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剛 黃麗波
摘 要:沼肥是一種有機廢物經過系統的發酵處理之后產生的一種新型農用肥料,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赤霉素、生長素等多種物質,對植物的生長有著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本文通過對小麥和蘋果樹合理施用沼肥的試驗分析,進一步對沼肥用于小麥和蘋果樹的效果進行對比,希望能為沼肥在農業生產中的進一步廣泛應用提供有效思路。
關鍵詞:沼肥;小麥;蘋果樹;效果對比
中圖分類號:S1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38
沼肥是沼渣和沼液的統稱,其中沼渣是一種具有優質性和速效性的有機清潔肥料,沼液是有機廢物經過生物降解之后生成的一種廣譜性的生物農藥。因此,沼肥不僅有促進植物生長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升植物的抗病蟲能力。為了更直觀地分析沼肥用于小麥和蘋果樹的效果對比,本文分別對小麥和蘋果樹種植過程中施用沼肥作出相關試驗。
1 沼肥在小麥上的試驗效果
在沼肥用于小麥的效果試驗過程中,為了進一步保證試驗結果的科學性,選擇同等地力條件的地塊進行試驗。試驗采取2種方式:沼液與沼渣二者混合施用,底肥為經過充分發酵的沼液和沼渣肥料,每667m2用1500kg,小麥返青后結合澆水可隨水沖施沼液每667m2 500kg+6kg尿素;拔節期在小麥葉片噴灑沼液,具體的噴灑方法可以采取每隔7~10d噴灑1次,連續噴灑5次。另外,施用的沼液需要選擇產氣3個月以上的沼氣池中的沼液,經過系統的澄清和過濾之后,前2次以沼液與清水2:1的配比均勻噴施,后3次可以直接用原液進行均勻施噴。
通過對多種不同地力條件的地塊進行沼肥用于小麥的效果試驗結果分析,可以發現在小麥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其合理施加沼肥可以有效增加作物的實際耗水量,進而提升小麥種植過程中的水分利用率,促進小麥更好地生長。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施加沼肥可以有效提升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從而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進一步提升了土壤整體的蓄水、保水、供水能力,減少土壤的水分蒸發,滿足了小麥生育期的水肥需求;通過對拔節期小麥葉片噴施沼液,發現施用沼液后小麥的抗病蟲能力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尤其是對小麥蚜蟲以及條銹病的防治效果最為明顯。經試驗研究表明,對小麥施用沼肥配合沼液噴灑葉片的方式,可以在小麥生長過程中有效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小麥抗病抗蟲能力,且每667m2增產在10%~15%左右,生產的小麥品質優、產量高。所以,沼肥應用在小麥生產中是一項操作簡單且能夠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綠色技術,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應該被大力推廣及廣泛應用。
2 沼肥用于蘋果樹的效果試驗
2.1 試驗基地與試驗材料的準備工作
在進行沼肥用于蘋果樹的效果試驗過程中,進行試驗的基地選擇在襄汾縣南賈鎮西毛村的蘋果種植生態示范園中。園內的蘋果種植品種為紅富士蘋果,其種植面積0.38hm2,蘋果樹種植間距為3m×4m,種植密度可以達到55株/667m2,蘋果樹長勢中等,且冠貌整齊。試驗所用的材料為隨機抽取的長勢情況基本相同的蘋果樹20棵以及基本的沼肥。
2.2 試驗方法
試驗所用方法為將20棵長勢基本相同的蘋果樹分為2組:在施加基肥的基礎上不進行沼肥施用;在對果樹施加基肥的同時,額外增施50kg的沼渣配合50kg的沼液。具體的基肥施加時間以及頻率盡量保證2組試驗果樹同時進行,實際的溝深及溝長可以根據蘋果樹盤大小做出相應的調整。沼肥施用時間選擇在3月中旬進行第1次,9月中旬進行第2次。沼肥施用過程中選擇在無風的晴天或者陰天中濕度較大的清晨進行,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沼液的揮發幾率,保證沼肥的實際施加效果。
2.3 試驗結論分析
通過對沼肥用于蘋果樹的效果試驗結果分析,可以發現在蘋果樹的生長發育階段合理施用沼肥對蘋果樹的結果枝組、花芽生長以及果樹的整體品質都有著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試驗結果對比表明:增施沼肥的果樹比未施加沼肥的果樹結果短枝組增粗達41%以上,就連外圍的當年生新梢粗度也比未施沼肥的增粗近28%;在成花率的對比中,施加沼肥的蘋果樹成花率比未施加沼肥的果樹成花率提高了15%左右,整體的花芽生長呈現健壯的狀態,其果實的等級品質也有明顯的提高,直徑80mm以上的果實數量,施用沼肥的比未施的增加38%,增產效果顯著。沼肥對果樹種植的土壤有著良好的改善作用,連續施用可以明顯地改善果園的整體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從而進一步保證了果樹在生長過程中對于營養的需求。在果樹的生長過程中合理使用沼肥不僅實現了對“三沼”的綜合利用,還可以有效提升蘋果的商品率,降低病蟲害對于果樹的威脅,從而幫助農戶實現增產增收。
3 總結
通過對小麥和蘋果樹生長期間合理的施用沼肥試驗結果分析,可以發現沼肥對于小麥以及蘋果樹的生長發育都有著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并且對于小麥以及蘋果樹生長過程中的抗病、抗蟲能力也有著較為明顯的提高。沼肥是一種新型的有機農業肥料,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并且對于農產品安全也有著非常大的保障作用,在未來的農業生產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