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梅
摘 要:隨著科技進步,水稻種植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尤其是綠色水稻種植技術的發展。這項技術在使用中,使水稻種植業者獲得了良好效益。本文將從綠色水稻種植方面入手,探討如何應用和推廣綠色水稻高產高效技術。
關鍵詞:綠色水稻;高產高效;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22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飲食方面的要求也不斷增加,綠色健康的食物越來越受到大眾歡迎。為了滿足民眾的需要,提高綠色水稻的種植技術,應用技術高效生產綠色水稻,并將技術及時應用推廣出去,成為水稻種植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1 高產高效技術應用
為了使綠色水稻在種植時獲得良好的效益,就要從水稻種植之前開始使用高產、高效技術。這項技術重視科技在種植方面的使用,科技可以簡化種植過程,同時還能讓水稻達到高產的目的,在實際使用這一技術時,需重點注意以下4點。
1.1 科學選擇良種
種植綠色水稻必須從選擇種子開始,好的種子可以培育出健康的幼苗,所以要利用科學技術鑒別出適合綠色水稻種植的種子。在種植時,每一個細節都不可以忽視,同樣的種子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地區,所以選種時,也要考慮氣候、溫度、地形、土壤等因素,唯有適合種植的種子,才有助于綠色水稻幼苗的形成。
1.2 秸稈機械還田
水稻秸稈是由眾多有機物組成的,對植物而言,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所以將秸稈還田處理,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營養成分。在還田過程中,為了使秸稈還田快速有效,往往使用機械進行還田。使用機械進行還田時,可以將秸稈與糧食進行有效分離,還不會損失秸稈對農田的營養供應,同時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不會固化,利于土壤與秸稈營養成分的結合。另外,秸稈還田可以減少秸稈焚燒產生的各種污染,從而改善綠色水稻的生長環境[1]。
1.3 機械標準插秧
相比傳統的手工插秧方式,機械插秧可以實現水稻穩產高產,降低了種植成本,減輕了勞動強度,減少了水稻扶倒量,適用于現代化高產農業,有助于綠色水稻的生產。機械標準插秧質量要求比較高:漏插率低于5%、傷秧率低于4%、漂秧率低于3%、勾秧率低于4%、翻倒率低于3%、均勻度合格率高于85%,插秧深度一般在10~35mm。正因如此,機械標準插秧才能保證水稻高產穩產。
1.4 定量栽培
使用機械插秧要求土地平整,水淺且泥漿完全沉淀,土壤下沉且實心。如果插秧時土壤達不到要求,還含有石塊、垃圾等,就會嚴重影響插秧質量,即便達到要求,在使用機械插秧時也會有一定的損苗率。所以,為了保證水稻穩產高產,必須準備足夠的秧苗,及時替換掉有損害的秧苗。并且插秧時會存在種穴秧苗數量不足的情況,需要及時補充秧苗,每個種穴大概有3~5株即可。
2 推廣方式
2.1 加強宣傳力度
利用多種途徑進行宣傳無疑是推廣的最快措施,比如通過報紙、雜志、廣告、新聞媒體等途徑。但只是簡單地進行宣傳,僅僅在小范圍內取得了一定知名度,根本達不到推廣的目的。所以要加大在宣傳方面的投入,在不同的領域從不同的角度對綠色水稻高產高效技術進行宣傳。比如在科技領域,可以重點宣傳水稻使用科技帶來的效益;在農業方面,可以著重宣傳水稻的產量和品質等。
2.2 建立示范基地
綠色水稻高產高效技術推廣時,不能只靠表面工程,還需要用實物來證明,比如建立綠色水稻示范基地。以吉林永吉縣為例,永吉縣處于長白山脈地帶,是世界三大黃金水稻種植帶之一,這里的水稻質量也是國內頂尖的。幾年前為了擴大永吉縣綠色水稻的知名度,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建立了“國家級綠色水稻示范區”。
建立基地以后,這里發生了極大變化,種植區達到了標準化、規模化、多樣化。其中,標準化就是種植時,種子、化肥、藥劑選擇等統一,使水稻健康、有序地規范生產,這對資源優化和合理配置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規模化就是指綠色水稻種植時,大規模種植,方便機械使用,便于管理,可以提高種植效率。多樣化則是種植水稻時,可以順便開展其他副業,比如稻田養魚、養鴨,這使稻田可以充分發揮其價值[2]。
在示范基地建立以后,讓農民直觀感受到了示范區帶來的效益,永吉縣人均收入平均增幅14.4%,綠色稻米的質量安全合格率達到98.8%,經濟效益累計增加1.5億。示范區建立不僅讓農民在該產業鏈上獲得收益,也打響了永吉縣綠色水稻的知名度。
3 結語
根據市場的需要,綠色水稻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在保證水稻質量的同時,也需要保證水稻的產量,水稻高產高效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產量和質量。在應用同時,也需將技術推廣出去,這樣不僅有利于我國綠色水稻種植業高效、高產,也有助于促進種植技術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謝文華.淺談水稻高產高效優質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6 (6):69.
[2]華淑英.水稻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集成研究示范與推廣[J].農業與技術,2016(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