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藍莓是一種漿果,不僅果實色澤魅力,而且果肉非常細膩,種子非常小,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但是由于我國的藍莓產業發展起步較晚,而且大多數的品種都是從國外引進,為了有效地發展藍莓產業,促進藍莓優質品種的栽培,必須要針對藍莓栽培技術進行優化。本文通過針對培養基組分對藍莓組培苗瓶內生根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更好地為藍莓的批量化生產提供有效的依據。
關鍵詞:藍莓;培養基;培苗瓶;影響
中圖分類號:S66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20
我國的藍莓種植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而且隨著對于藍莓需求量的不斷擴大,原有的藍莓種植技術已經無法滿足藍莓種苗的需求。而且,扦插技術不僅繁殖的成活率比較低,而且生根速度很慢,且非常容易攜帶病菌,不僅會嚴重地阻礙藍莓種植面積擴大,也無法有效地選擇優質的藍莓種苗。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選擇新的培植方式來擴大生產規模,并有效地減少生產成本,提高藍莓栽培的質量。
1 實驗材料
培養基組分對藍莓組培苗瓶內生根實驗選擇的品種來自于國有阜蒙縣林業科技示范林場栽培的“斯巴坦”品種,并且在實驗室通過增殖培養40d左右,從而有效地保證組培苗的健壯成長,選擇的種苗高度在2.5cm左右[1]。
2 試驗方法
為了能夠有效地辨別培養基組分對藍莓組培苗瓶內生根的影響效果,所以通過將生長狀況一致的“斯巴坦”組培苗接入到不同的培養基中,將這些組培苗分別接入到30瓶不同的培養基之中,并且每瓶接入10株,一共300株組培苗。培養基的選擇應該始終保證酸堿,并且適合藍莓植株的生長,所以酸堿度應該在5.2±0.1之間。在培養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實驗室的溫度在25±1℃之間,這樣能夠更好地促進藍莓植株的發育,光照要求與自然環境相一致即可。
3 實驗結果
有部分學者針對藍莓組培苗瓶內生根的實驗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有效地提高了藍莓苗瓶內生根率。誘導藍莓苗瓶內生根的最有效影響因素就是培養基組分,但是由于培養基中存在很多影響因素能導致藍莓苗生根率參差不齊,所以通過該實驗能夠有效地提高藍莓組培苗瓶內生根率和生根速度,從而有效 減少藍莓生根時間,進一步為藍莓大規模的生長繁殖提供技術理論支持。實驗結束之后,針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本次培養基組分對藍莓組培苗瓶內生根實驗,周期總計40d,實驗指標包括了組培苗生根數量、有效苗生根數量以及根長情況。通過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出藍莓組培苗的生根率、有效生根率、平均生根數以及平均根長等數據[2]。
不同因素對藍莓組培苗誘導瓶內植株生根情況的影響各不相同,通過分析結果來看,由于所有的藍莓組培苗的品種一致,生長狀況良好,所以,誘導培養基是藍莓組培苗誘導瓶內植株生根的主要影響因素。在實驗進行到10d之后,藍莓植株的切口開始膨脹,并且形成的愈傷組織的周圍開始出現少量的新根。通過對誘導不定根數量和不定根生長速度進行觀察,能夠發現培養基組分不同不定根數量不同生根速度不同的現象。實驗進行第40天的時候,通過對生根率、平均生根數、平均根長等數據進行統計和調查,分析之后,發現“斯巴坦”組培苗在這9組不同組分的培養基中誘導生根率均不相同,最少的生根率在48%,而最多的則高達86%。其中有效生根率最低為35%,最高的有效生根率為75%。并且,“斯巴坦”組培苗平均生根數為4.4~6.8,平均根長為12.8mm。1組和2組的藍莓苗平均生根數相對較少,但是平均的根長較長,并且分支較少[3]。在7、8、9組中,愈傷較多,并且切口處的新根較少,其他的處理誘導不定根從切口處生長并且發育,能夠更好地提高移栽成活率。
4 結論
本文通過藍莓組培苗瓶內誘導生根試驗,加強了對藍莓組培苗的瓶內生根的研究,發現影響藍莓組培苗生根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例如,培養基的不同組分會產生不同的根系生長結果。植物激素以及不同的濃度對于藍莓組培苗的影響也不相同。激素的不同組合方式也會產生錯綜復雜的影響,而這些不同的因素進行組合,能夠發現最佳的效果。通過正交試驗,能夠有效地減少不同因素之間的不同組合,并且還能夠有效地利用極差和方差的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提高對于藍莓組織培養有效因素的獲得。
參考文獻
[1]簡大為,范淑芳,羅蘭艷.藍莓陽光藍組培苗瓶外生根技術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6(19):5011-5012,5077.
[2]陽翠,王軍,董順文,等.培養基組分對藍莓組培苗瓶內生根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報,2016(9):1438-1442.
[3]劉忠輝,謝善松,黃水珍,等.藍莓組培苗三種生根方法效果比較[J].南方農業,2016(13):48-49,78.
作者簡介:田明芳(1986-),女,遼寧阜新人,國有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林業科技示范林場,研究方向:植物組織培養與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