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杜娟
摘要:文章以成都市2005-2015年各區(縣)社會經濟發展數據為基礎,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驗證性因素分析工具,構建基于敏感—暴露—適應理論框架的成都市各區(縣)經濟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并以此為基礎計算各評價指標權重,并對各區縣經濟脆弱性進行定量測度研究。
關鍵詞:結構方程;經濟脆弱性;指標權重;成都市
經濟全球化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不斷提高,一些不利于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因素也愈加凸顯,并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阻礙。“脆弱性”一詞最早于20世紀70年代出現在自然災害領域,直到1999年才出現較為完整的“經濟脆弱性”概念。
成都作為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西南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和促進研究開發等方面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以成都地區下轄的19個區(縣)的經濟統計數據為基礎,利用結構方程模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工具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對各區(縣)經濟脆弱性進行評價研究,并提出成都市經濟脆弱性改善建議,旨在為成都市的資源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提供參考。
1.研究方法與指標體系構建
1.1研究方法
結構方程模型是一般線性模型的擴展,也是多變量分析的重要工具,其應用不僅可以在統計角度很好的擬合數據,而且能使每個參數都得到符合實際解釋的理論模型。AMOS-驗證性因素分析(CFA)是結構方程模型的重要功能之一,該模型在分析時以特定的權威觀點或概念框架為基礎,然后借用數學程序判斷該理論框架所導出的結構模型是否合理適配。CFA分析的應用通常在進行計量分析或統計分析之前,具有先驗性,可檢驗構建效度的適切性與真實性。
1.2指標體系構建
1.2.1指標選擇
在選擇經濟脆弱性評價指標時,要全面考慮數據的科學性、可獲得性,同時又能反映多方面的問題原因及本質,因此本文選擇了表1所示29個指標進行分析。數據主要來源于《成都市統計年鑒》(2006-2016),《成都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報告》(2006-2016),《中國統計年鑒》(2006-2016),由于各年統計指標的差異及數據部分缺失,因此參照相鄰年份做插值補齊處理。
1.2.2初始指標體系構建
在經濟脆弱性研究初始評價指標準備充分的情況下,采用暴露-敏感-適應的經濟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各評價指標進行探索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因子抽取,剔除貢獻較小的指標,直到剩下的指標個數與樣本數量滿足CFA應用要求。初始指標體系驗證結果如圖1。
1.2.3成都市經濟脆弱性驗證性分析
極大似然法(ML)的基本假設是所得到的數據作為總體中的一部分,是最有可能被抽取到的樣本,只有符合此假設的估計參數才能反映總體參數特征。使用ML法的樣本結構應符合多變量正態分布,同時要求該數據樣本是通過簡單隨機抽樣所得。本文中,運用SPSS探索性因素分析工具,通過計算樣本數據得到的偏度和峰度均接近于0,則可認為該數據符合多變量正態分布。
結構方程模型的適配度統計指標是檢驗假設模型是否與所搜集數據相互適配的重要標準。本文在構建城市經濟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時,借鑒已有學者研究成果,選擇表2中的指標作為擬合準則。
根據表2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擬合判定標準,對初始指標體系進行一階驗證性因素分析和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逐步循環驗證并調整相關指標,直到達到參數要求。圖2為成都市城市經濟脆弱性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輸出結果。
由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建立和修改過程基于一定的理論基礎,因此各項模型的適配度檢驗標準并不是絕對指導因素[6],根據城市經濟脆弱性評價先驗理論框架及結構方程模型擬合檢驗標準,該輸出結果為可接受的經濟脆弱性評價模型。
2.城市經濟脆弱性定量測度
由于結構方程模型中的因素負荷量僅代表維度內指標相對的重要程度,因此本文以CFA分析中的因素負荷量為指標權重的厘定基礎,以中央上繳稅收為例,采取公式1和公式2的方法進行指標權重的設定。因此,中央上繳稅收相對于城市綜合經濟脆弱性敏感度的權重為:
而相對于城市綜合經濟脆弱性的權重則為:
其他指標和維度的權重均按此方法進行賦值,得到權重賦值表(表3)。
城市經濟脆弱性定量測度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假設某樣本數據包括p個評價對象,q個評價指標,則計算步驟如下:
從表4中可明顯看出,除武侯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和成華區外,2005-2015年期間成都市其他區(縣)綜合經濟脆弱性指數均有明顯的增大趨勢,與變化波動較大的五城區相比有明顯差異。
3.結論與討論
成都市經濟脆弱性主要受適應性維度的影響,其因素負荷量為0.91,相比暴露性0.48和敏感性0.54對綜合經濟脆弱性的影響有較大的貢獻。在眾多指標中,經濟暴露性主要表現在第一產業產值和第一產業增長速度方面,由于成都市建設田園城市的目標以及“農家樂”的強大群眾基礎,第一產業的發展創新在成都市的經濟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敏感性指標中,利潤總額是因素負荷量較大的因子,說明成都市總體經濟發展狀況最易受到經濟災害發生的影響。適應性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是政府基金支出和收入,以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和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政府基金支出對適應性維度的因素負荷量為0.94,可見政府管理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根據上述結論,成都市在發展經濟時,應克服粗放的發展方式,在強調系統全面性的同時,抓住主要經濟問題,通過政府干預發揮成都市原有技術優勢,發展科技創新產業,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White G F.1974.Natural hazards, local, national,global[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吳明隆.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第2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王娜(1996- ),女,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杜娟(1994- ),女,成都市新都市香城規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