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立員
[摘 要] 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全科型農村小學教師,這類師范生除了掌握廣博的知識外,重要的是要具備較為全面的基本功。師范生基本功的強弱是衡量其學習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重視師范生基本功的考核,能夠達到以考促管、以考促學、以考促教的目的,有利于培養高質量的師范生。基本功的考核應注意必測與選測相結合、實行等級考核制、以競賽(展演)代考核等三大策略,如此,師范生基本功的訓練才能落到實處,訓練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 師范生;基本功;策略;考核
基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的專業調整和江西省教師招聘崗位設置的大背景,我省多數高師院校開設的小學教育專業只招收定向師范生。江西省自2007年開始試行定向培養鄉村小學教師工作,這種訂單式教育吸納了大批優秀初中生報考小學教育專業,培養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本土化農村教師,為促進我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本課題組在高安、豐城、奉新、靖安、樟樹、銅鼓、萬載、上高和宜豐等縣市二十余所鄉村小學調研發現,不少定向師范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存在著基本功不全面、不扎實的問題,究其根源,在于培養院校未重視師范生在校期間的基本功考核工作。那么,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基本功如何進行合理科學的考核呢?
一、必測與選測相結合
師范生基本功具體包括多少項在教育界也是見仁見智,因為“師范生基本功是多層次的、系統的復雜概念”[1],其內涵隨著教育改革會不斷豐富和變化。20世紀90年代,師范生基本功主要包括“三字一話一畫”等項目,而新時代的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只掌握這些基本功遠遠不能適應農村教學需求。基本功考核項目和標準的差異性,既可體現高師院校辦學的各自特色,也能充分展示師范生的個性發展。確定基本功的必測項目,是為了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今后更好地適應農村小學教學,防止其在校學習期間偏科。除必測基本功外,高師院校一般會盡可能多地擬訂基本功的選測項目,也希望師范生在練習這些基本功的同時,把其中的幾項變為自己的特長,并加以創新和運用。擁有一個或幾個特別擅長的領域,這將對其今后的教學提供十分有利的優勢。[2]設置選測基本功項目,主要是為了防止阻礙師范生的特長發展,它能促使師范生個性化的東西得到有效激發與展示。
經調研,絕大多數農村一線教師認為,作為全科型的農村小學教師應具備的核心基本功包括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朗誦、說課、簡筆畫、視唱、板報設計、課件制作、舞蹈等十項,這些基本功是從事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的基礎能力,因此它們為必測項目。絕大多數農村小學骨干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認為,全科型的農村小學教師要兼備文體藝才華。因此,選測的基本功項目要盡可能多樣化,應包括講故事、演講、辯論、少兒歌曲彈唱、少兒歌曲演唱、合唱與指揮、器樂演奏、素描、色彩、國畫、手工、體育游戲、隊列訓練、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排球等。此外,為了更好地滿足師范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應允許他們自選才藝(例如,相聲、口技、京劇、地方戲、即興舞蹈等)申請測試。師范生特長培養不突出是目前高師院校人才培養的通病,而基本功的選測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改善這種人才培養的弊端。
二、實行等級考核制
高師院校所選定的基本功,基本上都滲透在相關課程中。多數基本功對應的是一門課程的一個方面,例如,毛筆字、鋼筆字和粉筆字都只是“書法”課程中的一部分,音樂與體育方面的基本功也只是音樂與體育課程的一個方面;有的基本功對應的是一門課程,例如,多數高師院校開設了“說課”這門課程,其目標指向就是訓練學生的說課能力;少數基本功可能涉及幾門課程,例如,“課件制作”就關聯到“計算機應用基礎”“美術”“音樂”等課程。因此,學校要處理好作為學業的課程考核和作為基本技能的基本功測試之間的關系。
課程測試屬于學業考核。理論性較強的文化類課程,例如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等,其考核內容多側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涉及基本功內容的技能類課程,例如音樂、美術、體育、書法等,也應測試一定的理論知識,其目的在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學業考核多由任課教師負責,屬于合格性考核,即只要求課程考核成績達到合格即可。而基本功測試無需測試理論,只要關注技能,每項基本功測試工作最少需要三位評委參與,實行教考分離。由于師范生基本功考核直指高師院校人才培養的師范屬性,具有強烈的職業針對性。[3]因此,基本功測試要實行等級考核制度,頒發等級考核證書。頒發基本功等級證有利于鞏固師范生的職業認同感,促進其專業理念的養成。任何情況下,基本功的考核成績不能以相應的課程考核成績簡單替代。
三、以競賽(展演)代考核
基本功考核是項系統工程,耗時長,涉及面廣,學生差異性大,考核形式應該多樣化。學校統一組織的集中考核應為主體。另外,高師院校應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借助社團活動和教學活動主陣地,積極開展各類基本功競賽或展演活動,讓師范生能夠一試身手,借此激發其基本功訓練積極性,檢閱其基本功訓練的成果。以競賽或展演方式來替代師范生基本功考核,要有較為規范的制度。
一是實行競賽獲獎免測制度。即凡參加省級及以上級別競賽的,獲得三等獎及以上獎勵的,相應的基本功考核成績可直接認定為“優秀”。參加學校組織的競賽獲得一等獎的,其相應的基本功考核成績可直接認定為“優秀”;獲得二、三等獎的,其相應的基本功考核成績可直接認定為“良好”。參加各院系(部)組織的競賽獲得一等獎的,其相應的基本功考核成績可直接認定為“良好”。以上獲獎等級的基本功成績可替代該基本功的成績認定,獲獎學生不必再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考核。“三字一話一畫”、講故事、演講、課件制作、板報設計和說課等基本功都可舉辦競賽活動。
二是實行展演免測制度。高師院校要積極搭建平臺,給予師范生盡可能多的展演機會。學校可擬制基本功展演制度,讓師范生根據自身特長自愿提出展演申請,在確保具備一定質量的前提下,原則上應允許學生展演。展演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自由靈活。例如,辯論、少兒歌曲彈唱、少兒歌曲演唱、合唱與指揮、器樂演奏等基本功適合舉辦群體性展演;素描、色彩、國畫、手工等作品既可舉辦群體性展演,也可舉辦個人作品展演;而朗誦、講故事、演講、視唱等,則只適合個人才能展演。基本功展演要盡可能地結合高師院校經常性舉辦的文化藝術節、體育節、校慶日等時間節點進行,這樣既可活躍這些節慶日的氛圍,也可強化展演者的成就感。凡是能進行展演的基本功,其考核成績直接視為“良好”,不必再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考核。
“專業化的教師必須具備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4] 強化師范生基本功的考核是提高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對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專業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要想有效提升師范生的基本功,除遵循以上三大考核策略外,高師院校最好成立專門的基本功考核管理機構,擬制完整的基本功考核評價方案,對基本功考核的要求、時間、標準、方式及評委構成均要作細致的規定。如此,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基本功才有望取得理想的成績。
參考文獻
[1]侯器.鄉村師范生基本功訓練與考核[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1).
[2]陳勤.農村小學定向全科型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研究[J].賀州學院學報,2017(3).
[3]陸慶九.師范生基本功考核體系的構建[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4]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8.
責任編輯 鄧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