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正元 周娟
摘要:本文基于芮明杰教授的“新鉆石模型”理論,從知識吸收與創新能力、生產要素條件、國內需求條件、相關和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結構及同業競爭、政府、機遇這七個要素出發,對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進行分析,針對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給出提高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新鉆石模型;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分析
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旅游市場的消費需求從觀光型旅游需求向參與型、體驗性、多元化、個性化旅游需求轉變。體育旅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休閑方式,體育作為旅游的內容,提升了旅游的資源價值;旅游作為體育的渠道,拓展了體育的實現方式。體育旅游產業是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是體育活動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有機結合的綜合性服務產業。
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旅游產業已經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體育旅游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導致體育旅游市場競爭激烈。在此背景下,如何讓揚州市的旅游名片吸引更多體育愛好者來揚州參加比賽,進而帶動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發揮揚州現有的旅游資源優勢,提升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是實現揚州由“城市旅游”向“體育旅游”跨越的關鍵。本文基于芮明杰教授的“新鉆石模型”理論,對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的競爭力進行分析,并給出提高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的政策建議。
1.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體系構建
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是指在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區域內各體育旅游企業在市場競爭的過程中形成并表現出來的爭奪市場或資源的能力。由于不同區域之間的體育旅游資源在數量、類型上存在差異,造成體育旅游產品吸引力的區域差異;同時,不同區域之間類似的體育旅游產品也會存在替代效應,使得體育旅游市場的競爭必然存在。
關于產業競爭力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邁克爾·波特(1990)在《國家競爭優勢》中提出的“鉆石模型”理論。該模型認為一國(或地區)某一產業的競爭力取決于生產要素條件、國內需求條件、相關和支持性產業以及企業戰略、結構和同業競爭四個基本要素及政府和機遇兩個輔助要素。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國產業競爭力應該是內生的,芮明杰(2006)認為產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知識吸收和創新能力,據此提出產業競爭力的“新鉆石模型”理論。
2.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分析
2.1 核心要素
知識吸收和創新能力是產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在資源供給有限和傳統要素邊際收益遞減的情況下,只有技術創新才能進一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才能保證一國(或地區)持續、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因此,從長遠看,經濟發展取決于人的知識吸收和創新能力。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面對日益同質化的體育旅游產品,只有通過創新思維,充分利用揚州特有的地理區位、城市特質、文化底蘊及產業基礎,開發具有揚州特色的體育旅游IP(Intellectual Property),揚州的體育旅游產業才具有核心競爭力。
大型體育賽事是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對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近年來,揚州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以下簡稱揚馬)、國際花樣游泳大賽、全國擊劍冠軍賽等多個大型體育賽事在揚州成功舉辦。但是,除了揚馬首創“名城、名人、名賽”的辦賽策略,成為國內少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賽事外,其他體育賽事品牌效應不顯著。如何把賽前、賽后的旅游資源融入體育賽事是政府部門需要考慮的重點和創新點,可以充分利用揚馬舉辦期間近5萬名游客的人流量,打造系列產品和提供特色服務。
近年來,揚州市大量建設體育公園,2018年揚州市開放各類體育公園數量達到120個。但是,目前揚州建成的體育公園,更多的是滿足揚州市民日常健身鍛煉的需求,為游客提供體育旅游消費方面的產品設計有所不足。2016年揚州市儀征棗林灣生態園入選全省首批體育健康特色小鎮省地共建對象,揚州其他體育公園可以借鑒儀征棗林灣生態園推行的“體育+旅游+度假”的模式。
揚州作為“運河長子”,是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牽頭城市,境內水系發達。目前來看,揚州對其境內水域資源的利用過于簡單粗放,更多的是開發成觀賞類旅游產品,帶有運河文化、揚州特色的水域類體育旅游產品比較少。 如何提升運河旅游的層次和品位,推進非遺城市的體育旅游產業高端化?打造以運河文化為特色的體育旅游產品是揚州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的關鍵。
目前來看,揚州雖然旅游資源豐富,但是,體育旅游產品類型單一、產品內容缺乏吸引力、產品知名度不高。根本原因是體育旅游產品的整體創新能力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的競爭力。
2.2 基本要素
2.2.1 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條件可分為初級和高級生產要素。初級生產要素主要指體育旅游資源條件,是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基本條件;高級生產要素主要指體育旅游人才、資金及相關配套設施等,是影響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條件。
2.2.1.1 體育旅游資源條件。揚州位于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揚一益二”見證了揚州歷史上國際大都市的富庶繁華。2500年的歷史文化積淀,揚州有足夠多的素材圍繞“古城”做文章。揚州有園林、宗教、民俗、文博、美食等眾多旅游資源;有古運河、里運河、邗江瓜洲運河、高郵湖、寶應湖、邵伯湖等諸多水域資源。歷史景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旅游資源豐富。
按照《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 GB/ T18972-2003)標準劃分,體育旅游資源可以包括地文景觀、水域風光、建筑與設施、人文活動等四大類七個小類, 通過對揚州市歷年統計年鑒資料整理得出揚州市體育旅游資源一覽表(見表1)。可見,揚州市具有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
2.2.1.2 人力資源、資金及基礎設施條件。1985-1994年是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萌芽期,揚州市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的時間更短,行業經驗相對不足,人才隊伍相對短缺。目前大部分在揚高校都只單獨開設旅游或體育專業,卻沒有開設體育旅游專業,即精通體育知識又熟悉旅游市場的復合性、創新型人才嚴重稀缺,人力資源狀況不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體育旅游產業的創新能力。
近年來,省運會形成的聚集效應,吸引了大量投資,省運會開幕前揚州將新改建體育場館19座,計劃總投資近20億元。2017年揚州完成近118億元的交通建設投資,今年將完成投資121億元。611省道建成通車、連淮揚鎮鐵路揚州段開建、揚泰機場一期改擴建工程開工等重大工程竣工或在建,基本呈現“高快一體、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網絡。在此期間,揚州的體育場館、交通、餐飲、通訊等配套設施得到很大改善,優化了體育旅游的軟硬件環境。
2.2.2 需求條件
市場需求分為國內和國外兩種需求,在“新鉆石模型”中,更加強調國內需求對產業競爭力的作用。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人們開始由物質層面轉向精神層面的消費。2010年揚州市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7000美元,恩格爾系數逐年降低,人們開始注重體育旅游方面的消費。通過查閱揚州市統計年鑒,對歷年揚州市旅游總收入、總人次和入境游人次等相關數據整理并進行分析(見表2)。
分析數據看出,揚州市的旅游總人次、總收入逐年增加,體育旅游產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比較發現,雖然國內游客人數逐年增加,但是2013年入境游人數銳減到4.78萬人,此后入境游市場開始萎縮。查閱江蘇省統計年鑒資料發現,2013年江蘇接待入境游人數和旅游外匯收入同比分別下降9%和6.3%, 全省接待入境游總體上出現回落,可能受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揚州市的入境游也不理想。
近幾年,揚州市民出境游人數爆發式增長,開始出現“旅游貿易逆差”。這一方面受整個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但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近些年揚州在旅游方面的創新不夠,高質量景區數量偏少、景區建設升級步伐不快。總之,揚州需要加快體育旅游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發出更多的體育旅游新產品,才能創造出更多的消費需求。
2.2.3 相關和支持性產業
相關和支持性產業是指為主導產業提供原材料、中間配套產品以及銷售、物流、廣告等相關的上中下游產業部門。產業競爭力依賴于產業鏈上相關和支持性產業資源的優勢互補。
揚州具有很好的體育產業基礎,如寶應曹甸文體產業集聚區、江都武堅體育器材健身文化產業集聚區等產業集群, 涵蓋健身器材、游樂設施、運動護具、各類球拍及器械、教育教學器材等五大系列。此外,可以依托傳統的旅游用品企業如杭集的旅游洗漱用品企業,逐步發展帳篷、背包、睡袋等戶外旅游用品。
總體來看,揚州市體育用品制造產業初具規模,但是要使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形成競爭力,相關配套產業仍需加快發展。
2.2.4 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和同業競爭
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和同業競爭,是指企業在特定環境中形成的戰略決策、組織結構以及競爭程度。總體而言,揚州市的體育旅游產業開發層次還比較低,首先,從區域內部看體育旅游資源未實現整合開發,重復性的投資建設較多;其次,資源開發力度不夠,沒有重視產品的形象包裝和推廣宣傳;最后,沒有形成完整的體育旅游產業體系,不能產生規模效應,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
隨著體育旅游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揚州市的體育旅游產業面臨激烈競爭。 以馬拉松賽事為例,無錫國際馬拉松賽自2014年創辦以來,賽事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不斷增強,短短兩年晉升為金牌賽事。根據《2017中國馬拉松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江蘇共舉辦了149場規模賽事,各類與當地旅游資源相結合的馬拉松主題賽事頻出,揚馬面臨激烈競爭。
總之,只有創建揚州市體育旅游品牌,進行品牌遷移和拓展,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形成體育旅游產業鏈,完善體育旅游產業體系,才能合力拉動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2.3 輔助要素
2.3.1 政府
政府的政策導向和產業扶持是體育旅游產業發展中的制度保障。揚州一直把旅游產業作為重要的基本產業,籌備省運會以來,政府部門在體育旅游產業引導、資源配置及資金支持方面進行了科學規劃。
近年來,揚州以園林為基礎,著力構建“111”公園體系工程,通過承辦高層次的體育賽事,推動具有揚州特色的旅游資源與大型體育賽事整合,促進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
2017年寧鎮揚三地政府共同簽署《寧鎮揚體育板塊一體化發展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寧鎮揚三市將在體育品牌、體育賽事、體育人才等方面共建共享。三市統籌規劃是體育旅游產業的機制創新,推動了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加強了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的競爭力。
2.3.2 機遇
省運會期間是揚州歷史上集聚體育旅游資源、匯聚體育旅游要素最快的時期。目前,揚州市政府正借助省運會契機,積極申辦2022年半程馬拉松世界錦標賽和國際排聯沙灘排球巡回賽。通過吸引更多大型體育賽事落戶揚州,培育更多像“揚馬”一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揚州特色的體育賽事。充分利用好省運會紅利,盤活揚州市的體育旅游資源。
此外,世界運河大會、世界體育賽事與旅游峰會中國揚州峰會等越來越多的國際性會議在揚州成功舉辦,一些會議將揚州列為永久性舉辦城市。2017世界體育賽事與旅游峰會中國揚州峰會落下帷幕,可以積極探索揚州作為國際體育組織亞太地區總部的可能性,建成以峰會為平臺的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新模式,推動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的國際化進程。
3.總結及政策建議
揚州擁有很好的體育產業基礎和旅游資源條件,通過整合相關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出一系列體育旅游產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道路。但是,體育旅游產品類型單一、產品內容缺乏吸引力、產品知名度不高等原因也讓揚州的體育旅游產業面臨挑戰。基于以上分析,可通過以下措施提高揚州市體育旅游產業競爭力。
首先,構建體育旅游產品創新體系。體育局、旅游局及相關部門要相互合作,根據揚州市體育旅游資源的分布情況,進行整體規劃和科學開發。特別是結合揚州市的水域資源,開發特色的水上體育旅游項目。
其次,加快體育旅游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充分發揮體育公園綜合體的產業孵化器作用,以需求為導向促進體育旅游產品市場化改革,不能單純依靠政府投資和撥款。
再次,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在揚體育院校和旅游院校要跨學科組建體育旅游專業、開設體育旅游相關課程;企業要定期聘請體育旅游領域的專家學者對從業人員進行在職培訓。
最后,宣傳體育精神,培育市民體育特質。宣傳體育精神,鼓勵市民鍛煉身體,強健體魄,讓運動成為揚州的城市特質,激發揚州整體的體育旅游產品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張琳,曹衛.對我國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政策的現狀研究[J].智能城市,2017(04):35-37.
[2]楊紅.基于“新鉆石模型”的福建旅游產業競爭力分析[J].科技廣場,2013(12):170-176.
[3]芮明杰.產業競爭力的“新鉆石模型”[J].社會科學,2006(04):68-73.
[4]王峰,王永剛,趙海燕.我國體育旅游產業創新驅動與路徑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6(08):22-26.
作者簡介:
錢正元(1990- ),男,漢族,江蘇泰興,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
周娟(1992- ),女,漢族,山東臨沂,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