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晶
摘 要:雞糞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及微量元素,是效果很好的肥料原料。本文從分析對雞糞進行堆肥發酵的目的入手,探討堆肥發酵的技術手段,旨在提升雞糞堆肥發酵的處理效果,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雞糞;堆肥發酵處理;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S141.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235
相對于干燥、焚燒等方法,采取堆肥發酵的方式處理雞糞更加簡易一些。養雞場先對肥料成分充足的雞糞進行發酵處理,再應用于耕田施肥,變廢為寶,在為土壤提供營養的同時也提升了物質利用率。
1 對雞糞進行堆肥發酵處理的目的
堆肥發酵是一種使有機物大量分解的手段,在應用雞糞之前,利用雞糞中需氧菌在有氧環境下快速繁殖、發酵的特性,分解雞糞中對作物生長有不利影響的有機物,通過分解產生的熱量促進分解過程[1]。有數據顯示,堆肥發酵過程溫度可達60℃,能有效滅除雞糞中的寄生蟲卵、病原菌等對作物生長不利的物質,保證處理后的雞糞對作物無害的同時增強土壤肥力。通常情況下,可進行2次處理,保證對雞糞進行更為完全的需氧分解。堆肥是制造優質肥料的基本,想保證雞糞肥料的效果就離不開堆肥發酵處理。
2 雞糞堆肥發酵的技術手段
2.1 積分堆肥發酵技術種類
雞糞堆肥發酵處理的方法不止一種,但大體上可分為2類:堆積式和攪拌式。堆積方式分為密閉型和通氣型2種,要借助堆肥盤、通氣型堆肥舍等堆肥舍型。攪拌方式又分為開放型和密閉型2種,要在發酵槽上部安裝鏟斗或類似攪拌機的翻動裝置,間隔固定時間攪拌堆肥原料。開放型的特征是緩慢向前推進,密閉型則要在密閉圓筒狀的發酵槽內操作,利用發酵槽的旋轉或內部攪拌機攪拌對雞糞進行處理[2]。上述方式通常應用于首次處理過程,堆肥方式通常用于二次處理過程。
2.2 雞糞堆肥發酵處理時間
雞糞堆肥發酵處理時間與原料構成和采用的處理方式有關。單純的雞糞原料和添加輔材料的雞糞原料的堆肥發酵時間有一定差別。
2.2.1 只有雞糞的發酵處理時間
利用堆肥舍進行2次處理一般需要50~60d。利用通氣型堆肥舍,使用發酵槽進行首次處理需要23d左右,進行二次處理需18d左右,合計發酵處理時間以36~45d為宜。利用開放型手段進行首次處理與二次處理時均以18d左右為宜,合計31~40d。密閉型處理可分為橫型和縱型,橫型首次處理時間在6d左右,二次處理時間在27d左右,合計31~40d為宜;縱型首次處理時間在12d左右,二次處理時間在25d左右,總計31~40d為宜。
2.2.2 添加輔材料的原料處理時間
利用堆肥舍進行2次處理的時間在150~180d之間為宜。通氣型堆肥舍首次處理時間為27d左右,二次處理時間為85d左右,總計95~120d為宜。利用開放型方式進行首次處理一般持續23d左右,二次處理持續60d左右,合計在2~3個月為宜。
2.3 采取通氣措施
透氣程度良好、含水量適中、適宜需氧微生物繁殖的新鮮雞糞更有利于加強堆肥發酵的效果。需氧微生物在含水量低于40%、高于70%的環境中生長繁殖都會受到抑制,因此,要合理可控制好雞糞原料的含水量與通氣性能[3]。對于含水量較多的原料,可加入鋸木屑、稻殼、回收堆肥等輔助干燥,增強原料透氣性。經由實踐檢驗,原料含水量在60%左右為宜,輔助材料含水量較低為宜。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稻殼的吸濕性較差,但是由于其透氣性能優勢明顯,所以,選用稻殼時要反復操作,才能確保發揮其輔助性能。與其他畜類糞便相比,雞糞中的纖維素含量較低,針對此特點,要注意利用發酵槽處理的雞糞的含水量在65%以下,因為當含水量高于65%時,雞糞容易形成團塊狀,阻礙空氣流通。
每次堆肥處理不僅要反復堆積肥料,還要控制好空氣流通,可采用送風機加強通氣,確保需氧微生物有充足的氧氣進行生長繁殖,提高堆肥發酵的效果。當雞糞堆積高度高于1m時,不穩定的自然通風量滿足不了需氧微生物對于氧氣的需求,此時就要利用鼓風機進行強制通風,1m3堆積雞糞的通風量為0.05~0.10m3為宜。
3 結語
對雞糞進行堆肥發酵處理并應用于農田施肥可有效減少糞便污、染維持土壤的肥力、保持環境與農業生產之間的和諧發展。農業工作者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學習先進的技術與經驗,積極探索堆肥發酵技術的裝置與應用,促進雞糞的有效利用。
參考文獻
[1]徐金濤,韓繼成,劉金利,等.雞糞簡易堆肥過程中各主要營養元素變化關系研究[J].北方園藝,2013(15):181-184.
[2]王道澤,謝國雄,李丹,等.不同微生物菌劑在雞糞堆肥中的應用效果[J].浙江農業學報,2013,25(5):1074-1078.
[3]宋彩紅,李鳴曉,魏自民,等.初始物料組成對堆肥理化、生物和光譜學性質的影響[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5,35(8):2268-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