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橋
摘 要: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保證水稻產量對維護我國糧食安全意義重大。基于此,有必要對水稻種植環節和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深入研究。本文集中探討了水稻種植過程中種子的選取和處理、水稻的播種、苗床設置與育苗等環節,及通過運用物理防治、農藥防治、生物防治等所開展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希望可以為提高我國水稻產量提供幫助。
關鍵詞:水稻種植;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35
水稻在我國得到廣泛種植,相關部門也對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精力,使我國水稻產量和質量在近年來都獲得了大幅度增長,不但為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還出口創匯。但在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也不能有所松懈,要不斷在水稻種植環節和病蟲害防治上取得更大突破,以此來保證我國水稻種植業能得到長遠發展。
1 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節
1.1 種子的選取和處理
水稻種子的生長和氣候密切相關,像溫度高低、光照條件、降水量等都會對種子的發育有顯著影響。因此,選擇水稻種子要以農場所在地的實際氣候條件為依據,盡量選擇一些對環境適應力強、飽和度好、產量高的種子,而干癟、腐爛、霉變等不能使用的種子一定要全部舍棄掉。
選取好種子之后就要對種子做種植前的準備處理,處理的過程主要涉及以下2點內容。
在一個陽光充足、溫暖的天氣,將選取好的種子平鋪在一個寬敞的地方進行晾曬,這樣既能蒸發種子中的水分以避免發生霉變,同時還能增強種子在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且晾曬的過程中,陽光中的紫外線還可以殺死種子里的細菌,對種子起到很好的消毒作用,避免種子在種植過程中發生病變。
在晾曬完成之后,要將種子放入添加了消毒液的溫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不僅可以殺死種子表面殘留的細菌,還能增加種子中細胞的活性,為種子包裹上一層消毒物質,為種子之后的生長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1.2 水稻的播種
水稻的生長受天氣、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因此在水稻播種時,農戶要認真關注當地氣候變化情況,一般情況下水稻播種時的溫度要在7℃以上,地表溫度則要達到8℃以上。在播種完成之后,農戶還需要在種子上覆蓋1cm厚的營養軟土,有效控制稻種生產的氣溫和營養,保證種子可以在合適的環境下生長和發育。
1.3 苗床設置與育苗
苗床主要指用于培育水稻種子的小塊土地,其一般情況下被設置為東西走向,寬度則由水稻蓋膜的方式來確定。這樣可以保證水稻幼苗獲得充足、穩定和全方位的光照,以促進幼苗出苗率獲得穩步提升。苗床在設置時還要確定好間隔,不要太近。
設置好苗床之后還要在苗床上鋪上一層塑料薄膜,不但可以保證土壤溫度,還能避免幼苗受到風雨侵襲發生損壞,同時還要在苗床之間一條20cm寬的排水溝,有效維持苗床內土壤中的含水量,以保證幼苗可以得到健康發育,并能為之后的灌溉工作提供便利。
2 水稻種植中病蟲害的防治要點
2.1 物理防治
水稻生長期很容易受到病蟲害侵襲,在水稻生長的同一時期也正好是病蟲害的產卵孵化期,這些害蟲中以三化螟和二化螟為代表,它們一般在水稻栽插的同期在秧田之中產卵,往往會給秧田造成巨大的損失。針對這一點可以采用相應的物理防治法消滅病蟲害。如加強對耕地的翻耕和澆水灌溉,在春季幼蟲的孵化的時間段采用猛灌水的處理方式,再配合嚴格的滅蟲滅草工作,基本上可以殺死95%的過冬螟蟲和大部分老熟幼蟲和蛹。還可以利用機械設備殺死害蟲,如將高光燈泡外蒙上一層電網,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將其吸引至燈泡前將其電死。
2.2 農藥防治
農藥防治算是最常用的一種防治方式了,但注意不要使用太過于劇毒的農藥例如DDT等,劇毒農藥不僅會導致嚴重的農藥殘留,還會導致害蟲產生強烈的耐藥性,不僅不利于消滅害蟲,反而會對人類自身造成嚴重的危害。最好的辦法是采用預防性措施,在病蟲害發生之前就有針對性地將農藥噴好,在害蟲還沒有孵化成蟲之前將其消滅,一次性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農藥也不要噴得太頻繁,間隔時間依照藥效而決定,在一次藥效沒消失前最好不要噴第二次,以免造成農藥污染。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法科學又環保,如“鴨稻共存”防治法就是其中的代表,因為鴨子可以把一些害蟲當作食物,且鴨子在稻田中的覓食活動會起到松動土壤、交流水肥氣的作用,可以促進水稻的生長,再加上鴨子的糞尿也可以作為有機肥來補充水稻在生長過程中的原料,使水稻的正常生長有了保證。生物防治法不僅有利于消滅病蟲害,還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綠色環保,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會成為防治病蟲害的第一選擇。
3 總結
本文集中探討了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節與病蟲害防治要點,運用有關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可以取得最大限度殺死病蟲害,促進水稻秧苗正常、健康生長,從而實現我國水稻種植業更長遠的發展。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提升我國水稻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整體水平,為保證我國糧食安全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