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超
摘 要:分析清熱解毒注射液對豬熱性疾病的效果;針對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全州縣水產畜牧獸醫局進行治療的60例豬熱性病豬進行隨機分組研究,干預組和參照組各30例。參照組進行常規的治療措施,干預組進行清熱解毒注射液治療,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干預組病豬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參照組病豬的63.33%(P<0.05);干預組的病死率、復發率均為0.00%,較參照組的13.33%、23.33%低(P<0.05);干預組病豬的癥狀緩解時間、平均熱程均低于參照組的(P<0.05);豬熱性疾病使用清熱解毒注射液進行治療,具有明顯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清熱解毒注射液;豬熱性疾病;效果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99
隨著社會的發展,養殖業不斷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據現有文獻研究顯示,畜禽疾病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就豬熱性疾病而言,大多是由于各類的元微生物混合,發生感染才引起的,其具有較高的感染率、致死率且傳播速度較快,例如圓環病毒菌、豬藍耳病以及豬瘟等熱疾病,在相結合后發生感染的概率極高,以致于畜禽的生產功能下降。本文主要對清熱解毒注射液治療豬熱性疾病效果進行剖析,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治療方案
1.1 一般分析資料
針對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全州縣水產畜牧獸醫局進行治療的60例豬熱性病豬進行隨機分組研究,干預組和參照組各30例。所有病豬均未進行任何其他的針對性治療,日齡在(50~75)d,平均的日齡為(62.78±2.03)d,體重在25~45kg。經過檢查,發現60例病豬的體溫在40.5~41.7℃,食欲不振,且精神沉郁,淋巴結變得腫大,局部的皮膚變紅,耳后發紺,四肢的末梢以及腹下等部位均出現了紫紅色的出血點。部分病豬出現了伏臥、氣喘流涕以及打噴嚏等現象,有較多的眼分泌物。2組病豬的日齡、體重以及癥狀等一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P>0.05)。
1.2 治療方案
參照組病豬予以常規的治療方案,即是安乃近注射液0.1mL/kg,連續4d的治療。干預組病豬予以清熱解毒注射液0.4mL/kg,治療時間同參照組病豬一致。
2 結果
對比2組病豬的治療效果。
干預組病豬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參照組病豬的63.33%(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在中醫辨證學中,豬熱性疾病一般歸類于風邪入理、熱壅肺衛等引起的,一般癥狀表現為:體熱惡寒、口干尿短以及傷津耗液等,由于病豬的肺氣宣降出現異常,因此病豬會出現咳嗽氣粗等癥狀。治療該疾病一般采用雙氯芬酸鈉、阿司匹林、氨基比林以及安乃等藥物治療,但是效果均不佳且極易反復發作。清熱解毒注射液是一種中醫方劑,有效成分主要包含:麥冬、連翹、龍膽、金銀花以及黃芩等,具有活血化瘀、育陰解毒等功效,能有效預防血瘀熱的作用。有關研究學者認為,由于豬熱性病癥的發病較快,因此在確定病機的條件下,對病豬予以及時的治療,配合青綠多汁的飼料,能有效地促進清熱解毒注射液發揮的最大藥效,提高治療的效果。
在本次分析中,參照組病豬進行常規的治療措施,干預組病豬進行清熱解毒注射液治療,通過對比、分析2組病豬的臨床療效發現:干預組病豬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參照組病豬的63.33%(P<0.05);干預組的病死率、復發率均為0.00%,較參照組的13.33%、23.33%低(P<0.05);干預組病豬的癥狀緩解時間、平均熱程均低于參照組的(P<0.05)。提示清熱解毒注射液對治療豬熱性疾病具有顯著效果,但是在治療過程中,特別是在發病的中后階段,由于容易出現混合感染,因此,必須聯合其他化學藥物予以治療。在高熱病流行的季節,要對病豬予以密切的觀察,并配合清熱解毒注射液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發展,促進病豬盡早恢復正常。豬熱性疾病使用清熱解毒注射液進行治療,具有明顯療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輝.清熱解毒注射液治療豬熱性疾病觀察[J].中國畜禽種業,2017(4):113.
[2]史衛平.針對清熱解毒注射液治療豬熱性疾病效果探討[J].獸醫導刊,2016,24(18):205.
[3]張淑艷.針對清熱解毒注射液治療豬熱性疾病效果探討[J].獸醫導刊,2015,23(24):187.
[4] 劉輝.清熱解毒注射液治療豬熱性疾病觀察[J].中國畜禽種業,2017,13(4):113.
[5]劉志強,陳春林,王博龍,等.兩種清熱解毒注射液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系統評價[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23):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