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天祝縣氣象局業務改革后地面氣象觀測工作實際,探討地面氣象觀測數據異常原因,分析異常數據及處理方法,提出了地面氣象觀測儀器設備日常維護,增強地面氣象觀測質量。
關鍵詞:地面氣象觀測;異常數據;分析處理;日常維護
中圖分類號:P4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210
1 地面氣象觀測數據異常原因
1.1 環境影響
地面氣象觀測工作中觀測儀器設備易受周圍環境影響,若在觀測場四周存在電磁場,將會影響氣象觀測數據準確性水平,尤其是對地溫數據影響最大,造成地面氣象觀測數據異常。另外,自動氣象站周圍小氣候環境及所在區域內濕度、溫度、日照時數等氣象要素發生變化均會影響氣象觀測數據準確性。
1.2 測報人員綜合業務能力
測報人員自身業務能力的高低也是影響地面氣象觀測數據異常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現在測報人員把握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上,分析和解決異常氣象要素數據能力,能否熟練掌握觀測技術和觀測方法等。測報人員自身業務能力不足會使觀測到數據異常或缺測,降低地面氣象觀測數據的準確性。
1.3 備份方法不合理
各級臺站業務管理部門都很重視氣象要素數據備份,但實際觀測工作中,一部分臺站因備份不及時或備份方法不合理,使地面氣象觀測異常數據出現頻率逐漸加大。如地面氣象觀測數據異常,觀測人員在備份時覆蓋了原始數據信息,降低備份數據完整性。
2 業務改革后地面氣象觀測數據異常分析處理
2.1 氣溫數據異常或缺測
氣溫傳感器故障表現為溫度數據異常或缺測,需要查看業務軟件和采集器相關參數設置情況,逐一檢查線纜、傳感器及采集器等故障,查看業務軟件參數設置是否正確。若正確,檢查線纜各插頭是否脫落或松動,依次對氣溫傳感器、溫濕度分采集器、主采集器線路檢查,排除短接、斷接、錯接、破損等。對傳感器檢查時需根據溫度計算公式T=(Rt-100)/0.385,T表示溫度,Rt表示鉑電阻測量值,1與2(或3與4)為同端電阻,1(或2)、3(或4)為異端電阻,同端電阻值1~8Ω,異端電阻值80~120Ω,分別測得同端電阻R1和異端電阻R2,計算Rt=R2-R1,根據公式計算溫度值,若計算氣溫值與當前實際氣溫值有較大誤差,說明傳感器故障,直接更換傳感器即可。
2.2 降水時深層地溫記錄突變
天祝縣夏季溫度高,且降水天氣相對較多,易造成深層地溫記錄突變。強降水時段深層地溫突變表現為先強降水天氣,持續一段時間后深層地溫突變,幾乎是每間隔1h就會增加2℃左右,這種現象會持續好幾天,隨后會逐漸恢復。距離土壤深層次地溫在正常時間內只是小幅變化,這是夏季外界溫度高,地表溫度上升所致。受強降水天氣影響,地表熱量會逐漸向地下滲透,造成深層次地溫增加,即使地溫變化異常,但卻反映地溫真實變化,因強降水天氣引發深層地溫數據異常應根據正常情況處理。
2.3 雨量記錄故障和數據記錄超標問題分析處理
臺站記錄降水量數據故障,可選擇人工觀測降水量替代,但會造成人工雨量值替代前雨量記錄和降水量修正問題,修改降水量數據時可能會有正點降水量數據比最大降水量數據還要大,人工干預辦法也不能解決。需要測報人員對地面氣象觀測審核規則程序更改,即調大降水量最大值。
2.4 編發報時次氣壓缺測
若觀測報時次發現本站氣壓觀測數據缺測,使用正點前10min與整點數據相近氣壓數據替代;如果這些數據也缺測,重新考慮發報時次,使用水銀氣壓表上數據人工補測,并將調整后氣壓表讀數和附溫同時輸入到讀數一欄內,在氣壓數據后錄入“H”,顯示本站氣壓和海平面氣壓數據,計算正確編報數據。
3 地面氣象觀測儀器設備日常維護
3.1 采集器
采集器用于采集、處理、儲存和傳輸氣象要素數據信息,日常不需要單獨對采集器維護。禁止帶電拔插各種接線端口和安裝傳感器。每月定時打開采集器機箱清理箱內雜物、灰塵等,認真檢查采集器底部進線孔是否破損,禁止在采集器上放置其它物品。
3.2 氣壓傳感器
氣壓傳感器主要安裝在采集器機箱內部,與外界大氣連通時主要借助靜壓管。而靜壓管安裝在采集器機箱下面小孔上,維護人員要定期檢查靜壓管氣孔是否堵塞。
3.3 溫濕度傳感器
百葉箱內安裝有溫度傳感器,維護人員應每月檢查1次百葉箱頂、箱內和縫隙中是否有沙塵、積雪等,用毛刷或濕毛巾清理干凈,禁止隨意把溫濕度傳感器挪到百葉箱外部,定期檢查溫濕度傳感器感應部位。
參考文獻
[1]羅植榮.業務改革后地面測報工作中異常數據的處理[J].農業與技術,2013(12).
作者簡介:劉曙紅(1981-),女,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張義鎮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氣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