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豪
摘要:保險行業于2016年5月1日起正式進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國家實行營改增旨在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減輕企業賦稅,調動各方積極性,促進服務業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務業的發展,促進產業和消費升級、培育新動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文主要是在營改增的背景下,通過分析營改增對保險企業的經營影響和實施難點,提出相應的建議措施,以期對我國保險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營改增;保險;稅收籌劃
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盡量減少稅制差異,逐步落實結構性減稅措施,我國于“十二五”期間提出了營業稅改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這一政策。2016年3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國將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制度將更加規范。
保險行業于2016年5月1日起正式進入營改增試點范圍。此前,我國對保險公司征收營業稅,保險公司在負擔較高營業稅的同時,無法抵扣上游環節的增值稅,增值稅抵扣體系的完整鏈條在這個環節出現了斷裂,違背了稅收中性的原則,損害了經濟運營的效率。由于保險行業的大量資金貨幣流動,若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便可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保險公司的成本負擔,降低其經營風險,故營改增勢必對保險行業造成深遠的影響。
一、營改增對保險企業經營的影響
對會計核算的影響。由于增值稅為價外稅,營改增以后,保險公司對于2016年5月1日開始的簽單保費以及5月1日及以后起保的保費收入、退保業務都要進行價稅分離。
對保險企業的經營成本的影響。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前,新增的固定資產應按價稅合計數入賬,進項稅額無法抵扣。目前的政策下,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是可抵扣,因此固定資產以初始價值入賬,從而減少的固定資產的折舊額歸納到成本當中去。
對保險企業產品定價的影響。營改增文件規定保險公司開辦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人身保險產品取得的收入不會繳納增值稅,因此對長期的人身保險產品的價格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對企業稅務管理的影響。通常情況下營業稅的管理工作相對簡易,增值稅與其相比較最大的特征就是依據發票進行抵扣,那么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保險行業務必要重視對與客戶、上下游企業之間所開發票開具獲取與管理工作,無論是從發票的獲取、開具、認證還是抵扣到抄稅、報稅、風險管理、納稅籌劃等環節都不容許有一絲一毫的疏漏。
二、保險公司實施營改增的難點與挑戰
進項抵稅模糊。營改增在金融保險業實施以前,該行業的進項抵稅多通過投資金融保險的方式來完成,企業資金也不受限制,而在營改增實施以后,企業不僅難以用保險資金做進項抵稅,還需要拿出部分流動資金,這樣的方式降低了金融保險業的資金流動效率,金融保險業所獲得的利潤也在不斷減少,這對金融保險業而言無異于致命打擊。
缺少高效監管機制。盡管我國經濟發展狀態趨于良好,但依然無法改變經濟發展速度與管理機制不相稱的局面。在金融保險業實施營改增以后,依然有部分工作按照傳統模式開展的情況,如保險監管,有些金融保險監管部門仍按照原有模式開展工作,不僅增加了金融保險業稅收比重,還弱化了營改增作用,總的來說,在金融保險業實施營改增以后缺少高效監管機制。
現有財務預算低。營改增在金融保險業實施前,金融保險業為減少稅收比重,經常將稅收資金納入到投資收益中,而在營改增實施后,增值稅比重有所增加,營業稅比重則減少,并帶動了金融保險投資發展,企業稅收構成也發生了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預算靈活性。
三、對保險業完善營改增的建議
加快保險公司在業務管理模式上的升級速度。在營改增的作用下,對保險公司產品價格產生的影響會使整個保險公司的業務管理模式不斷升級。保險公司要優化業務產業鏈,對自身的管理體制進行改造,還要對公司內部的業務操作系統和會計核算體系進行重新調整,保險企業必須借助現有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其內部控制系統進行更為廣泛的升級改造,政府可對此給予一定的技術支持和稅收優惠。
采用匯總式的增值稅繳納方法,保障進項稅的有效抵扣。浙江省國稅局在營改增正式實施前,公布的增值稅繳納方法,既允許省級公司匯總計算繳納的模式,也允許市級公司匯總繳納的模式。
費用報銷環節,加強進項稅額抵扣管理。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進項稅額抵扣是營改增的一項重要工作,直接影響企業費用成本、稅務成本和經營利潤。財務部門梳理可抵扣科目,在員工中加強政策宣導,提高思想認識,做好全員普及工作,提高進項稅額抵扣率,努力挖掘營改增帶來的節支潛力。必要時加強進項稅額抵扣情況監測通報,按月考核各機構、各部門進項稅額抵扣情況。
結語
營改增是國家層面的戰略舉措,保險行業于2016年5月正式進入試點范圍營改增的應對工作,并提升到保險公司的戰略計劃中。在我國保險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潛力,保險行業不斷提高科學發展和服務社會的能力,保險行業應該抓住營改增在保險業過渡時期的機遇,充分考慮流轉稅稅收對保險行業發展的影響,合理運用稅收政策,引導保險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發揮保險行業的重要作用。同時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做到利益共享、風險分擔,分享營改增帶來的紅利。
參考文獻:
[1]邱華.金融業營改增財務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以汽車金融公司為例[J].會計之友,2016(02):105-108.
[2]徐寅.淺談營改增對財產保險行業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7(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