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摘 要:保險行業發展快速,但貨物運保險發展速度相對滯后。本文將對貨物運輸保險發展速度、水平、需求等進行分析,并對貨運保險發展遭遇的難題進行探討,明確經濟發展對貨運保險推動力度,并在此基礎上從保險公司、政府角度出發,提出貨物發展相關意見,使貨物保險運輸行業發展更加迅速。
關鍵詞:貨物運輸保險;保險發展;經濟水平
貨物運輸保險指保險標的為運輸貨物,在貨物運輸途中自然災害產生意外,所造成的損失則是需要保險企業承擔。貨物運輸保險可劃分兩個方面:國內貨物保險、國外貨物保險。本次研究針對貨物保險發展階段進行研究。貨物運輸保險起步較早,經過30年發展不斷壯大,經歷兩次變革,開拓出水路、陸路運輸方式,并已構建相關保險法律條款。電子商務興起使物流業高速發展,物流企業對貨運保險需求增加,使貨物運輸保險得以發展,國家同樣對貨運保險重視程度增加,貨運保險在社會各界的關注力度不斷提升。
一、我國貨運保險發展現狀
1.特點分析
貨運保險為財險險種之一,具備較多特點:
(1)被保險人存在多變性,貨物運輸過程中,被保險人貨物會不斷中轉,此保險類型與普通貿易保險存在一定差異,前者被保險人為運單持有者,并非保險單提名者。
(2)受保貨物具備流動性,被保險貨物為現實交易產品,具有商業價值,貨物會隨空間變化而轉移,常處于流動狀態,并且流動性較強。
(3)承擔風險及責任范圍廣泛,貨運保險承擔賠償主要以自然災害及意外損失為主,還需承擔操作風險但也可能是救援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費用。貨物運輸保險需承擔的風險較多,自然風險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又可劃分主觀、客觀兩個方面風險。運輸方式不同又可劃分海、陸、空、郵包四種保險方式,不同運貨方式采取險種不同,貨物保險又具備廣泛性。
(4)保險貨物與保險人會出現分離,貨物經過轉移后,被保險人會使承運人繼續運輸貨品。運輸過程中貨物責任也由承運人承擔,所以可以呈現出保險物品與保險人分離特性。
(5)保險金固定性,同類貨物在不同時間階段及地域標注價格不同,為防止價格引起分歧,保險雙方首先會洽談價格。貨物一旦運輸出現意外,保險企業應當根據相關簽署內容進行賠付。
(6)損失連帶性,物流企業運輸貨物過程中,若產生意外會導致損失不只是貨物本身,還包括企業信譽、形象。比如貨物在運輸途中產生意外,物流公司需照價賠償,并且被保險者對物流公司能力產生疑問,下次運輸可能不會選擇該物流公司。一般物流運輸途中的損害往往大于產品自身價值,客戶會對企業產生不信任,使企業品牌受到打擊,物流企業發展會受到困擾。
2.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發展現狀
我國貨物運輸保險發展步伐較慢,與起步時間存在一定關聯,物流行業的高速發展,帶給貨物運輸保險發展機遇,使業務量提升,但是發展速度不足以滿足企業發展目標。
(1)貨物運輸保險發展速度
現代物流業發展使物流企業收獲一定利益,風險同樣隨之而來。其中不只是傳統意義風險,還存在運輸風險、客戶流失風險、利益轉移風險等。經濟發展背景下,我國財險發展良好,保費收益據統計在2017年已經達到9451.89億元,相比往年同比增長3個百分點,而貨運保險僅占其中1.2%,同比增長不明顯。財險保費與貨運保費顯現出較大差距。
(2)貨物運輸保險水平高低
貨物運輸保險市場發展水平為保險需求所體現,相比財險貨運保險滲透力較差,本次研究將采取貨運保險深度及密度指標對我國貨運保險水平進行評價。我國貨運保險深度指某地區貨運保險費用收益與國內生產總值做對比,能夠體現地區性保險行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相關報道記載貨運保險深度不斷下滑,貨運保險自1997年統計為0.046%,2017年為0.012%,數據體現貨運保險深度每年都在下降。貨運保險密度可反映出個別地區保險保費收益與人口之間的比值。貨運保險密度能夠反映出人們購買保險的能力及程度。我國貨運保險密度正逐年遞增,貨運保險1997年人均購買力為2.79元,2017年人均購買力為8.45元。保險賠付機制為增加購買力的方式,保險理賠也是投保人所關注的問題,理賠也是保險公司建立的基礎。我國貨運保險賠付支出逐年遞增。1997年貨運保險賠付率為43.2%,2017年為58.4%,賠付率保持在40%-60%之間。
二、貨運保險發展存在的問題
1.貨運保險發展進度遲緩
上述分析中可體現出我國貨運保險保費收入過于緩慢的問題,財險保費收入遠高于貨運保險收入,并且貨運保險在整個財險中所占比例不斷減小。貨運保險發展與我國經濟發展成反比,這種發展不合理現象能夠反映出貨運保險行業發展速度遲緩,拉低整個保險行業發展速度。也能反映出我國貨運保險市場存在較大開發空間,貨運保險市場潛力巨大。近幾年我國處于經濟轉型期,我國經濟發展高速且健康,但貨運保險行業發展卻每況愈下,造成這種情況與經濟發展可能存在關聯,所以該行業發展可能受到其他因素阻礙,貨運保險發展迫在眉睫,分析貨運保險重要性對推動行業發展意義重大。
2.貨運保險發展水平無法滿足社會需求
我國在國際貨運市場占比較大,全球貨運保險市場保費占比可達十分之一。貨物運輸保險市場大并未解決我國貨運保險行業業務占比低的問題,我國1997年貨運業務占比為7.65%,2017年為1.2%,可以表現出我國貨物運輸保險市場發展水平低下,貨運保險深度不足,也可體現出我國貨物運輸保險對我國經濟的促進作用差。貨運保險密度雖不斷增長,但是速度過于緩慢。我國貨運保險深度及密度在世界范圍內名次偏后,貨運保險密度能夠體現出人們保險意識。若密度較小,能夠體現我國人們保險意識較差。保險意識也是保障相關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不斷提升保險密度的作用,才能將推動力不足問題解決。
3.賠付比率過高
我國貨物運輸保險所賠付的金額較大,一旦產生賠付事件,就應當使保險公司付出較大的支出,但是賠率過高會使保險公司利益受損,賠率與企業發展呈反向關系,賠付過高則會使保險公司利益受損,公司發展與盈利息息相關,賠率過高必然使保險公司發展步伐受到阻礙,開拓市場積極性降低。該因素也是貨運保險行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因素,賠付率過高也能體現出我國貨物運輸市場事故發生率高,所以應當重視物流公司運輸安全。
4.貨運保險購買力低
現代物流將制造、運輸、銷售環節整合。我國2017年物流行業利潤值高達320萬億元,我國物流企業公司將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作為目標,但是運輸風險產生時,企業需要將風險轉移才能保障利潤,購買貨物保險便能將風險轉移。但是實際上,我國貨運保險購買力并不高。地區經濟差異使經濟欠發達地區需求低于發達地區。貨運保險收益與需求緊密相連。我國1997年-2017年,東部地區人均保險密度均高于西部及中部。人均保險密度代表我國物流業發展水平,人均購買力強則社會物流總值增長快,若是相反則會使保險下降,使公司發展受到限制。貨物保費收入逐漸下降,與高速發展的物流企業相背離,物流高速發展并未推動貨物運輸保險發展,能夠反映出我國人們購買保險的意識不足。
三、推動貨運保險發展的途徑
1.保險公司
(1)創新產品
聯合運輸方式被廣泛應用,該方式可使運輸風險提升,風險會體現出一體化趨勢。我國運輸保險只是對保險環節起作用,但是對整個物流一體化并沒有太大保障。保險企業應當不斷開發新型保險產品。貨物保險發展需要其他企業作為支撐,使保險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需與物流企業展開合作,并以長期合作為基準,需明確物流運輸風險類型,根據風險類型找到解決的方案,實現為貨物保險的目的,最終保障兩者和諧發展。
(2)提升服務質量
顧客至上為服務業發展核心理念,貨運保險本身便是一種服務,應當堅持顧客至上原則,建立全面服務體系。貨運保險一般為異地出險,保險公司需提供快捷服務。幫助客戶將理賠程序完成,利用網絡技術開展營銷活動。客戶可在網絡辦理業務,購買保險,提升保險營銷時效性。
(3)大力宣傳貨運保險重要性
人們保險意識不足,購買力自然不足,所以保險公司為更好營銷產品,應當采取宣傳方式,使人們認識到貨運保險的重要意義,推動貨運保險行業發展。保險公司需指定有效宣傳策略。可設計宣傳資料,利用互聯網,在各大網站及電視廣播、APP中放映,占領版面,使人們能夠了解相關知識。有意向客戶可直接進入客戶端與營銷人員交流,觀察貨物保險類型。
(4)不同區域制定不同發展策略
貨運保險既需要具備戰略性規劃,還需要具備區域特色。不能在全國市場實行一個策略,而是應當根據不同區域經濟情況等,制定特色發展戰略。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優于西部、中部地區,所以應當根據地區實際情況,針對性開發產品、提供服務,使貨運保險發展平衡。
(5)吸收專業人才
貨運保險行業發展與人才引進密切相連,人才可對該行業發展統籌規劃。貨運保險企業可加大投入使人才被吸引企業中,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企業需組織企業內部員工進行培訓,不斷提升專業能力,使工作人員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經濟欠發達地區,企業可派遣工作人員進入發達地區深造,采取交流學習方式,擴寬視野,充分挖掘人才潛力。人才經過學習后應當發揮出創造力,使貨運保險企業能夠開發出與地區接軌的新產品。
2.政府
(1)提升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發展對貨運保險產生一定影響,中西部地區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東部地區。政府應當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扶持力度,使欠發達地區發展速度提升,帶動貨運保險行業發展,經濟是保險需求、購買力提升的基礎,所以只有政府大力支持,才能實現經濟與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2)政策保障
政府應當推進“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政策執行力度,在中西部地區貨運保險公司可實行納稅方面優惠,使更多保險公司及保險人才進入中西部地區。政府在政策支持的同時,也應當兼顧東部地區發展,實現各地共同發展,使我國經濟得到全方面提升,使各地貨運保險區域差異縮小。
(3)法律支持
現階段我國不同貨物運輸領域中并無統一運輸標準。政府相關立法部門應當根據該行業發展情況,制定相關法律,為行業發展提供法律支持,并建立統一的運輸標準。政府及相關立法機構應當確定保險、被保險人、承運人三者利益關系。明確三者在出現權責問題時,不同個體應當承擔的責任及義務,避免糾紛產生。
(4)保險監管部門職能發揮
貨運保險理賠標準由保險公司制定,沒有統一標準。保險企業產品購買容易,理賠難問題一直存在,這種情況影響行業發展。保險監管部門應當構建統一的理賠標準,并將內容公布于整個保險行業中,具有明確法律界限后,做到嚴格執法,被保險人有法可依,提升行業信譽度及人們認可程度。
(5)采取強制及自愿購買并行方式
貨物運輸保險將貨物交給承運人,所以風險便由承運人承擔。物流企業需承擔貨物運輸風險及損失,貨物保險是將風險規避及轉嫁的主要方式。我國物流企業大小不一,并且公司較多,小物流過公司為降低運營成本,沒有購買保險,產生事故后,會使委托人利益受損,政府應當出臺相應的政策,保障購買力。經濟實力強大物流企業可實施自愿購買方式,兩種方式共同實行能夠減少損失,推動貨物運輸保險發展。
參考文獻:
[1]顧美玲.淺析國際海洋貨物運輸保險中保險利益的相關問題[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40(03):122-123.
[2]唐志剛,楊麗君.關于物流貨物保險能否代替貨物運輸保險的研究[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8,32(01):28-32.
[3]劉小平,鄭慧,楊屹.我國貨物運輸保險發展現狀、問題及建議[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9(02):20-25.
[4]李塵碧.我國貨物運輸保險發展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