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杉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校的擴招,高校師德師風水平出現了滑坡的現象。當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有待于進一步改進,還需要構建長效機制保障。本文對當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努力探索科學有效的師德師風建設機制,以期為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高校師德師風;長效機制
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和基礎,關系到的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面對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教師為本,構建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促進師德建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造就熱愛學生,教書育人,行為師范的教師隊伍,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高素質人才。
1 師風師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四個統一”是新時期習近平道德觀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作出的目標指示,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現實要求和殷切期盼。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是社會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對自身素養的內在要求。
2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政治意識淡薄、職業道德下滑
教師職業是一項崇高的職業,有著崇高的理想與職業操守,有著高度的責任感,要堅持從為人師表出發。現實中有的教師產生拜金主義傾向,過度看重物質利益,喪失了教育事業從業人員最基本的要求和底線。如個別老師不愿意在學校上課,而是打著學校招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在校外撈取外快,并且樂此不疲,喪失了對教育事業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2.2 教學能力不足,學術道德下滑
當前高校有不少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對待教學工作不負責任,不認真備課,不主動思考教學內容,思維僵化,知識陳舊;還有的教師教育方式方法單調枯燥,課堂講授往往是照本宣科,在教學中沒有做好本職工作,難以及時創新教學方法。同時,教師忽視了與學生的課程交流和思想教育,導致授業與解惑相脫離、教書與育人相脫離,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再加上高校不合理的評價制度及教師的功利心理,還導致了當今學術道德的滑坡。很多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必須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有的教師為獲得高額的科研回報獲學校獎勵,不顧自身的時間和精力,大量承接科研任務,導致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的現象;更有的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存在買賣文章、編造實驗數據、將項目轉包等學術腐敗行為。
2.3 師德師風建設制度上的不足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高校雖然在校園環境以及教育環境等方面得到提升,但從師德師風建設制度上存在不足,缺少行之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缺乏對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統一部署,缺乏科學的理念和考核評價體系,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等都導致師德師風建設的效果不足。
3 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途徑
3.1 構建師德建設統一協調機制
做好師德建設工作,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形成合力,健全機制。建立統一協調機制是師德建設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是構建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關鍵內容。教育部明確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把師德建設作為一項事關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納入教育事業總體規劃,加強領導,統籌部署,切實做到制度落實、組織落實、任務落實、措施落實、人員落實。
3.2 構建教師的成長培訓機制
以教師為本,鄧小平同志講:“要教育人民,必須自己先受教育,要給人民以營養,必須自己先吸收營養”因此,要進一步強化教師職業道德的學習和培訓,要從思想教育人手,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真學習國家頒布的有關師德師風建設的相關文件精神,營造教師成長成才的良好環境,引導教師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志存高遠,愛崗敬業;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用正確的思想觀念來教育學生,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風范去影響和引領學生。
學校要依據《教育法》《教師法》以及有關法規、條例,從增強敬業意識,提高教學質量、塑造師德風范入手,制定本學?!稁煹陆ㄔO規范》和《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準則》等制度,重點強化教職工隊伍在思想道德、教學紀律、教學風氣、教學科研、教書育人等方面的責任和義務,通過舉辦培訓班、經驗交流座談會、觀摩教學、參觀訪問、學習典型等多種形式,使師德教育 制度化、科學化、有形化、經?;?/p>
3.3 構建師德建設的考核評價機制
1)建立合理的考核機制。
要把日常教學督導、課堂教學督查、教學效果、學生口碑、道德風尚、為人師表等指標納入體系,對于師德師風出現嚴重問題的教師要實行一票否決制,以為師德師風建設樹立正確的風向標。激發教職工的榮譽感和職業責任感,能夠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職業道德,改進和提高教職工的職業道德素養。
2)完善師德建設的獎勵機制
學校要把對教師道德規范要求納入各項具體決策之中,要將評選師德先進個人制度化。要把日常教學督導、課堂教學督查、教學效果、學生口碑、道德風尚、為人師表等指標納入體系,對于師德師風出現嚴重問題的教師要實行一票否決制,采用調整工作崗位,甚至開除的方式,堅決清除害群之馬,以為師德師風建設樹立正確的風向標。對師風優良、師德高尚、業績突出的教師,給予物質、精神的雙重獎勵,在精神獎勵上,通過開展評先創優活動和倡導高尚的師德活動,樹立教書育人的典型,以掀起樹形象、學榜樣、找差距、作貢獻的熱潮,充分發揮典型的激勵、向導、示范作用。
3)注重師德建設的宣傳
定期開展“三風”(校風、教風、學風)建設活動,也可開展師德師風論文征集評選活動,引導教師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堅持以人為本,尊重、關心、愛護學生,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通過校報、宣傳欄、網站等多種形式宣傳師德先進,如在校報上開設“名師”專欄,建立師德教育網站等,以擴大師德宣傳網絡的覆蓋面,增強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對那些思想道德素質優秀、教書育人事跡突出、貢獻突出、學生稱頌的優秀教師大力進行表彰,廣泛宣傳先進事跡,交流教書育人工作的先進經驗,以倡導尊師重教的好風尚。
4)構建師德建設的監督機制
可以通過構建民主監督、教師職業良心自律監督等方式來調控教師的師德行為,最終促使教師自覺履行師德義務。科學有效的監督機制可以為師德建設提供約束機制。將自律、他律以及自我監督、學校監督等方面綜合在一起,創建良好的環境,激發教師自身的自律熱情。建立由學校、教師、學生、教學督導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的師德建設監督網絡。建立師德建設的領導與監督機構和師德建設督導隊伍。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組織人員進行管理,接受監督與調查。嚴格辦理收到的投訴,追究相關責任三是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資源。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師德建設,是保證高等教育質量和體現高等教育精神的重要一環,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實踐,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之所在。作為的領導者必須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扎扎實實地將師德師風建設抓緊抓好。構建長效機制切實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提升高校教師的教書育人水平。
參考文獻
[1]吉文雅.高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途徑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3):88-89.
[2]張祎.論習近平道德觀指導下的高校師德師風建設[J].淄博師專學報,2018(01):68-72.
[3]龐賀峰,王子莉.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02):30-31.
[4]龐賀峰,薛勇.淺議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評價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2):123-124.