好的特征,在設施栽培中有著較為良好的發展前景。設施栽培可以有效地避免自然環境種植的各種問題與影響,但是在種植過程中必須要明確各項技術要求以及環境需求、合理控制與管理,這樣才可以提升番茄質量與經濟效益。對此,本文主要對現階段設施番茄栽培技術以及實施要點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設施番茄;栽培技術;實施要點
中圖分類號:S64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11
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對于農業生產進行了明確的分工,農民在進行種植過程中也呈現著專業化的發展趨勢,各種設施種植技術手段在不斷地成熟,設施種菜可以突破季節因素的限制與影響,可以提升整體的經濟效益。番茄又稱之為西紅柿,經營價值較高,食用方式較為豐富。番茄作為一種在世界范圍中栽培較為普遍的果蔬,在我國種植面積相對較大。而要想提升設施番茄栽培的產量,增強其經濟效益,必須要探究更為科學的實施技術。
1 設施番茄栽培技術
1.1 基地選擇
番茄屬于前根系的旱地作物,主要分布在25cm范圍之內的土層中,耐澇性能較低。對此,在種植過程中要選擇地勢相對較高且土層較深的基地;要保障土壤肥沃、疏松且排水性能良好,這樣才可以提升番茄產量。
1.2 栽培技術要點
1.2.1 選擇播種時間
要根據實際的氣候狀況,綜合設施栽培管理的實際狀況進行番茄的栽植。可以通過溫床營養缽育進行苗文,保障壯苗、齊苗。在番茄栽培之前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進而增強出苗率。
1.2.2 合理選擇種植方式與密植模式
可以通過大棚溫床營養缽育苗。其壯苗的標準為番茄株高20~25cm,莖粗約為0.5cm之上,且節間短,番茄植株的真葉在8~9片左右,葉色濃綠且根系發達。
2 田間管理
2.1 定植整地施肥
在番茄前茬收獲之后要對整個棚室以及園區進行消毒處理。在進行整地之前要進行施肥處理,其主比例為平均每667m2施腐熟農家肥8000kg左右;50kg磷酸二胺、50kg、2kg硫酸鉀硫酸亞鐵,1kg的硼肥,1kg的鋅肥,1kg的鎂肥;要對其進行深翻,基于寬窄行起壟,保障番茄種植寬行80cm,窄行為50cm,在進行壟上的開澆水溝,并且進行地膜覆蓋。在定植的時候要把番茄苗在澆水溝地膜上進行種植;在溫室秋冬種植以及大棚秋延后茬種植作業中可以先進行栽苗種植,在進行起壟作業,在緩苗之后在進行地膜的覆蓋與放苗。
2.2 定植方法與密度
在冬春季節中進行番茄種植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選擇在天氣晴朗的上午進行定植,在夏秋季節則要選擇在陰天或者晴天的下午進行定植作業。在進行定植種植過程中必須要基于溫室栽培的株距進行種植,其距離控制在40~45cm之內;且大棚栽培株距的距離控制在35~40cm范圍之內;在定植過程中,要打孔點水,然后在進行放苗覆土作業;在定植覆膜之后在保障水量充足。
2.3 定植后管理
2.3.1 溫度管理
在番茄栽培過程中,因為溫室早春茬在進行定植初期外界的溫度相對較低,在進行番茄栽培過程中主要工作內容就是防寒保溫。在番茄定植之后要保障室內溫度,適當地保溫,進而促進緩苗;白天溫度要控制在25~28℃之內;夜間的溫度則要控制在15~17℃之內。在緩苗之后,要保障其白天溫度在20~25℃之內;夜間溫度控制在10~15℃之內。在番茄結果期中,要基于三段變溫管理進行溫度控制。秋冬茬的番茄在生長前期中處于一個高溫階段,對此要適當地降溫,可以通過通風以及覆蓋遮陽網的方式進行溫度控制,保障溫度在25℃之內;要在外界溫度變化過程中及時調整,夜間溫度則要在12~15℃范圍左右,在夜間溫度小于5℃的時候必須要及時保溫。
在設施番茄栽培過程中作為關鍵的就是防凍保苗,進而保障番茄早坐果。在進行定植之后要進行閉棚升溫,合理控制大棚溫度,保障其在25~30℃范圍左右;在緩苗之后要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適當通風處理。在番茄的開花坐果時期要保障其白天的溫度控制在25~30℃范圍左右,同時夜間溫度必須要高于15℃,進而為果實發育提供保障。在秋延后茬定植之后因為夏季天氣以及氣溫相對較高,對此要設置天棚狀防雨,適度通風、進行降溫降濕處理;在中午陽光強烈的時候要進行遮陽處理。在9月份之后,隨著氣溫不斷下降,要做好防寒保溫處理。而在秋季棚溫不斷降低,濕度逐漸提升,必須適當通風,預防番茄病害。
2.3.2 光照管理
番茄是一種喜強照的植物,對此在栽植過程中更要適當地增加光照,保障其溫度穩定的基礎之上適當延長光照時間。在一些陰雨天氣也要適當增加光照;在持續低溫且天氣突然轉晴的天氣中可以通過間隔交換的方式進行光照;在番茄植株萎蔫的時候必須要及時回簾以及噴溫水處理,在番茄葉片呈現正常狀態之下要揭開全部被簾。在秋冬茬定植之后要通過遮陽網對其進行遮蔭處理,進而促進緩苗質量,在緩苗之后要適當增強光照,保障番茄穩定生長。
2.3.3 水肥管理
在番茄的早春茬中,因為其前期氣溫相對較低,在原則上是在番茄第1穗開花坐果期間不澆水,避免徒長。在番茄第一穗果呈現核桃的時候要進行澆水處理;在秋季、春夏季要每間隔5~6d澆水1次,冬季則7~10d澆水1次。
2.3.4 保花保果
為了避免番茄出現落花落果的問題,可以通過番茄靈進行噴花處理,避免果實出現畸形的狀況;要綜合實際狀況合理確定其濃度。
2.4 采收
番茄的果實成熟可以分為即綠熟期、轉色期、成熟期以及完熟期4個階段,在采收過程中要綜合市場狀況以及運輸環境合理確定。如果番茄要進行長途運輸處理可以在綠熟期進行采收;如果在附近區域進行銷售則可以轉色期進行采收處理;在成熟期進行番茄的采收不易保管,但是營養價值相對較高,對此,可以短途運輸以及就地銷售。而完熟期的番茄容易變質腐爛,在此階段對其進行采收可以進行番茄產品的加工處理,這樣才可以提升整體經濟效益。
2.5 病蟲害防治病害
番茄病害是在設施栽培中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番茄主要的病害有晚疫病、灰霉病、早疫病、葉霉病等一些真菌性的病害以及病毒病。在進行栽培種植過程中必須要合理控制這些疾病。要綜合實際狀況合理噴灑農藥,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在進行噴藥處理時要在晴天上午進行,在噴藥作業之后要進行提溫排濕處理,進而避免番茄出現質量問題。
在設施栽培中番茄主要的蟲害問題主要有蚜蟲以及白粉虱、潛葉蠅等蟲害。在栽培種植過程中可以通過黃板誘殺外、用藥控制等方式對其進行處理。
3 結語
設施種植番茄可以提升其整體的品質以及經濟效益,但是因為設施環境與自然環境具有一定的差異,必須要加強對溫度、濕度、光照、水肥等因素的控制。因此,在進行設置番茄中栽培過程中必須要系統控制,科學管理,合理控制各項因素,加強病蟲害的管理,明確番茄種植的各項技術要求以及標準,對其進行系統防治與管理,這樣才可以提升番茄質量、產量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李云玲,劉杰.設施番茄栽培施用沼肥技術[J].江西農業,2017(8):29.
[2]李博,吳云.設施番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
2017,37(20):133.
[3]陳思思,董友磊,黃陸飛,等.設施番茄栽培技術[C].2016全國設施園藝產業發展與安全高效栽培技術交流會論文匯編,2016.
[4]王文合,盧陽,張洲平,等.設施番茄無土栽培技術[J].中國果菜,2016,36(9):49-51.
作者簡介:竇貴新(1967-),男,本科,山西省武鄉縣人,長治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